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岑吴大宗祠塾馆

 八面山人 2020-03-02

南岑吴大宗祠塾馆

吴立梅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民间的公共建筑除了祠堂就是厅堂。因为厅堂属于某房某派的小公有,不宜办学;若要办学,宗祠往往成为唯一的选择。20世纪,绝大多数学校的校舍由祠堂脱胎而来,足资证明。

位于东阳城南的南岑吴氏大宗祠,自明清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除了宗族祭祀功能之外,办学成了其值得书写的一笔。

南岑吴大宗祠始建于明初,后屡次修建。正德十四年春,历时6年半落成的新祠,有门面7间,前堂后寝,左库右仓。左右两厢各有10间,分祀各派之祖。左厢外为庶母祠,右厢外为义塾及斋宿之所。方志纂修大师、南京礼部尚书、国子祭酒、枫山先生兰溪章懋有《吴氏重建祠堂记》。隆庆年间又由吴希纯玄孙吴天德倡建御书阁於正寝之后。御书阁珍藏宋元明清皇帝之誥敕,镇阁之宝当然是景泰皇帝赐予时任文渊阁经筵讲官翰林学士希纯之御书、通典、劝善、五伦诸书。均为皇家珍藏,民间无缘得见。知县赵善政曾莅临御书阁观书,打开金匮,首见希纯手书“诰敕御书”四个大字,其下御赐之书“素泥蟠蔚,云蔼芬芳,若未尝触手”。赵善政于万历三年(1575)作《诰敕御书阁记》。宗祠的范围在今南寺路南侧,双岘路西侧,大寺路北侧,城南西路东侧,占地近百亩。祠宇位置约在今南市路65-71号,双岘路98-128号。

明代万历中后期,族中弟子和东城俊彦就学于吴大宗祠。万历四十三年(1615)前后,一代名臣张国维就在吴大宗祠读书。张国维撰《仰斋翁吴隐君传略》云:“余弱冠从少父怀敬公,偕吴氏诸誉耄,习业於吴之家庙中。”家庙为宗祠之别称,宗祠大门左侧矗立青石牌坊,古朴雄浑,其上所镌的就是“南岑吴氏家庙”6字。


张国维《仰斋翁吴隐君传略》

张国维(1595—1646)是邑人熟知的一代名臣,字其四,号玉笥,晚号止庵,城内里托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授番禺知县,筑城垣,平盗贼,除豪猾,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崇祯元年(1628),擢刑科给事中,劾罢魏忠贤党人。崇祯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10府,治水筑堤,皆有成绩。积数年治水之经验,著《吴中水利全书》。崇祯十五年九月,升兵部尚书。明亡后,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谒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移驻绍兴。擢任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钱塘江上,联合钱肃乐等共抗清兵。先后克复富阳、於潜,赐上方剑,统率诸军。顺治三年五月,还守东阳。二十六日午夜,投园池殉国。乾隆四十一年(1776),谥忠敏。《明史》有传。

过去,宗祠离开双岘门一华里余,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和声色的诱惑,是读书的佳处。从历史上许多著名书院就在其旁即可了解。宗祠围墙外为“文秀水”,一脉细流蜿蜒北流,注入学宫泮池。文秀水外为南门直通南午岭之大道。大道东侧路边,与宗祠隔道相对处有一块高逾一米之大石碑,镌有“吕成公讲学处”6个大字,该处为友成书院旧址。当年东莱吕祖谦在此讲学,培养了李诚之、乔梦符、吴洪、陈黼、葛洪、乔行简、倪千里、马壬仲、赵彦秬、赵彦稢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形成南宋初年乃至建县一千八百多年来东阳人才频出的高峰。宗祠右前方约500米即为南寺塔(旧南寺塔在今南寺塔西北160米左右),塔下有崇正书院,也系明清时期东阳的名书院之一。

清代初年,金华学派著名学者陈嗣章宗祠执教。他作《己丑吴祠馆课序》,内有“托栖南岑,滥邀西席”之语。


陈嗣章《己丑吴祠馆课序》

陈嗣章(1600—1676) 或作士章,字伯闇,号纲生,别号木仙,明末清初瑞山乡安文前宅人。幼承家业,潜心硏究经术理学,博综典籍,辨析物理,论述古今兴废,下笔顷刻千言,倚马可待。崇祯十七年(1644)拔贡。其文争相传诵,四方问业者日增。里中陈时芳得理学正传,嗣章执其门下,虚怀若谷,法界、五峰诸书会,辅翼之功甚多。学师刘而强屡以文行兼优申详学宪。名师刘公殉节鄢陵,嗣章徒步千里前往奠之。其父献可曾为张国维业师,国维以同窗之雅题授嗣章职衔,不受,隐居授徒著作。未几,兵乱四起,家遭焚毁,著作散失殆尽。颠沛流离中不改常态,后侨居邑城,馆于城南南岑吴大宗祠。与学师何次韩,年友卢彦生、金子美立辅仁会,往来于双溪(金华)两岘间,反复辩论,以使金华学派之后学兴起。康熙十年(1671)归安文故里。所作诗文辑成《自怡集》5卷、《四书杂咏》1卷。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丁忧回籍被邑人聘为西席之清乾隆壬辰会元榜眼、翰林院编修孙辰东,任开办不久的吴宁书院山长,与吴希铠、吴希洵、吴文俊等交往甚多,在东阳两年余时间,也曾光临宗祠讲学。

孙辰东(17361780),初名孙宸,字枫格,号迟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其先余姚人。乾隆壬辰科进士第二名,任翰林院编修,与纂《四库全书》。丁忧期间,在东阳任教两年余。立身端方,以疾卒于贡院。

其他有关在南岑吴大宗祠执教和就读的资料甚少。但该祠在民国30年(1941),日寇盘踞东阳时成为驻东日军之大本营。抗战胜利,东阳中学高中部及初中毕业班计14个班迁於祠内。194958日,东阳解放。522日,县城各界人士在祠前东中操场(即祠前空地)隆重举行庆祝东阳解放联欢大会。其后作了解放军营房。土改后,成为东阳汽车保养场之用房。企业改制后,为顺风交通集团所有。1998年,旧城改造,宗祠被彻底拆毁,后其址成为民居栉比之所。

                         2019.8.17

原载《东阳书院》(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