分享

亚圣孟子

 liuhuirong 2020-03-01

 

文/寻吟子

 

亚圣孟子姓孟名轲,山东邹县人。出生地与至圣孔子家乡曲阜相距不过百里,师出孔子之孙,儒家思想与孔子可谓一脉相承,周游列国的坎坷人生更与孔子惊人相似。2300年来,在中国人的眼里,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大成至圣先师,是孔子所创儒家学说八大学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孟氏之儒”创始人,也是孔学最权威的诠释人。

孟子生于公元前约372年,是鲁国显赫公族孟孙氏之后的“三垣”的子孙。三岁丧父,寡母精心呵护成才,西汉、东汉书籍中记载不少孟母教子故事。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有“孟母三迁”、“烹豚存教”、“断机训子”等千古美谈。

孟家原住马鞍山下凫村,这里墓地成片,村童三、五成群学着送葬队伍哀哀号哭,甚至摹仿大人们抬棺材、埋死人举动。孟母觉得殡葬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从凫村迁到十里之外的庙户营村。庙户营村是十里八乡的集市,每天车来人往,行商坐贾吆喝叫卖不绝于耳,争论价格、欺瞒哄骗时有发生。孟子每天游荡于集市,耳濡目染尽是市井唯利是图形态。孟母为了儿子远远脱离市侩气息,又一次将家迁到邹城学宫附近居住。学宫里读书人既有学问,又彬彬有礼,气质高雅,附近世事初涉孩童也常常学着演练学宫内读书人揖让礼仪。孟母觉得三迁其室,总算找到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于是便安心定居下来。

“烹豚存教”是孟母对孟子施行诚实教育的故事。当孟家住在庙户营村集市附近时,东邻忽然传来宰猪的尖叫声。孟子不解地问“杀猪干什么?”孟母随口而答“给你吃。”就在孟子等待美味猪肉时,孟母觉得刚才的玩笑话会失信于不懂事的儿子,于是从少的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出几枚刀币买了一小块肉,让孟子美美地饱餐一顿,为自己随口而出的戏言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就在孟母鼓励儿子刻苦求学时,孟子由于从小散漫,渐渐学而生厌,有时甚至逃学,这可急坏了好强的孟母。一天孟子归家,孟母问:“读书有何长进?”孟子答:“还未到其时。”孟母气得拿起织机边剪刀,将刚刚织好的布剪成两段,孟子吓得双膝一软跪在母亲面前。孟母语重心长看着儿子说:“布是一丝一线织出来的,割断就无法相连。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才能渊博深厚。君子学以成圣,问则广识,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日不知勤奋读书,如我之断机不织布,祸患不远矣!”

孟子无言以对,从此不再逃学,刻苦攻读。年龄既长,又将出门拜师求学。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孟子受业于子思门人,《孟子外传》称受业于子思之子子上,而班固的《汉书》干脆说孟子受业于子思本人。孔子逝世与孟子出生相隔90年,孔子之子先于孔子而死,孙子子思《史记》记载享年62岁。应该说子思死时,孟子尚未出生,而受业于子思之子或子思门人则较为可信。

孟子继承孔子仁学思想,但却不愿维护古老的周礼内容,只是把仁学学说发展为完整的政治理论“仁政”。孔子仁学是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而孟子仁政思想则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诸多领域,是为统治阶级谋划的施政纲领。

仁政政治上反对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减轻赋税,吏治上主张尊贤任能,文化上提倡办学兴教。全部学说中心思想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政治原理是通过“仁政”使民心归向于天子和邦国之君,让君“得乎丘民”。

仁政的实施靠各国国君,于是亚圣孟子像至圣孔子一样,驾起吱吱呀呀的牛车,率领浩浩荡荡的弟子周游列国。由于孟子已学名远播,附近邹、鲁小国国君对他十分尊重,言听计从。但小国国弱民穷,即使全面实施孟子政治主张,也不能左右天下大势,以天下为己任的孟子率弟子来到东部强大的齐国。

