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挥而就话移虫

 新用户09031674 2020-03-03

一天下午,我又去菜园看蜂,见哥哥坐在一空蜂箱旁,双膝上平放着1张黑魆魆的巢脾,手里捏着1支圆珠笔似的东西,那筒里有一弹簧,食指按着弹簧的顶端,筒里的“活塞”便推着前面的薄片,薄片的下面还有一角质的“舌头”,像小勺,当小舌头伸入巢房就像要“舀”出什么东西出来,再放入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蜡杯里,小杯子就像一只只倒挂的大花生削去了一半后沾在木条上……

我曾见过哥哥检查蜜蜂,看到他手掐的框上有密密麻麻的蜜蜂爬着,好像在脾上忙忙碌碌的,可从来没见过哥手里拿这“圆珠笔”一样的东西!

我惊奇地问:“你手上掐的是什么?”哥哥说:“这有点像圆珠笔的叫‘移虫针’,我正在移虫,将巢房里的小幼虫‘舀’到这王台条上的蜡杯里,每只王台里只移1条小虫,待每一个小蜡杯里都移了虫,再将‘条子’安装到育王框上,最后将育王框插入育王群里让工蜂吐浆饲喂,过一些天以后,长大的新蜂王就从封盖的王台里爬出来”。

半懂不懂的我又问:“培养那么多的蜂王干嘛?”哥哥说:“村子周边方圆有几千亩田地,每到春暖花开,田里的油菜和红花草都在流蜜,却没有蜜蜂去采花酿蜜,流出的花蜜就白白地浪费了,好可惜!家乡适合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为油菜授粉,使油菜增产,还能收到更多的花蜜。而养蜂得先养王,春季分出一新蜂王群,秋季就是一箱蜂。移虫就是在培育新的蜂王。”

原来做这事还有这么神奇的意义,让我来试试,哥哥说:“待我移好了再说。为什么?移虫看似容易,幼虫娇嫩,一旦碰着了小虫,哺育蜂是不接受的,等这框移满了,你可以拿着针在巢房里练练挑小虫,即使碰伤了也没事”。

SQLite是由D.Richard Hipp采用C语言编写的一款开源的、轻量级的、跨平台的、嵌入式的关系型数据库。它支持大部分SQL92标准(比如视图、事务、触发器、BLOB数据类型等),支持弱类型数据存储。它的开发在省去了专用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日常费用的同时,同样可以为应用软件提供方便的数据管理。

我第一次移虫,哥哥告诉我手握移虫针进入巢房动作要快,舀到虫浆后迅速往上一提,放入蜡杯底,针尖从幼虫身后闪电似地退出,全靠熟练,凭借心灵手巧,只有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最关键的是掐针的手臂不能颤抖……

在进行平仓振捣时,应当将仓内的粗骨料散布至砂浆较多区域。位于斜面的混凝土务必由低向高进行浇筑。平仓后应当根据相关操作规范及时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均匀。进行渠道底部的浇筑操作时,应当保证仓面铺料满足施工要求后再进行振捣。

