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水点桃花”技法与粉彩瓷没骨花鸟装饰

 不清晰噢 2020-03-02

(文.何伟珍)

    粉彩自清康熙晚期创烧之后,花鸟装饰始终是其最重要的题材表现。从雍正时期开始,粉彩花鸟装饰即致力于追求恽南田没骨花鸟画效果,然而,由于工艺技术与历史原因,使其长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没骨表现。直到刘雨岑“水点桃花”技法的创造,才宣告了粉彩没骨花鸟装饰的最终成熟。粉彩“水点桃花”艺术家更多地表现的是自由的艺术天地,摆脱了具象线条的束缚,直接将没骨手法与粉彩工艺相结合,将粉彩没骨技法推向高峰。

    一、恽南田与粉彩瓷没骨花鸟装饰

    在清代花鸟画界,恽南田的地位是无可憾动的,其成就之大引领和主导着整个清代花鸟画的走向。恽南田,名格,号南田,为清初六大家之一,其最为别开生面的成就是复兴与发展了没骨花鸟画,并形成以没骨技法为特征的颇具影响力的常州画派。从渊源来讲,没骨花鸟并非恽氏独创,历来视徐熙之孙徐崇嗣为没骨花鸟画之鼻祖,恽氏在其《花卉册画跋》中亦说:“没骨牡丹,起于徐崇嗣。”但同时指出:“数百年其法无传,余为古人重开生面,欲知后人之所崇尚也。”当然,徐氏之后并非无人以没骨技法绘制花鸟画,如明代的孙隆即运用了没骨法进行花鸟画的创作,实为清代没骨花鸟画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恽氏绝非是拾人牙慧,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没骨技法进行大力改造与创新,创造出一片令人耳目一新的花鸟画新天地,其技法之精熟,功力之深厚令人叹止,以致效仿者极众,形成蔚为大观的没骨花鸟流派。自有清一代直至当代,恽南田没骨花鸟画影响力经久不衰,仍散射出夺人的艺术魅力。

    恽南田没骨花鸟画自康熙之时始即成为清代宫廷花鸟画之主流,而其影响力绝不止于宫廷,也影响至其他艺术领域,这其中即包括清代创烧的粉彩瓷之上。在清代粉彩瓷创烧前,中国的釉上彩瓷以传统釉上五彩为主流,其对线条的格外重视致使没骨之法绝无用武之地。康熙晚期始,受珐琅彩的影响,粉彩瓷应运而生,从最初即受到宫廷的高度关注而使其充满浓郁的宫廷贵族色彩,与民间气息浓郁的釉上五彩有着显著的风格差异。粉彩瓷兴起之际恰值恽氏没骨花鸟画极为风行之时,恽氏风格遂成为粉彩瓷花鸟装饰的首选风格而大行其道,粉彩没骨花鸟画风格因此在达至高度成熟的雍正粉彩瓷上大兴,成为粉彩瓷的主流风格。不过,雍正粉彩没骨花鸟装饰并未能够真正做到没骨,其表现形式与外观艺术效果上虽然与恽氏没骨花鸟画极为逼近,但是并未排斥线条的运用,只不过粉彩线条轮廓注重柔淡工细,因而并未在画面上引人注目,与传统五彩瓷的黑重线条有明显差异。

    粉彩没骨花鸟装饰画风的兴起具有重要意义与影响,它直接促使釉上五彩花鸟装饰的衰微。这是因为粉彩花鸟装饰的没骨风代表了清代宫廷审美倾向而受到帝王的关注,并由官窑进一步影响至民窑。不过,从粉彩没骨花鸟装饰发展状况来看,从技艺角度来看,在雍正达到高峰以后便未见有新的进展与变革,日益进入因循守旧的程式而无法提高。这种局面当然不利于粉彩没骨花鸟装饰的发展,直到民国时期刘雨岑出,才打破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

    二、刘雨岑与粉彩瓷“水点桃花”技法的传播

    民国时期涌现出一批粉彩瓷名家,因其在继承清末浅绛彩文人画风格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其艺术特色已与清代古典式粉彩产生了显著差别,因而后人谓之为“新粉彩”。而在新粉彩名家中,“珠山八友”无疑是其中成就最为杰出者。刘雨岑是“珠山八友”中最为年青的成员,以花鸟瓷画而闻名遐迩。刘雨岑生于1904年,1922年只身来到景德镇,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粉彩花鸟风格。刘雨岑早期创作阶段即上世纪30-40年代,尚以颇具传统色彩的花鸟瓷画为主,画风工细,清丽雅致,颇得恽南田神韵,采取的仍主要是与雍正粉彩类似的技法,先淡描线勾勒轮廓,再填以玻璃白以油料洗染明暗层次,具有浓郁的宫廷院体气息。在此基础上,刘雨岑不断地深入进行技艺探索,并终于独创了一种“水点桃花”技法,不勾线条,只以色料渲染,从而在粉彩中真正实现了的没骨境界。

