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研究(一)

 静远德载 2020-03-03
作者:万俟成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万俟成:逻辑这门科学已有2400年历史,是由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创立,经近代其它学者充实、完善,形成现在的普通逻辑学体系。掌握了这门学科,将会给人们带来智慧和才干。有的逻辑学专著把它比喻为思想的金钥匙,吕洞宾点石成金的手指尖,会使人顿悟、豁然开朗。这种比喻不无道理。

   普通逻辑学的主要内容有四个基本规律和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这四种思维形式,是揭示正确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阐明、概括了古今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正确思考方法,并从这些正确的方法中进一步严密概括出正确的规律、原理、公式和规则,形成了完整的一门科学体系,应用到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各个方面。

   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对逻辑学比较重视,已普及到青少年教育当中,并以卡通形式教育、影响着学龄前儿童(德国的“逻辑狗”,日本的“名侦探柯南”等)。英国已经把逻辑学列为五门基础学科之一。而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把它列为七门基础教育科目之一。

   教育家认为成才是由两种因素决定的。一是“勤奋”,也就是在学海和职业场所中奋力拼搏、奋斗,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摸索出重要的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二是“善思”,也就是善于正确思考。“善思”实际是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替代词。

   这里,我把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的《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研究》文章介绍给朋友们,我学习后获益匪浅。让我们掌握逻辑思维科学,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不同观点

二、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新思考

三、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的主要特征

四、空间结构思维的加工对象与加工方式

五、时间逻辑思维的加工对象与加工方式

六、人类的空间结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比较

一、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抽象逻辑思维

   例如,我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的“思维心理学”中,对思维心理学的任务是这样规定的:“它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人是怎样思维的?如果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那么思维心理学主要不是去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内容,也不是去研究正确的概念、判断应遵循哪些规律,而是重点研究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怎样掌握它们的?人是如何做出判断的?如何进行推理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是把思维作为一种过程,研究它的发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显然,该书作者只是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仅指逻辑思维。

   又如,《揭开大脑和意识的奥秘》一书中指出:“形象思维只能实现对各种具体、特殊事物此时此地情况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具体特殊的事物,不能超出对具体、特殊事物现在的认识,不能由个别特殊走向一般,不能由现在走向过去和未来,也不能由此达彼,最终无法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只是“概念思维的初级阶段”。这种观点虽然也承认有形象思维,但是实际上只把形象思维看成是逻辑思维的附庸,否认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仍可归入到第一种。

第二种观点:认为只有视觉思维

   阿恩海姆认为,思维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概念或语言。“语言只不过是思维主要材料(表象)的辅助者,只有清晰的表象才能使思维更好地再现有关的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他还认为,“对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的抽象把握,乃是知觉和一切初级认知活动的基础”,而在知觉中最为重要的又是视知觉 ……阿恩海姆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视知觉本身已具有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即已具备了思维的功能,所以视知觉并不低级,相反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最基本形式。 ……在他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不管是知觉形象,还是内心表象),就有了抽象活动;而每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这样的思维就既不是纯粹的形象思维,也不是纯粹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视觉思维。

第三种观点:认为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这种观点对抽象(逻辑)思维的看法与第一种观点基本相同,即都认为这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虽然抽象(逻辑)思维也要依赖动作和表象,但这种思维的主要材料是概念。

关于形象思维,第三种观点认为,其特征是以表象和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并可按其发展程度的高低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一般形象思维这样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四种观点:认为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三种

   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这里应当说明的是,钱老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所发表的文章中,曾经主张把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或基本类型)划分为形象(直感)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后来其思想有所发展,对原来的划分作了修正。在1995年6月28日致杨春鼎教授的信中,钱老指出:“思维学是研究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不管在人脑中的过程。这样我从前提出的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实是一个,即形象思维,灵感、顿悟都是不同大脑状态中的形象思维。另外,人的创造需要把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论证,是两种思维的辨证统一,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应取名为创造思维,这是智慧之花!所以(应)归纳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五种观点:认为包括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应用—情景性思维三种。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斯腾伯格(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 ,在 1996 年出版的Teaching for Thinking 一书中提出此观点)。

批判—分析性思维(critical—analytic thinking):涉及分析、比较、判断、评价、检验等能力。

创造—综合性思维(creative—synthetic thinking):涉及假设、想象、生成、发现、创造等能力。

应用—情景性思维(practical—contextual thinking):涉及理论的实践、运用与实现等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