待哥哥完成,我便模仿哥哥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学习为“小家伙”“搬家”。先将“勺”从躺在“琼浆玉液”上的小幼虫侧面底下伸进去,感觉托住了小虫的身体后快速舀起。可这手还是不受大脑控制似的,反复地在抖动。好在是练习,碰伤了再来。哥哥鼓励我说没事,多多练习手就自然不抖啦,不急,好事不在忙中取,慢慢来……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我国应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要求学校在落实科学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从小抓起。另一方面,加强全民宣传教育,通过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开办道德讲堂讲座等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后来我才知道:人工培育蜂王的原理就是利用蜂群所具有分蜂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群势强大,又具有优良品性的蜂群(指优良的采集力,繁殖力,抗病性,性情温顺等) 做父本和母本作移虫的原群,通过培育蜂王将优秀基因传承下去。选择的育王群要出现“分蜂热”(蜂数足,巢内拥挤,有大量蜜蜂怠工,准备分蜂),将移好幼虫的王台条安到育王框上,插到育王群里,让育王群吐浆饲喂王台里的幼虫。因育王群分蜂意念强烈,插入育王框上的幼虫得到精心照料和积极饲喂(喂的是新鲜的王浆,直到王台封盖)。复式移虫的第10天开始组织交尾群,第11天割下成熟王台介绍到交尾群里,第12天或最迟在第13天,王台里的新王咬破封盖爬出。出房后几日,新王(又叫处女王)开始练飞,接着婚飞,晴暖无风的午后,新王飞入“雄蜂交尾圈”,通过优胜劣汰的追逐,最强壮的雄蜂与蜂王在空中交尾,落入地面,雄蜂“痛苦地牺牲”,蜂王多次在空中交配,精囊储藏了足够的雄蜂精子后就终身产卵。移虫是育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尽管我从小就对蜜蜂感兴趣,可种种原因,我并没有从事专业的养蜂,养蜂的事就渐渐远离淡去,一直为家庭生计奔忙。待到快要退休了,因常路过放蜂人的蜂棚,一看见蜂棚周围的天空有无数的小蜜蜂在飞舞,就情不自禁地走进棚里,观看蜜蜂的采集,和养蜂师傅谈蜂产品、说蜜源,交流放蜂人走南闯北的艰辛,从中了解了蜂业的目前状况,在自己的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对蜜蜂世界的兴趣之火,于是,替好朋友购、带新鲜的蜂产品,看师傅在不亦乐乎地劳作,自己也戴上面网,替师傅提脾、查蜂、摇蜜,自己俨然也成了一名放蜂人!

系统工程业务方面,2011年中海达全新推出“安全卫士”在线监测产品,形成了完整的在线监测方案,产品竞争力和成熟度得到较大提升,2011年系统工程实现营业收入1298.65万元,同比增长24.84%。

进蜂棚的次数多啦,师傅在操作,我就在旁边观赏、体验,享受与蜜蜂打交道的乐趣,尤其对育王取浆的事更热衷,特别喜欢欣赏养蜂人手中的那支移虫针舞动的画面,那动作之快,让我叹为观止!

有一次我去蜂场,在蜂棚里正好遇上一对夫妻移虫高手。夫妻俩用比赛的速度移虫,给我的感觉是女的心灵手巧,移得快;没想到大男人也可做这细活,并且两人不分上下,如同2个运动员在赛道上奔跑那样。

为什么要像赛跑似的?我问师傅。师傅边舞动手里的移虫针边笑呵呵地说:“移虫就要像你写字那样,一挥而就,一针下去,提上来就是一条虫,落在王台里是不声不响,几乎秒杀!为什么要抢速度?这是数量大任务重逼出来的,上午有50框的移虫任务(一根木条上镶嵌30~33只王台杯,1个育王框就有100~130枚王台杯,50框就要移5 000~6 000条幼虫),不快怎么能完成?下午还要摇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没有高速度就没有高效益,时间就是王浆,时间就换来钞票!”养蜂人要赶花,和各地的蜜源进行赛跑,移虫也是这样,争分夺秒!

育王要移虫,取浆更要移虫,一人每天要移数千条小幼虫,还力求对每条幼虫必须毫发无损,让小家伙们都能健康地成长,乍看这移虫的事只是手臂动动,不花什么力气似的,其实,天天去做一件简单枯燥的重复动作,容易让人产生疲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得抢速度,移虫人难免会觉得双眼发胀、手臂发酸、脖子僵直,长时间低着头,很容易产生头晕、眼花,可这是放蜂人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是创收的劳动,培育了蜂王,壮大了蜂场,取了王浆换来银子,这是劳动的成果,哪存在不劳而获呢?

多年以前,一种“免移虫”法的技术发明,为解除养蜂人因移虫的劳累应运而生,给养蜂人带来福音。愿这项新技术早日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养蜂人更期盼养蜂工具走向智能化,使养蜂人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免除劳累之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