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高频知识点之中药学各论——化痰止咳平喘药(一)

 康泰wjr图书馆 2020-03-01



01

半夏的归经是(单选)

A 心、脾、肾经

B 肝、脾、肾经

C 肺、胃、肾经

D 心、肝、胃经

E 肺、脾、胃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E 本题考查半夏的归经,记忆即可。半夏归脾、胃、肺经(E对),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02

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的药物有(多选)

A 半夏

B 天南星

C 禹白附

D 白芥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ABC 半夏(A对)、天南星(B对)及禹白附(即白附子)(C对)都是天南星科植物,有毒,所以一般內服宜炮制后服用,生品宜外用,可消肿散结。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也可外用,但其辛温无毒,可直接入汤剂,內服(D错)。



0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禹白附主治病症的是(单选)

A 阴虚风动

B 惊风、癫痫

C 瘰疬、痰核

D 毒蛇咬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A 禹白附即白附子,其辛温燥烈,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宜用(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禹白附具有祛风痰,定惊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惊风、癫痫(B对);能够解毒散结,故可用于治疗瘰疬痰核(C对),蛇毒咬伤(D对)。



04

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的药物是(单选)

A 半夏

B 天南星

C 白附子

D 白芥子

E 皂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D 本题考查白芥子的使用注意。根据现代研究,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白芥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出血、灼痛,甚至发泡,故皮肤过敏症忌用(D对)。



05

药性微温,善降肺胃之气而消痰止咳的药是(单选)

A 半夏

B 旋覆花

C 陈皮

D 砂仁

E 枳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B 旋覆花,药性微温,苦降辛开,入肺经,可降气化痰而止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可用于治疗咳喘痰多,痰饮蓄结;入胃经,可降胃气而止呕(B对)。半夏辛温,可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而止呕(A错)。陈皮性温,可以行脾胃之气,宣肺止咳,而不是降肺气而止咳(C错)。砂仁性温,可以温中暖胃以止呕止泻,没有降气的作用(D错)。枳实性微寒,可破气除痞(E错)。

中药学各论——化痰止咳平喘药(一)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43道)

1.化痰止咳平喘药

1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因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每兼化痰作用,且病证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故将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合并一章介绍。

2性能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3适用范围: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以痰的病证甚多如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阳之眩晕痰扰心神之睡眠不安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皆可用化痰药治之。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4分类:根据药性、功能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5使用注意: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强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

1芥子配陈皮

芥子辛、温,归肺、胃经,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药合用温肺化痰力强。

2桔梗配杏仁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其性善升,能载药上行,被称为诸药之舟楫;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其性善降两药相合一升一降能宣降肺气而止咳平喘。

3.化痰止咳平喘药

1)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

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2)半夏、天南星

二者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

3)川贝母、浙贝母

《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明《本草汇言》载贝母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川贝母、浙贝母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4)瓜蒌本品入药又有全瓜萎、瓜萎皮、瓜蒌仁之分。

瓜萎皮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萎仁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萎皮、瓜萎仁之功效。

5)白前与前胡

二者均能降气化痰,治疗肺气上道,咳喘痰多,常相须为用。但白前性温,祛痰作用较强,多用于内伤寒痰咳喘前胡性偏寒,兼能疏散风热,尤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喘。

6)款冬花与紫菀

二者性皆温,但温而不燥,既可化痰,又能润肺, 咳嗽无论寒热虚实,病程长短均可用之。前者重在止咳,后者尤善祛痰。古今治咳喘诸方中,二者每多同用,则止咳化痰之效益彰。

7)桑白皮与葶苈子

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鼓胀、胸腹积水之证。

4.具体药物

编辑 大暖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