齐威王早期任用邹忌为相,本已取得政治改革的成功,视人才为国宝。孟子来齐国后,很自信地认为可以依靠重视人才的齐威王实施自己的雄才大略。但是身为战国七雄的齐国一门心思是去争霸中原,用武力兼并天下,而孟子则竭力反战,主张仁政,所以难得东方霸主齐威王的重用。齐国既不用孟子,孟子就只有离开齐都,齐王以百镒黄金相赠,孟子不受。

孟子来到外有强邻相欺、内有权臣挟制的宋国。宋王偃不求称霸于诸侯,只想自己的小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年轻的宋王虽当了十年国君,但朝中大权尽握于大夫戴盈之手,宋王纵然对仁政耿耿于怀,却连和孟子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人安排。

滕国太子出使楚国,途经宋国拜会孟子,孟子对滕太子大谈尧舜之道。但不久滕定公去世,太子继位为滕文公。孟子来滕后被文公尊为国宾,恭敬有加,对孟子治国良策也深信不疑。滕国处于齐、楚两大国夹缝之间,两大国军事上一有风吹草动,滕国举国上下就心惊胆战。孟子仁政学说得到滕国下层百姓拥护,却受到养尊处优的上层贵族的抵制。虽然孟子推行仁政又告失败,但由于滕文公的器重却名扬天下,离开滕国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其庞大学生队伍远非是先师孔子可比了。

孟子来到战国七雄之一魏国,受到魏惠王欢迎。魏国立国之初,魏文侯重用西门豹,西门氏在邺郡革除旧俗,百姓安居乐业。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迁至大梁(河南开封)。因此魏国又称为梁国,魏惠王亦称梁惠王。梁惠王中期,自认为已跨入万乘之车的军事大国,既看不起厚积未发的东部霸主齐国,又无视日益强盛、虎视忱忱的西歧秦国。骄傲自大地一战于齐、再战于韩、三战于齐、秦、赵的围攻,从而国势一落千丈。日夜谋划如何东山再起,千方百计招贤纳士。孟子旅魏,自然受到惠王重视。但是一连串的会见中,孟子一系列仁政主张并未被好战的梁惠王接受。梁惠王去世后,梁襄王即位弱不成器。孟子见推行仁政无望,无可奈何地重返齐国。

诸子百家并立之时,孔子儒学受到墨家和道家的强烈挑战。孟子实施“拒扬墨、息邪说”观点,在学派林立新形势下对孔子学说作了进一步阐述发挥,提出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当时孟子游说的齐、魏两大国均认为孟子“仁政”迂腐,不能强国。而秦用商鞅,国富民强;楚用吴起,屡战屡捷;齐用孙膑、田忌,诸侯望风来朝。因此天下合纵连横,必须依靠强大武力争斗角逐。而孟子大谈尧舜之德,夏、周之仁,割据时代依靠这样“软资产”如何能统一天下呢?

秦亡于汉以后,刘邦谋臣陆贾首先向汉高祖提出“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之后汉文帝、汉武帝在取得经济长足发展后,于国家学宫设置专门讲习《孟子》的博士之官。董仲舒更是一鸣惊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历史长河流过200年之后奔到东汉王朝,《孟子》一书又受到学者赵歧等人重视,赵歧认为《孟子》书中包罗万象,无所不载,是“命世亚圣之大才”。后人称孟子为“亚圣”即由此而来。

孟子讲究“善养吾浩然之气”,南宋名相文天祥在元人羁押下所作绝笔《正气歌》中即据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解说“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孟子所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救世气概激励了千千万万文天祥之类人类精英去以身许国、平治天下,直至慷慨就义。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理论到了1600多年后,受到放牛和尚出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张挞伐。说“什么‘民贵君轻’,应‘民事君以忠’(孔子语)。孟老头活到今天,我一定要严办他!”雷霆震怒地要把孟子逐出孔庙。后来“逐庙”虽被人劝住,《孟子》书中轻君重民的85个章节则统统被删除。

作为中华民族丰富文化遗产,孟子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美国学者哈特博士研究孟子之后惊叹:“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哲学家有过这么大的影响”。

 

                                     20070912  1100于寻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