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黄氏点赞!他们是黄氏的骄傲

 昵称FEOkzBYW 2020-03-02


黄旭华是我国的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被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中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

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7年10月25日,黄旭华获得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另一位是来自黔北山区的村支书黄大发,他用36年的时间干成了一件大事:修水渠,让全村人喝上了水。这条"生命渠"结束了当地"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的历史。

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

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黄旭华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黄大发以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艰苦贫困山区中苦干实干引领群众奋力脱贫的杰出代表,其奋斗史是一部典型的活教材展现了贫困山区党员百折不挠的独特魅力。

黄旭华、黄大发更是黄氏的骄傲,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他们身上敬业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最后,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