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双门底刘氏族徽

 1987xgfnqb4mux 2020-03-02

古时候。族徽是家族的称号“氏”。族徽与氏的使用场合又不完全相同。

族徽作为家族的标志,铸制在青铜器上,运用于青铜铭文中,或者镶缀在家族的旗帜上和家族成员的铠甲上,它所突出的是形象。

氏主要用于日常称呼,需能读能写。

随着文字演进逐渐产生了书写、有读音、意思又和族徽原有含义一致的文字符号。文字演进快,而族徽则刻意保持古老的形象。

而两者长期沿着不同的走向演化,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越来越大。

秦汉以后、姓、氏和一。

西周前期,青铜器和少数其他器物上常见族氏铭文,其族氏常写得比较象形,因而被称做“族徽”。

 

本族族徽“”刘氏然藜书舍”是阖族的主体内容。代表岭南刘氏三十六房的合族标志。

 

“刘氏然藜书舍”的前世今生

刘氏、顾名思义。

然藜、意指燃藜典故人物刘向。

书舍的前世今生。

 

清末民初家族自治合作社的出现。

1901年后,清政府推出所谓的“新政”,在政治、经济、教育及军事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新政的推行对广州合族祠产生的最直接影响,  

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各地士子不再需要利用广州的合族祠作为准备科举考试时留居之所。个别合族祠为此售卖给原来同姓族人居住。

自清季科举废后,凡属试馆已无留存之必要。各地族人并不希望因为科举制度的废除、国体发生变化而失去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广州城中的落脚点和联络处。故此,大多数的合族祠及时调整其存在形式,以便能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继续合法存在。此时,“自治”成了它们合法存在的一种形式。合族祠变通其存在的形式。在政治上活跃起来。一时间,各大城市的立宪团体纷纷成立。

1906年9月,清政府发出“预备仿行宪政”的上喻,令城市绅商组织在新政推行中,“预备立宪”是清朝政府政治改革的重要议程。

时局转变带来的合族祠存在形式的变化。

进入民国,合族祠在使用的语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而亦步亦趋,也得到当时政府的认同,但在民国初期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下,合族祠这样的社会组织只能是随着时局的变动而载沉载浮以求夹缝求生存。

 

总的说来,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实际此时纷纷变更名称成为书舍,书室矣。原来的广东刘氏总祠(岭南刘氏宗祠)亦变身成“刘氏然藜书舍”。

岭南刘氏三十六房以刘向为远祖、楚元王刘交、楚孝王刘嚣、刘氏后裔合族组成。篆书字体、刘氏然藜书舍、取名刘氏“然藜书舍”。也是向后人展示刘向父子校书天禄阁的丰功伟绩“。

“燃藜典故”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一)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至向子歆,从向受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宋 刘克庄 《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 石渠 。”“然藜”者、刘氏子弟勤学成业 。

 “刘氏然黎书舍”标志让人见旗识意。

 

简单的标志让人见旗识意。

     刘氏然(燃)黎书舍这个徽章,是典型的金钱图案,象征财富、象征君子的外圆内方。通过中国铜钱的知名度,以提高我们刘氏然(燃)黎书舍的影响力,着力点恰到好处

刘氏然(燃)黎这个徽章,也含八卦图象。宇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化万事万物。

劉氏—2,然黎书舍4。2为坤为山,4为巽为风,上山下风—升卦。2与4的组合,在(易经)里是〖升〗卦。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刚中而应,是以大亨也。2+4=6,6代表乾,乾者,皇也。

然(燃)藜书舍四字各据其位,天地造化定乾坤。刘氏二字与然(燃)藜书舍红色两环相连象征团结、团圆、吉祥。舍者、屋也、刘氏二字,象初生婴儿坎入舍位,寓意合族刘氏大家族在宇宙(世界各地)中拙壮成长,寓意然(燃)藜书舍族人刘氏生生不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