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门峡放水冲沙,一渔民捡到陶瓶,专家打开一看,说:赶快埋起来

 历史解密坊 2020-03-03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边陲,自古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塞。因为黄河涌动,总会带来大量泥沙,所以每当泥沙堆积影响水上交通时,三门峡都会放水冲沙。不过,这河水波涛汹涌,也会裹挟而来一些宝物,所以经常有人在黄河周围捡到文物。有一天,一位农民捡到了一个陶瓶,专家打开一看,却说:“赶快埋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因为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三门峡,而在三门峡境内有馆藏文物7万余件。其中的绝大部分文物,都是当地人民在原地发现的。也有很多考古人员在此地发现了不少历史遗址,比如灵宝西坡遗址,就被补列为全国首选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之一,而仰韶村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足以见得这处是有多少文物宝藏了。所以,当三门峡放水冲沙时,就有些当地人专门来这里捡东西。其中有一位农民,在河底的石头缝里面捡到了一个陶瓶。

这陶瓶的形状有些奇特,颇有年代感的陶瓷瓶身,上面的盖子是紧紧闭合着的,看起来就像是藏着什么宝贝一样。而这处地方原本就有很多历史遗址,也有人在此地发现大量宝贝,这怎么能不让农民多想?于是这位农民也认为自己找到的这个陶瓶,定然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农民内心窃喜,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家里。他越想越兴奋,想要将这瓶子赶紧打开,看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惜这陶瓷瓶的盖子挂满水锈,结合的实在是太紧了,农民试了各种办法都打不开,如果再用其他工具将瓶子破开的话,恐怕这脆弱的陶瓷瓶会直接碎掉。农民无奈,只能先将这瓶子留了下来。不过,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悄悄地将“宝瓶”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没想到这位朋友舌头挺长,不出几日,这位农民得到“宝瓶”的事情便传遍了村子。恰巧此时有一位省城的文物专家也来到这里寻宝,专家得知了农民有宝瓶的事情后,特意找到了这位农民家里。

这位农民本来想将宝瓶悄悄留在身边,等着以后卖出个好价钱的,没想到这省城的专家,都直接找上了家门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就将装着宝瓶的箱子拿了出来。这位专家毕竟是专门寻找文物的,所以他有一套专业的工具,他用工具除掉水锈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瓶盖子打开了。周围人满心的欢喜,都探着脑袋要瞧瞧这瓶子里到底是什么

里面竟然是一堆白色的东西,专家小心翼翼地将这白色的粉末拿出来进行鉴定,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宝贝,而是是骨灰,周围人都吓了一大跳,感觉脊背发凉。这位农民也有些后怕,毕竟他还曾经将这陶瓷瓶当宝贝,夜夜搂在怀里呢。

原来这处三门峡,是因为传说中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峡门”也因此而来,不过这处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也就是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在古时候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常有人埋葬在此处。后来这里也有了大量的陵墓,而黄河水经过此地时,冲毁了陵墓,骨灰瓶子就被冲到河底的石缝里。

这个农民最终没有得到宝物,只不过是把陵墓里冲出来的一些骨灰瓶当作了宝贝,捡回了家。而且这些骨灰瓶的盖子打开之后,还要再重新的盖上,农民还要将这些骨灰瓶找一个地方好好地掩埋了。毕竟按照风俗,将这些古人的尸首惊动了一番,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看来,这三峡门冲出来的文物,也不全是宝贝啊。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