    195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掀起了向国庆献礼的高潮,刘雨岑以其独创的“水点桃花”技法绘制花鸟,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得到了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其水点桃花作品《黄雀》薄胎瓷获得甲等奖。此后,刘雨岑的水点桃花以其艺术效果强烈而操作较简便而引起后学者竞相效仿,并大量地运用于日用瓷的装饰中。“水点桃花”技法之所以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没骨源于其技艺革新。

    “水点桃花”技法是以绘制桃花为典型,但并非只运用于桃花的绘制,而是一种没骨绘制技法的通称。其不勾勒轮廓线,而直接以玻璃白打底,填出花朵形状,然后再以水笔含料进行点染,一笔点下,则浓淡层次淋漓而生,极美观简洁,这就改变了传统以油料洗染的技法。“水点桃花”技法是粉彩技艺中的一种创新,其直接源于没骨花鸟国画技法。由恽南田开创的没骨花鸟技法即是非常重视粉与水的运用,将粉、水、色融合在一起,形成既具工笔基本态势,又融入写意点厾的新气象。刘雨岑的“水点桃花”得没骨花鸟国画精髓,其外观效果已经能够完全达到国画水平,除远追恽氏之遗风外,亦极具近代任伯年花鸟画风。

    1975年是粉彩“水点桃花”大放异彩之时。当时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接受了为毛主席制作生活用瓷的任务,此批瓷器称为“7501”瓷,产品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两部分。釉上彩制作方案即是刘雨岑开创的“水点桃花”,由刘雨岑之子刘平担纲。“水点桃花”产品部分因制作技艺驾轻就熟,进展非常顺利,釉下彩则遇到较大困难。这样,在民间流传的产品大部分为釉下产品,以致使人产生“7501”瓷中缺少釉上彩的误读,而实际上,“7501”瓷中“水点桃花”产品是非常成功之作。并开创了批量工业化生产“水点桃花”的先河,各大瓷厂竞相大量生产“水点桃花”产品,成为普遍使用的日用瓷、礼品瓷、陈设瓷等,产量巨大,成为最喜闻乐见的装饰品种之一。

    三、粉彩瓷“水点桃花”之美

    粉彩“水点桃花”既不同于工笔重彩风格,也不同于水墨写意之路,而是兼具工笔与写意二者特色,在构图形式与章法上有着与工笔花鸟相同的严谨工致,而又不会受到工笔勾染之法的限制,具有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显现出独特的没骨之美。

    首先,粉彩“水点桃花”具有色彩之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曾记徐崇嗣的没骨绘制技法:“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因而色彩的运用是没骨画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于粉彩“水点桃花”亦然。粉彩“水点桃花”色调非常多样,色阶层次丰富,一笔之下浓淡渐变自生,阴阳向背和层次尽现,产生色中之色、色外之色的生动和谐的奇妙效果。并且借鉴了西方光影处理技法,使色、光、态、韵相结合,对色彩之美的表现达到颇为高妙的程度。水的运用是产生色彩之美的根本,“水点桃花”技法要求对水与料的控制必须非常精准,利用水晕的变化而使花朵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控制得当,还能在水对色的晕散中产生四季的变化。更为高妙之处在于无色之色,也即一笔晕染之下,玻璃白底上并未均匀着色,而是有大量留白之处,不便不影响色彩的表现,反而如光影照射下的自然之态,显得更为鲜活。

    其次,粉彩“水点桃花”具有形式之美。从形式上来看,“水点桃花”多取文人画式构图形式,并诗、书、画、印俱全,有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息,使其产生更为高雅的气息。构图简洁,大多为折枝式构图,既具有文人画的清新雅致,而同时其构图严谨,设色工丽,使其又有着浓厚的院体气息。粉彩“水点桃花”既不失高雅,亦不失华贵,因其表现的桃花、梅花等题材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其形成雅俗共赏的形式之美。

    最后,粉彩“水点桃花”还具有立意之美。一件成功的粉彩“水点桃花”作品不仅因其色彩和形式之美而为人所喜爱,而透过这种表象,创作者还借物抒情,表达着自身丰富的情感,并形成意境之美,虽然表现地是非常世俗的花卉形象,但不见有媚俗之态,桃花柔而不弱、艳而不俗,枝枝挺立,骨子里蕴含着一种劲健的傲气,显现出创作者自身的文人修养和品格。如无此则徒有“水点桃花”之形,而失其神韵,也就未得“水点桃花”之精髓,而非真正的“水点桃花”之作。

【参考文献】
[1]石抵中.略谈水点桃花粉彩装饰.陶瓷研究,2006(03)
[2]曹淦源.雍正粉彩与“没骨花”.收藏界,2007(01)
[3]朱希睿.觉庵巧翁—刘雨岑.陶瓷研究,2007(04)
[4]汪彦君.为古人重开生面——浅谈恽南田没骨写生花卉的艺术成就.国画家,201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