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442)
2020-03-01 | 阅:  转:  |  分享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一)

一、知识及运用。

1.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惩(chéng)山北之塞,出入之迂(yù)也。

B.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龇(chèn)。

C.遥闻深巷中犬吠(fěi),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yì)语。

D.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界间隔。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敝帚自珍义愤填膺聚精会神空前决后

B.魁父之丘娓娓而谈惊叹不已固不可彻

C.淅淅沥沥孀妻弱子叩石恳壤惟吾德馨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殖香远益清



3.下列句子中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对《社戏》中孩子们的“偷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招待城里来的迅哥儿,摘点豆吃,大人们是会同意的。

B.无论如何这是偷,是不文明的行为,说明这些孩子缺少教养。

C.和伙伴们一起偷豆吃,突出了看戏途中的乐趣。

D.和伙伴们一起偷豆吃,和前边看戏一样使我感到新鲜有趣,难以忘怀,突出中心。



5.下列句中加点词全是副词的一项是()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C.当他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D.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③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④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7.判断正误。

(1)《社戏》的“社”是指土地神或土地庙,“社戏”就是在土地庙里演的戏。()

(2)《安塞腰鼓》的“安塞”地处陕北,是个县城,属陕西省延安地区管辖。陕北北部沿长城一带多风沙,地形沟壑居多,地势开阔,形成当地民风纯厚、百姓刚强朴实的特点。()

(3)《摆渡》中有“彼岸”,其浅层意思是指江河的对岸那一边;深层意思是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4)《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伤”是“哀伤”的意思。()

(5)“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内容大多一事一议,有文采,体裁多样。如唐朝作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8.填空题。

(1)说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到暮年仍然雄心不减,积极进取的句子是,。,。

(3)《石壕吏》中表现人民被抓丁吓得惊恐万状的句子是。

(4)写出《相见欢》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纷乱的心情的句子,

,。。

(5)《清平乐·村居》中,贬词褒用,抒发无限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言,请你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10.说明文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从所学的文章中举一、二个例子加以说明。







二、阅读。

(一)

①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那竹凳子。②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③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了回去。④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⑤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⑥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⑦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⑧我赶紧从机房的电话本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他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11.请给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



12.“光景”在文中的意思()

A.状况B.时光景物C.表示估计D.表示时间

13.第②句对小姑娘运用了()描写。在这句中找出5个形容词:、、

、、。这一描写说明()

A.小姑娘家庭贫寒,年龄不大,身体瘦弱。

B.小姑娘幼小,身体弱,不会打扮自己。

C.小姑娘懂事,生活俭朴。



14.第⑤句运用了和描写。



15.从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她()

A.小小年纪就勇敢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担,但她很乐观。

B.虽然年纪小,可见着生人不害怕,不拘谨,对生人的问话对答如流。

C.因为她年纪太小,见到生人太紧张,话说不清楚、明白。



16.“她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去掉“似乎”可以吗?为什么?





17.“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①“感激地谢了我”说明小姑娘很;②“回头就走”的原因是。



18.“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中“赶紧”表明我对小姑娘的感情。



19.对小姑娘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的精神。



20.“我”问小姑娘家住哪里,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欲穷其林:②仿佛若有光:

③豁然开朗:④屋舍俨然:



22.解释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

交通:古义:今义:



23.根据选段文字概括出两个成语:

①②

24.把选段中第二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概括出来。





25.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描绘桃源自然环境的美好:

②描绘桃源社会环境的平静:

③描绘桃源人生活的恬适:



26.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7.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三)

①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尴尬的神情。

②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

28.本语段选自小说《离别的礼物》,从本段中看这“离别的礼物”是,是送给的。



29.解释画线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喋喋不休②尴尬



30.第一段中,那女人的形象通过描写刻画出来,表明她是的人。



31.第二段中,彼得的语言表明这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她是对的”一句是语。



32.第二段中,彼得说“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和第一段中那女人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三、作文。

题目:期待

要求:①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②题材、体裁不限。







参考答案

一、1.B2.B3.D4.D5.A

6.①拟人②疑问③比喻④排比、拟人

7.(1)×(2)√(3)√(4)√(5)×

8.(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9.它一改过去送别诗中离愁别恨的低调,代之以积极的、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10.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以确切的感觉。例子略

二、11.挪动缩12.C

13.外貌瘦瘦苍白紫短破旧

14.动作语言

15.B

16.不可以。因为:①这是我的感觉。②去掉后就不能表达出小姑娘见陌生人不惊慌的性格特征

17.①懂事②急着回去照顾妈妈

18.既怜爱又钦佩

19.镇定、勇敢

20.为下文“我”去探望她妈妈和她打下伏笔

21.①穷尽,走到头②隐隐约约③开阔敞亮的样子④整齐的样子

22.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23.①豁然开朗②怡然自乐

24.赞美桃源

25.①土地平旷……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③其中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26.①渔人非常诧异②老人和孩子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7.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8.一床双层毛毯爷爷

29.略

30.语言自私自利、刻薄

31.反

32.不一样。彼得的话另有所指,女人说的话是小气,不愿意拿出毛毯。

三、作文略

























献花(0)
+1
(本文系学海课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