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q1338 2020-03-01

第一代国产反坦克火箭筒51式,是1951年仿制自美军M20型88.9毫米火箭筒,因为当时国内科技水平有限,51式不仅比原型笨重的多,而且炮弹的射程和威力简直惨不忍睹。即便如此,志愿军依然用这种技术不达标的武器创造了反坦克王牌。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朝鲜战场上的51式反坦克火箭筒

源自美国的技术

我国接触反坦克火箭筒时间并不晚,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远征军就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一批巴祖卡60毫米型反坦克火箭,曾有实战记录击毁了日军坦克。因为这种火箭弹威力不足,美军后来升级为88.9毫米M20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队手中只有少数大战后残存的火箭筒,对于当时的我国工业来说,研发大威力的反坦克炮这种项目并不现实,相比之下仿制火箭筒似乎更现实一点。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巴祖卡火箭筒

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在不断的运动战中缴获了一些M20型单兵反坦克火箭筒,这些装备被火速送回国内研究。1951年,符合当时我国实际技术条件的51式定型投产,并投入到前线作战。

性能不太满意的51式

在仿制工作上,为了方便生产,将火箭弹的口径改为90毫米,因为无法生产轻质的发射筒,51式发射筒的重量要笨重许多,筒身上配备了两脚架,在卧姿射击时能够稳定筒身,更加精准。射手通过布置在筒身左上方的瞄准设备进行瞄准。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巴祖卡和超级巴祖卡

在弹药上,因为国内冶金技术限制,无法生产出合适的弹药尾翼,因此改为弹药旋转稳定,炮弹尾部除了中间的火箭喷射口,还有周围一圈小的喷射口用于为旋转提供动力。

炮弹射速106米每秒,有效射程250米,弹头为空心装药战斗部,同样因为技术问题,弹药的破甲能力比起M20的弹药要差得多,M20的最大破甲深度约280毫米钢装甲,而51式的只有120毫米,就算直接击中重型坦克的正面,有倾斜装甲的加持以及装甲硬化处理等,51式也没办法击穿坦克,因此51式只能冒险近距离射击坦克侧后方的薄弱位置,或者攻击其他的轻装甲目标。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M20型单兵反坦克火箭筒

英勇无畏创造佳绩

1951年51式生产了4800多具,被大量运送到前线投入战斗。针对51式的特点,志愿军摸索出了一套近距离出其不意发起攻击的战术。

在朝鲜战场时,志愿军以营、连为单位,组建独立的反坦克班。一般这样一个班有12人,又被分为3个作战小组,行动时小组一名成员手持冲锋枪或者机枪等掩护其他成员,而另外三名成员则手持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榴弹直接攻击坦克。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朝鲜战争

1952年6月,志愿军在金城岳岱里防御战中,志愿军31师一名副班长汪名山,在战斗中带领队友借助战壕的掩护,以隐蔽接敌+灵活移动的方式,成功地打击了美军的坦克队伍,击毁了6辆坦克并缴获一辆M36型坦克歼击车,毙敌6名俘敌4名。汪名山带领的小队只有2名伤员,以及消耗了19发炮弹。按照摧毁5辆坦克就是王牌坦克手的思路,汪名山击毁了6辆坦克,亦可以称他为反坦克王牌。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朝鲜战争中的M26坦克

不久后国内又生产出241型破甲弹,这种弹药比原来的弹药穿甲能力稍微加强一些,达到了150毫米,但仍然难以从正面击穿M26重型坦克的正面,所以51式单兵火箭筒只不过是解决了我军火箭筒的有无问题,设计师从中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经验技术。

服役历史

51式虽然实战取得实战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是志愿军依靠发挥大无畏精神换取的,这种危险的方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因此51式的服役时间很短,在朝鲜战争后就逐渐退役。

国产51式火箭筒,落后工业的仿制品,志愿军靠它打造反坦克王牌

56式单兵火箭筒

取代51式的是仿制自RPG-2的56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筒,这种采用超口径弹药的武器比51式破甲威力要大得多,使用也更加灵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