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953)
2020-03-02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阅读题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律思乡

2.停泊旅途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参考答案:

1.词牌名题目秋思之祖

2.十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5.C

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西江月》阅读题



阅读辛弃疾《西江月》,完成习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鹤,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1.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作__________。这首词用空行的方法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选自《___________》。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两句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这两句。

划节奏: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长短句上阕(片)下阕(片)稼轩宋稼轩长短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另一个树枝“惊”和“鸣”不是分别专写“鹊”和“蝉”的,而是“鹊”和“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3.划节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翻译:从前我曾住过的社林边的那一家茅店,过了小溪转个弯儿就出现在眼前。

4.第1问: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

第2问: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快的心情。























献花(0)
+1
(本文系学海课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