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孔子也是这样想的!

 老黄说史 2020-03-01

曾国藩的忠告:“有富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孔子也是这样想的!

古时候,教育资源稀缺,一般人家的孩子是享受不到进学堂受教育的权利的。为了传承知识,启迪后代,老祖宗们非常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所谓“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为此,他们会将为人处世之道,精练地概括成通俗易懂的形容短语,时时提醒与敲打后生们,这就是老人们口中念念不忘的老话、俗语。

有句老话,叫“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意思是说,做人不要太狠,要给自己留点退路,只有这样,今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一语,最初是源于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曲《意中缘》一八:“老兄老兄,自古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你既不肯舍慈悲,我也不敢行方便。”意思也是“意思是指待人应留情面,以便日后相处”。与人相处,“话不可说满, 事不可做绝”,留有余地,才可回旋。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凡事当有度,做人应知足!意思就是说做人不要太狠,要给自己留点退路。做人不要把事情做绝了,指不定哪天又转到一块了,就是你不落在对方手上,但是也不想让对方说坏话。这样的道理,几千前的古人都明白,比如孔子。

荀子在《荀子·宥坐》中就记载了孔子的一次旅游感言。说的是,有一天,孔子带领弟子去参观鲁桓公的庙,在庙中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人们的器具(后引申为座右铭)。”

孔子说:“我听说过这种器具,空着时就会倾斜,装一半水就会端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你们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往欹器里注水,水至欹器一半时,欹器是正的;当水注满欹器时,欹器会倾覆,欹器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欹器内的水全部倒出来以后,欹器又恢复空虚,再呈倾斜状态)。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会有装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器皿呢!”

孔子观于鲁恒公之庙,有欹(倾斜)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宥同右。宥坐,就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这当是最早的座右铭)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舀)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哪里)有满而不覆哉!”(《荀子·宥坐》)

孔子从“宥坐”中发现了为人处世之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当一件事物的发展已发达到了顶点或极限,发挥了它的全部性能,它所能利用的条件,也都用了,所以,接着而来的就只是衰退了。唯一能保持“后劲”的做法,就是“话不可说满, 势不可使尽,事不可做绝”,“做人留一线”,才有翻本的可能。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掌控不了命运,却能掌控自己;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因为,路,不是一个人在走,给别人留有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