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道”、“赤道”、“白道”

 新能源A 2020-03-01

“黄道”、“赤道”、“白道”

原创 舞天玄姬 长乐未央宫 2019-09-27
地球转动被称之为“自转”,除了这个自转之外,地球还在绕着太阳转动,这被称之为“公转”。另外,地球的极轴还要转动,也就是说地球自转、公转自身的轴也在慢慢地转动着。这些都是现代天文学的解释。
地球这三种转动给我们带来了不同周期性的空间位置变化更重要的是给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带来了视角差别、暑往寒来、生长收藏、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等。
地球自转围绕着一个轴有了这个轴,就有了轴的两端,被称之为北极南极。南北极中点地球表面上的交接线称之为“赤道”,科学语言称之为:“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这里告诉我们“黄道”就是地球绕日运行一周的轨道,那么“黄道”是如何观察到的呢?
古人认为,地球之外还有个天球!这个天球是以地球中心,天球的轴与地球的轴是一样,因此把地球延长天球上,就有了天北极天南极,把地球赤道延伸天球上,也就有了天赤道也就是说,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图 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简单的说,天空想象成一个假想的大球,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这个大球上投影,这个大球叫天球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道,在地球上看去,就是太阳在天空中要经过的圆;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白道就是月球天空中运行轨迹天球上的投影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赤道两个一个是在地球表面,另一个是投影在天球上。由于人类是生活在天球之中、地球之上,所以往往通过观察太阳天赤道的相对位置来推算太阳地赤道的相对关系。
为何叫赤道”呢?人们在地球上观测发现,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每天上升西落周而复始地围绕地球运转,地球条线接受太阳照射时间最长感受太阳热量最多太阳一年里对地球的直射点虽然南北移动,总是以这条线中线的。赤就红色火热的,因此“赤道”实际上就是“火热的太阳对地球的照射线”
如果以天球上的恒星作为参照系,一年里每天固定时间太阳位置描述下来,那么就成了一个椭圆形闭合轨道了。这就是中国古代“十二次”的来历,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十二星宫”,也是后来西方星占学中的黄道十二宫
图 十二次对应十二支圆形闭合轨道图

认识了赤道黄道,我们就可以方便地了解白道在太阳系中,太阳是颗恒星,在它的引力范围内存在着行星和卫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行星有自转和公转,那么卫星呢?
地球只有一颗卫星,我们称之为月亮,今天称之为月球
中国古人并不称这个卫星“球”,而称之“星”这个卫星也如同地球一样,既有自转又有公转。月亮绕着地球公转这个轨道,古人便称之为“白道”。
图 月球“白道”示意图

九道术——月行九道
然而,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实际上存在着九条天文《开元占经》载:月行九道:行东方青道二,行南方赤道二,行西方白道二,行北方黑道二,四季还行黄道,故月行有亏盈。东西南北随八节也。
也就是说,青道有二、赤道有二、白道有二、黑道有二、黄道有一,共有九条道,根据方位与五行关系分为五类。之所以出现九条道,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公转夹角、与月球公转又有夹角,而三个天体的运行速度有不一致。
实际上《汉书·天文志》已有“月行九道”的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青道立秋秋分西白道立冬冬至黑道立夏夏至赤道四季还行黄道。
西汉刘向(约前77-前6)在《洪范五行传》中也有关于月行九道的记载。
汉王充《论衡·说日》:“日月有九道。
《宋史》:凡五纬,皆随日由黄道行,推月之行有九道,四时交会,归黄道而转变焉,故有青黑白赤四者之异名。
《新五代史·司天考》:九道者月轨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黄道外,去极远六度。出黄道,谓之正交;入黄道,谓之中交。

