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原因,蝙蝠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其怪异的体形和飞行方式,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受欢迎。这个哺乳动物中唯一能飞的“空姐”,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当中,毁誉参半,论其样貌,调侃者有之;绘其形象,喜爱者广泛。 据科学研究,蝙蝠这种动物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在地球上生存了8800万年,与恐龙同时期,恐龙灭绝了,然而蝙蝠却幸存下来。如今,在地球上蝙蝠是除了人类以外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动物。 蝙蝠与人类同存历史悠久,而身上的多种病毒常年潜伏却不使其病变,也让人深感造化之神奇。 蝙蝠: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从未这么差过 自古就是吉祥的化身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蝙蝠不但代表吉祥幸福,而且还增加了长寿寓意。 东汉时期,蝙蝠与神仙观念相关,民间传说称生活在钟乳洞里的蝙蝠,因能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长生,千年之后它们身体的颜色也发生变化,从原来的黑色变成通身雪白,成为“仙鼠”。 皇帝龙袍的底纹 汉代 铜镜 晋代道教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称:“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认为“千岁蝙蝠”可做长寿药,“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清代孟超然《亦园亭全集·瓜棚避暑录》称:“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之织绣图画皆用之,以与‘福’同音也。” 清代蒋士铨《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泉》诗也称:“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蝠鹿与蜂猴,戟磬及花鸟。”古人视蝠鹿为“福禄”、蜂猴为“封侯”,再加上“千岁蝙蝠”之长寿说,蝙蝠可谓是既有“福”又有“寿”。 家具板面饰纹 寓意引福归堂 千百年来,蝠图饰在中国吉祥图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蝙蝠在汉代已经明确“蝠”与“福”同音,成为人们祈求美好的寓意和象征,而且蝙蝠常常有倒立枝头的习性,这也被先民联想为“福到”之意,让蝙蝠化作了吉祥的符号,因而在很多器物、玉器、饰物、家具上都出现了蝙蝠抽象画。 古人根据谐音、组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如蝙蝠与铜钱象征“福在眼前”;蝙蝠与梅花鹿象征“福禄双全”;蝙蝠与桂花象征“福增贵子”;童子仰望空中蝙蝠寓意“翘盼福音”;蝙蝠、梅花鹿、寿桃、喜鹊四者联合,则寓意“福、禄、寿、喜”。 北京恭王府,可说是将“蝠”的装饰性与古代建筑的结合展现到了极致。 据说,恭王府的建筑上共有9999只蝙蝠,加上康熙御笔的“福”字碑,正好一万个“福”字,因此恭王府又被称为“万福园”。 在这里,“蝠”与不同传统图案相结合,代表了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在“磬”式窗上下配以蝙蝠及鲶鱼形成“福庆有余”,蝙蝠与卷云纹构成“福运绵绵”;以“石榴”窗配缠枝莲,取“多子多福”之意;在“桃”形窗上饰祥云、蝙蝠等,象征“福运绵绵,万福万寿”。 ![]() 来源/网络 编辑/鸟藏居明式家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