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气凝神在笔尖,胸中勾梅花魅,挥豪泼墨意所至,画已呈现在手端。近日,记者在位于市桥光明南路的乾承书院番禺分院,亲眼目睹到石碁金山职业书画家、乾承书院副院长曾明珠以关氏(关山月)创作手法挥豪泼墨画梅的风采。只见在数分种之内,一幅形神兼备的国画小品梅山图横空出世,博得众围观书画爱好者的阵阵热烈堂声。曾明珠的挚友冯伟东表示,曾明珠爱收藏、精鉴定,早承庭训,喜岭南画派画风,对传统书画用功极深,溯源造化、开拓创新,已逐渐形成自家风格。作品以写意山水为主,兼花鸟、人物,擅梅花。曾明珠每天都会临池不辍,每天都会创作书画作品,尤其画梅花更是模仿关山月的“关梅”创手风格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因为梅花是曾明珠最喜欢创作的内容。 对“关梅”从小心摹手追 曾明珠表示,他之所以所此热衷画梅是由于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梅花被誉为是花中的“清客”,并把它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梅花以它傲霜斗雪、不畏严寒、凌寒独开的高洁禀性被中国传统文人所喜爱,成为文人墨客、画家争相歌颂的对象。所以,梅花香之苦寒来的精神从小深深感染了他,他亦以这种梅花之精神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和修身养性信仰。其二,他小时候在堂哥的影响下,爱上画画,还跟随大人前往广州华侨大厦近距离目睹到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黎雄才挥毫泼墨创作的场景,他尤其被关山月的梅花技法所深深折服,并不断模仿。“关山月被誉为现代‘画梅第一人,所画的梅花称为‘关梅’。关山月讲究用笔用墨的造型效果,以追求对梅花‘铁骨傲风雪,幽香透国魂’的品质和精神的渲染。“ 曾明珠说这是他欣赏和模仿“关梅”的重要缘由。 当然,曾明珠深谙“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真谛,所以他在创作梅花虽然以“关梅”技法入手却不失自己的风骨,因为他创作的梅花图具有画面构图简洁简练,墨法浓淡相宜,枝条萧疏有致,在巧妙的留白中更显生机勃发。曾明珠很感谢著名书法家麦华山的弟子、他的堂兄曾志斌从小为他打开书画艺术的大门,让他从小通过描摹连环画而自学成才打下坚实的绘画功底,尤其是在仿古白描中,他如鱼得水,笔随心动。正是从小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坚定他走职业书画家这条路,在书画艺术之路的探索虽然艰辛,却乐此不疲,虽孤独上路,却身心皆畅! 热衷公益书画培训 这个时代不是缺少文盲,而是缺少美盲。所以,曾明珠书画艺术之路不断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还热衷公益书画培训,旨在提高市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趣味,通过爱上鉴赏书画艺术和学习书画艺术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生活之美。在曾明珠眼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对平凡生活的点滴热爱。 近年来,在热心人士的牵线搭桥下,曾明珠在华侨城、沙墟村、榄山村等进行公益书画培训。曾明珠在公益培训中向书画爱好者渗入“要想画好国画就要先练好书法”、“要画好国画要先练习鉴赏”等理念,让书画爱好者在跟随他的学习中通过书画艺术为窗口真正把握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感受其特有的审美享受。 曾明珠时常在公益教学中告诫学员一定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要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益,甚至诤友提高,以收到“综听则明”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