月行九道非实有
“月行九道”很多人可能觉得古人说错了,月亮明明就只有“白道”一个轨道啊,为什么说“月行九道”呢?
实际上古人明白“月行九道并非实有”。
东汉郑玄从《月令》角度,而解释了所谓的“月行九道”之说:“立春、春分,日行青道,月为之佐;立夏、夏至,日行赤道,月为之佐;立秋、秋分,日行白道,月为之佐;立冬、冬至,日行黑道,月为之佐。故月之九行,非为黄道外别有九道。
郑玄注《月令》:“立春、春风,日行青道者,考以岁起于春,春在东方,东方色青,故起青号。南、西及北,三方准此方,故共有三道,实无九行但以因八节之差,顺四时之色,曲为九名,故月行言九;直举其实,故日道称三;三道九行,其义一也。则夫日之三道,躔于二十八宿,月之九行,经于八节也。
而且,郑玄明确说了“故月之九行,非为黄道外别有九道。并非黄道外又有九条轨道。
关于此,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象数二》也有同样说法:“历法,天有黄、赤二道,月有九道。此皆强名而已,非实有也。”。
所以,古人知道“月行九道非实有”的,不要误解了古籍里面的说法,反而以为古人说错了。
实际上古人已经说的很明白“故日、月共有三道,实无九行。,此是因为“但以因八节之差,顺四时之色,曲为九名,故月行言九”
而且,沈括的《梦溪笔谈·象数二》对于黄道白道也解释的非常清楚:
【原文】
“历法,天有二道,月有九道此皆强名而已非实有也亦由三百六十五度,天何尝有度?日行三百六十五日而一期强谓之度,步日月五星行次而已。
之所由,谓之黄道南北极之中,度最均处,谓之赤道行黄道之,谓之朱道行黄道之,谓之黑道黄道之,谓之青道黄道之西,谓之白道黄道内外各四,并黄道为九。日月之行,有迟有速,难可以一术御也。故因其合散,分为数段,每段以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如算法用赤筹、黑筹,以别正负之数。
【释义】:
历法上,天球有二道,月亮则有九道这些都是人为命名并非是天体实有的轨道。亦犹如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天又何尝有度数?因为太阳每运行三百六十天而成一个周期,所以强称之为“度”,不过是为了测算日、月、五星的运行方位而已。
太阳所行经的轨道,叫做“黄道”天球南、北极之间最正中纬线圈,叫做“赤道”
月亮行经黄道,叫做“朱道”行经黄道,叫做“黑道”行经黄道,叫做“青道”行经黄道西,叫做“白道”
黄道内外各有四条轨道,并黄道而为九道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有快有慢,难以用一种方法来应对测量
所以根据它们会合离散,分为几个区间,每个区间一种颜色命名,欲以区别测算方位而已。有如算法上用赤筹黑筹来区别正数负数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月行九道”了吧!
《新唐书·律历志》对“月行九道”的解释比较清楚:凡合朔所交冬在阴历、夏在阳历,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后,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当黄道东。立冬、立夏后,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当黄道东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冬在阳历、夏在阴历,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后,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当黄道西。立冬、立夏后,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当黄道西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阳历、秋在阴历,月行硃道春分、秋分后,硃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当黄道南。立春、立秋后,硃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当黄道西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阴历,秋在阳历,月行黑道春分、秋分后,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当黄道北,立春、立秋后,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当黄道东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四序离为八节,至阴阳所交皆与黄道相会,故月有九行(《宋史·律历志》也有类似说法。
图 月行九道图

关于“九道术”,在前面讲月亮部分时也有提到,因为中国是使用阴阳合历,也就必然对月亮进行观察所以,月行快慢的问题,战国时期的石申应该已经知道月亮运动的速度是有变化的可惜记载简略。
东汉贾逵也认识到月行有快慢他认为月行快慢是由于月道有远近造成的,并且知道,经过一近点月,近地点前推进三度以此推算,经9.18年近地点才能回到原处,那一近点月是27.55081日。
张衡也提倡用九道术,在古代文献中也记载了月行九道图,可见月行九道的说法在汉代是很流行的。
九道术是我国早期远地点变化的认识。按九道术安排月历,会有三大月相连和二小月相连。九道术虽然比较粗略,但是比不考虑月行有快慢的平朔法要精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天体了解的程度,远非我们今日所能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