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

 花缸 2020-03-01

作者:韩九叔

来源:国学文化堂(ID:cdhgxzh)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Canon in D 来自月寒书社 00:00 04:39

(网络 - Canon in D)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但许多孩子长大后,见过了不少“世面”,回到家反而嫌弃起父母来。

嫌弃父母没有万贯家财,让他少奋斗几十年;

嫌弃父母才学不够,跟不上世界的步伐。

矛盾的是,恰恰是这类父母。

倾自己所有满足孩子,可孩子不懂珍惜,一味加倍索取。

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太“能干”的父母,
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古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孩子本是父母带到了世上,一手塑造而成。

孩子不懂感恩,最深的根源在于父母。

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从小就开始“养尊处优”。

“任务”只有一个:成才。

也不管自家条件怎样,委屈自己,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只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不用干那些费时的家务活,不必读那些“无用的闲书”。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父母的时间很廉价。

他们于是以为父母工作很轻松,钱来得特别快,内心没有“一切来之不易”的概念。

而是埋怨父母太小气,满足不了他们日益增加的需求。

人心不足吞蛇象,孩子亦然。

父母一味地付出,只会把孩子的欲望,撑得无限大。

他们习惯于被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捧在手心,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就很难感念父母的好。

好的教育,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生活的不易。

只有对父母的付出感到动容,才会在内心种下感恩的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容易变成“逃兵”。


老话说:“养儿防老。”

这种念头一旦在脑海萌芽,就会把孩子的未来,当成人生最大的期待。

于是,父母会仔细规划孩子的未来,要学什么最有利,做什么最值得。

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看似处在家庭的重心,却又身不由己,这是孩子最大的委屈。

父母美名其曰:“你不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这类孩子,由于父母“包办”的事情太多,没有自己的责任心。

家庭一旦遭遇变故,或是未来遇到什么挫折,往往不战而退,成为人生的逃兵。

其实,对任何人而言,责任心都比能力重要。

能力可以外求,但没有责任心,事情往往还没开始就黄了。

父母的爱,并非无穷无尽。

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承担责任,才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而滋养出一颗感恩之心。

没有什么经历,是无用的。

恰恰是那些琐碎的事情,教孩子懂得勤奋的重要,付出的可贵,珍惜的含义。



懂得感恩,
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为人父母教育最大的误区在于:

只要孩子有能力,似乎所谓的感恩、教养,是微不足道的,长大后自然水到渠成。

能力,的确可以快速培养。

但教养,是水滴石穿的结果,很难“速成”。

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才惶惶然教给孩子什么是感恩,什么叫孝顺。

那样太晚了。

孩子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他们只知道,好东西要独享,丝毫不会自私得羞愧。

古人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是在教孩子懂得感恩,也是在教父母,如何培养出感恩的孩子。

生活中,孩子之所以会心安理得地“霸占”一切,是因为父母没有教他们,如何分享:

就餐时,父母不动筷子,孩子不准先动;

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不要让孩子“独享”,而是“要求”分享给父母一部分;

孩子有什么烦恼或挫折,多些倾听,多给建议,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

学会说“谢谢”,对所有人的付出,做出正向回应。

所谓孝顺,所谓感恩,光动嘴皮子孩子是无法领会的。

必须把教养根植于生活习惯,才容易融入骨子里。

成才前,要先成人。

不然,费尽心力,孩子也不会有丝毫感激。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教会孩子爱人,懂得感恩,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孩子懂感恩,懂回报,所有的一切,才各得其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