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字2个,会写字8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烟台的海》,齐读课题。
谁来介绍关于烟台海的相关知识?自由展示。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四、赛读,把课文读正确。
1.各小组自由练习
一会儿各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读正确、读通顺!
2.展示:小组间赛读
每个小组抽取同等水平的同学进行比赛。(其他同学仔细听,并随即进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随机指导)力求让后进生读正确。
五、识字。出示生字词语,读熟并试着理解
(课文已经读正确了,那从课文中跳出来的词语你认识吗?请打开学案,抓紧读一读词语,一会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石凳嬉笑过滤恬静湛蓝惬意
1.读熟并试着理解。
2.展示读词语并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嬉笑过滤恬静惬意
六、再赛读,把课文读流利。
1.自己练读
2.小组间赛读,挑战读
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如学生难以回答,师引导:请大家快速读第一段和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展示。生补充,师总结
作者主要记述了烟台海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烟台海的绮丽壮观,体会语言的生动与精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烟台的海》,齐读课题。
回忆课文内容,自由展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师总结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精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标划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语句,在其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
1.如学生汇报第二自然段,师注意引导
(1)抓住了“气势汹汹”“暴怒”“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烟台海巨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2)学生能够谈到烟台海的景美,可能不能谈出人的美,教师适时过渡:除了写了景美,还写了人,人怎样?引导学生品味“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不畏严寒,不怕风浪)。
(3)小组合作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展示读。
老师可以这样引导或总结:你感受到了冬天海的特点了吗,能说说你的体会吗?你觉得这样的海美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将这独特的美表现出来吗?
2.如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师注意引导
(1)通过“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感受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
(2)引导品味“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词句感受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3.如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师注意引导
引导品味“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喃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小结:说是画,是因为像画一样美丽,说是背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舞台,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小组交流,老师相机引导、评价鼓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美观的书写“凳、蔚”等8个生字。
2.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比落笔,字的位置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写字提示:“滤”字的左旁三点水要写得窄一些,略向上提,居于右长撇上,右部“虎字头”撇要长而舒展,留出右下“心”的位置。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5.检测生字。
二、小练笔。
烟台的海四季各有特点,非常美。我们的家乡也很美!现在有游客到咱们家乡来旅游了,你尝试做一回导游,向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一个美丽的季节。
(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