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深度阅读书籍?

 庄园图书馆 2020-03-01
有段时间我也是陷入死读书、苦读书的循环里,读完书没有收获,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多读书补充影响,所以买来很多纸质书阅读,然而阅读后收获甚微,又开始买书阅读。这种恶性持续了半年多,结果并不是我卧薪尝胆后读书能力突飞猛进,终于掌握读书大法,而是彻底害怕读书,认为读书是个苦差事,有2个读书的难题一直困住我,让我难以释怀:
1、不知道怎样记笔记才能发挥它的功效,以前看书遇到喜欢的、有感触的句子,就会抄到笔记本上,然而过段时间再翻阅笔记时,并不能根据笔记内容回忆起整本书的结构和作者传达的主要思路。我开始质疑做笔记的效果,是我没有掌握做笔记的真正要领,还是笔记的利用方式不对呢?
2、读一本书,感觉这本书讲的道理非常好,然而合上书就有一种道理离我很遥远的感觉。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读完一本书应该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才对,为什么我读完一本书会有无法落地的感觉呢?
最近在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最开始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实用性”三个字,我非常好奇作者是怎么发挥阅读的实用性,将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随着阅读的深入,不得不感叹作者倾囊相授,把“实用性”三个字贯彻的非常透彻。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大岩俊之,曾在电子部件制造商、半导体商社等4家公司担任法人销售,他的销售额年均增速1.5倍,并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后来他转变职场轨道走上创业的道路,在“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观点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每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为了解决“读过即忘”的问题,他参加了许多读书讨论会,认真研究提升读书效率的方法,终于体会到真正吸收一本书知识的喜悦之情。随着作者身份向研讨会讲师转变,他逐渐意识到光读书不行动是不够的,只有付之行动才有效果,通过不断汲取知识付出行动如愿成为一名研讨会的自由讲师。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作者从确定读书目标、制作读书笔记、付诸行动三个方面传授读书切实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方法。
01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回想买这本书的初衷,我们选择读这本书,肯定会出于某种目的,是提升能力,是消遣娱乐,还是解决某个问题?当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书时,更容易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仿佛书中的内容有在想你招手,“喂,我就是你想找的内容”。
大部分人拿到书后,习惯于从第一章开始一字不落的看到结尾,这种阅读方式弱化了读书目的的引导作用,使整个读书过程像大海捞针一样盲目没效率,当整本书的知识点都向你涌来时,你的脑容量接受不了所有的信息,反而使你对整本书的理解变得模糊。拿起一本书时不妨先确认三项内容:序言、目录、后记。序言是最先读到的部分,它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帮助我们把握一本书的概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录是写作者思路的拆解,通过目录能够了解一本书所有重要的信息点,就相当于公司的组织架构。后记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它相当于全书的提炼总结,作者在这部分通常会回顾整本书的思路和感想,是我们近距离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

大岩俊之提到与其看完整本书后不知所云,不如牢牢抓住4%的精髓。根据二八原则,一本书的最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而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下次阅读一本书时,不妨找出最核心的4%精髓,集中火力掌握并实践他们。大部分人会觉得只抓住4%内容实在太可惜了,好不容易买来的书不看完浪费,其实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脑的记忆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信息越来越多,如果不主动记忆,读过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吸收最精华的部分,通过主动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这就是读书的“断舍离”呀。

02

很多人推荐读书过程中记录笔记,通过整理知识和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那么该怎么整理书中的知识才能使我们的吸收率最大化呢,《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提出思维导图方法。

思维导图是美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一种发散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来,这种从中间向周边发散的图形非常接近脑神经细胞的形态,是非常符合人类思考模式的思考工具。
大岩俊之在书中列出手绘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
①、将纸张横向摆放,方便思维扩展;
②、使用彩色笔描画,发挥记忆力和想象力;
③、放在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颜色,要有立体效果;
④、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伸展旁枝;
⑤、分枝(曲线)上只写单词;
⑥、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1、按照读书目的制作思维导图
这种制作方法以读书目的和问题为出发点,按照一本书的基本信息(书名、发售日、出版社等信息)、深入思考后自己的疑问、书中对疑问的解答、整本书的体会总结的方式整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完全对应前文提到的问题导向,顺着目标寻找答案,获取4%精华内容。
2、根据一本书的章节、标题、小标题制作思维导图
这种方式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脉络,这张思维导图在手就能想起书中的关键内容。
3、根据自己的书本的理解整理思维导图
这种方式完全在于自己的理解,选取出自己的重点,从自己的思维逻辑出发,梳理出整本书的重点。这种思维导图是完全个性化的,通常是边对着自己的标记边整理思维导图,开始制作之前需要对书籍有所了解。
03
读完书,制作好思维导图,就可以完全消化一本书了吗?并不是,读书仅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步,时间长了还可能忘记重要内容,想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行动起来。
第一步,根据这本书的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如果你为自己设定的是成为亿万富翁的计划,那不好意思,普通人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太小了,不符合我们设定目标的规则。设定目标最好符合SMART原则,如果目标定的太大,和现实差距太遥远,没有实现的可能性,那就失去目标的意义了。

第二步,明确你现在所处的位置。通过自我提问“如果最好的状态是100%的话,我现在是百分之多少?”,这个阶段一定要直面、客观的分析自己的状态,不要过于自信,更不能自我贬低。这一步的自我判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保证后续行动实现的可能性。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本来是保守型,却自我高估呈激进型,如果遇到股市过山车,你的小心脏肯定受不住。
第三步,填补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运用“5W1H方法”,从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写下每一项你可以做的事情。
第四步,从行动计划中选出你最想做的一个。问问自己为什么最想做这一个,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时间节点,思考怎么做准备,如何着手去干效果最好。
04
成年人读书多数是一件功利的事,投入时间和金钱后没有带来能力的改变就是一种浪费,而读书又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事情,正如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所说:“读书是’便宜得不可理喻的‘投资,正因如此,才应该’多读‘,争取获得最大的回报。”能否发挥读书的功效,主要在于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种实用性能力,都可以通过培养都练出来,如果你还没有,或许是因为你还却一本《实用性阅读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