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诗荐评

 杏坛归客 2020-03-03
        
行香子·咸宁桂花(刘毕新)
先人植桂,意不寻常。自繁此、溢彩流光。而今香市,远近名扬。慕地之灵,人之杰,泽之长。”  不是花王,胜似花王。喜金风、博采秋阳。应时吐艳,四溢清香。惹月儿瞧,云儿绕,鸟儿翔。
张国权点评:作者全词用素描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桂花的个性、特质、神韵。用语虽显通俗平易,但朴实中见华丽、平谈中显奇崛,既雄浑流畅,又似高山流水,一泻而下。
上阕用否定句式开篇,实为否定之肯定,选用“风、阳、艳、香” 四字,却把桂花灵性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得入木三分。当桂花正值八月秋实季节,被金风吹拂时,染得大地一片金黄,秋阳映照时,更显得璀灿夺目,漫山遍野一地馨香了。将香城景色,浅而不俗,平而不庸地渲染得筋骨充实、美艳有余。紧接着用一千“惹” 字领句,将“月、云、鸟” 拟人化,把“瞧、绕、翔” 进行动化。这样的描绘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十分生动地勾勒出了桂花的特质——繁花似锦,馨香袭人。这样用墨,使桂花极具超常之处,其笔锋所至,如虎跃平川之态;墨光所射,若万马奔腾之势。且笔多转折,能以小见大,有轻柔妙曼之形。真是构思巧妙,令人拍案叫绝,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思与想象。­
下阕也是寥寥数笔,含意深远,不做作,直抒胸意。仅用“灵、杰、长” 作结,虽明白如话,但不失文釆。既潇洒飘逸,又不乏婉约。突显出了作者鲜明的个人特色,其感情真挚,涵义深厚,期望广远。
该词还贵在写景与造景之工,真景物与真感情结合,动与静相依,以物观物,从而不断提高、完善、升华自已的精神境界。且全词抓住桂花的特质、神韵、灵性、意象,紧紧围绕主题,其用字、遣词、造句,无景不奇;无语不妙。素静无华,恬淡安祥。既写出了疏 影暗香,活色生香,又显得优雅平和,多姿多彩。其取材、立意、风格、足见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有视野开阔、胸藏万卷之势,寓情于景,诗意盎然。笔锋到处,见智性、见血肉、见精神,既富实又灵性。其意境总是来得真切、来得本相、来得自然,不落俗套。使上下一脉贯通,一气呵成,一韵到底,不留斧凿之痕,浑然一体天成。
雪(唐世友)
谁为春姑置盛装,满天银絮满天霜。
轻风一夜不停织,巧手裁成七彩裳。
向小文点评:此诗题目为雪,却并不直接写雪之形状、之猛、之大,而是从别处落笔,读来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春姑是雪的受力点和反映对象,正是这如银絮如霜的大雪,为我们的春姑置办了美丽的盛装。前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首句突兀提问,下句形象回答,尤其是满天两字的重复咏叹,把雪之大、之猛刻画得栩栩如生。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形象而生动,在这里轻风变成了巧手织女,轻风吹着雪花,织成了彩色的衣裳。在漫天飞舞的大雪里,彩色的衣裳镶嵌在白色的世界里是多么地刺眼,多么地令人羡慕和嫉妒,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色差感。也正是这种色差的存在,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读来余味绵绵,令人联想翩翩,沉浸在美妙的画图中。
打工回乡问变迁(徐久长)
岁月将冬尽,一年饱雪霜。
行囊空落落,归路远茫茫。
万里支离夜,三牵破碎肠。
高堂何所慰,小女欠新装。
屈指十年贷,还差几许长?
动车安敢卧,羡尔上天航。
还愿屠苏梦,摩的载返乡。
追风惊宿鸟,栖雨想亲娘。
儿叹亲娘苦,娘筹饭菜香。
炊烟弥小寨,迎眼矗楼房。
敢问谁家富,红联报小康。
山村灯火旺,春晚夜无央。
向小文点评:王安石说得好:“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艰辛。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运用明白如话的生活语言,风格质朴纯净,没有丝毫浓彩笔墨入场。诗中笔下的打工者,经一年饱雪霜的煎熬,却落得行囊空空,唯有思念亲人无限,于是乎一路餐风宿雨,推开了家里那扇久违的思念大门。它把人生的沧桑感浓缩在这小小的诗里,纤悲微痛,字字含情,言浅意深,读来情真意切,久久难以令人平息。“吐人所不能吐之怀,描人所不能描之景。华而不浮,丽而不淫,诚为化工之笔也。”(清·黄图珌)它写的是千千万万的打工者的普遍人生经历和情感,却非人人所能道出,可谓棋高一著。
此诗心系民生民瘼,高扬时代精神,浅淡中寓寄着深沉,平缓中流淌着曲折,乍看起来,语言平淡无奇,细细吟咏,却意味无穷,值得令人深思。
浪淘沙·妄语(支灵)
世事洞明难,实用皆堪。咬文嚼字讨人烦!莫效腐迂呆子气,牛角偏钻。  历史古今观,缭乱文坛。是非成败信谁传?大本糊涂新老帐,懒得详参。
向小文点评:全词文字戏谑诙谐,喜怒笑骂皆成文章,文笔老练,一气呵成,读来行云流水,发人深思也!
作者首先是对历史的反思,文坛缭乱,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懒得参详,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风韵,又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气度。接着作者是对书生呆子气的自嘲自讽,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达观,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心态。妄语皆人之情语,“此类之诗,皆人至性悟也”。
全词语言犀利,观点独特,全片情语,直抒胸臆,振聋发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观和人生观的思索和领悟。
霾( 雾郭志宏)
东西南北费疑猜,恍若鸿蒙尚未开。
身陷迷途寻向导,胸填愁绪立尘埃。
无风哪得回天力,不雪何逢咏絮才?
楼宇参差浮蜃景,凡夫竟也上瑶台。
向小文点评:文艺创作应该“为人生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穿越历史的长河,杜甫的忧国爱民,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文学史上都是浓彩重笔,流传千古。
作者写的雾霾问题,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诚能可贵的是,作者眼中的雾霾描写,充分运用了文学手段,写得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首联直接点题,霾雾蒙蒙以至于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好像处于宇宙刚刚形成的混沌时代。颔联写的是自身体验和心理感受,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很好地结合了起来。颈联顺势发问,祈望风吹霾散,可惜无力回天,咏絮才则是带着苦水的婉转讽刺,笔端饱含着艰辛的泪水。这些是对治霾措施的期望抑或失望,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而也突出了诗味。尾联重新回到了对雾霾的视觉描写,说雾霾如海市蜃楼,如瑶台仙雾。这种故意颠倒黑白的文字,透露出了作者的无奈,是含着泪水的讽刺,也表达了作者的心声。
总的来说,此诗现实针对性强,不用口号和政治抒情来呐喊雾霾的危害性,而是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雾霾的形象描绘,道出了雾霾之痛,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借鉴和学习。美中不足的是语言稍欠精炼,文字感觉火力不足,语言运用尚差功力。
2015.3《诗词百家》好诗荐评 正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