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2015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03-03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2015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连接大江南北的南京地铁3号线通车运行.地铁建造中广泛使用了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 锰钢 B. 生铁 C. 硬铝 D. 合成材料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 解:A、锰钢是钢的一种,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B、生铁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合成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的简称,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铁丝 C. 硫粉 D. 红磷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3.(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下列物质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

橙子 B.

大豆 C.

西红柿 D.

玉米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橙子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大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2015?六合区一模)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4 C. 0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因此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5.(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蒸发食盐水 B.

称量固体 C.

滴加液体 D.

倾倒液体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分)(2015?六合区一模)在元素周期表中铈(Ce)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0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所以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氨水 B. 碳酸氢铵 C. 硝酸钾 D. 过磷酸钙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A、氨水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8.(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

B、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

C、由图示可知: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

D、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对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和认识是解题的前提.

9.(2分)(2013?盐城)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镁条插入R的硫酸盐溶液中,有R析出,则R、Mg、Cu的金属活动顺序是()

A. Mg>R>Cu B. Cu>R>Mg C. R>Mg>Cu D. Mg>Cu>R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各金属的活动顺序及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比较作答.只有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可知,R>H;将镁条插入R的硫酸盐溶液中有R析出可知,Mg>R;又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H.故R、Mg、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R>Cu.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金属活动性的比较一般通过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与相应的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来进行.

10.(2分)(2015?六合区一模)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这种膜可用滤纸代替 B. 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混合物 C. 右侧池中溶剂的质量减少 D. 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考点: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A、根据滤纸能阻止不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但不能阻止可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分析.

B、根据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分析.

C、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分析.

D、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说明右边海水中密度变大分析. 解答: 解:A、滤纸能阻止不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但不能阻止可溶性的固体颗粒通过,故A说法不正确.

B、只有水分子可以透过膜(海水中其他粒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左侧池中的淡水属于纯净物,故B说法不正确.

C、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进入左边,所以右边海水中的溶剂质量减少,C说法正确.

D、从题中信息知道右边的水可通过淡化膜,说明右边海水中密度变大,右侧池中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海水淡化问题,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进行了全面考查,角度新颖.

11.(2分)(2015?六合区一模)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区分常见物质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

食盐和纯碱﹣﹣观察颜色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异味

钨的熔点高﹣﹣做灯丝 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

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或佝偻病

缺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A. A B. B C. C D. D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常见气体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甲醛能够破坏生物体中的蛋白质;

B、硬水软水用肥皂水区分,涤纶和羊毛纤维可用点燃闻味区分,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

C、根据氮气性质稳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钨丝熔点高判断;

D、人体缺乏营养素时会患疾病. 解答: 解:A、天然气泄漏时,打开换气扇有可能发生爆炸;甲醛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鲜会影响身体健康;确保烟道畅通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不完全正确;

B、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不能从颜色上区分,所以此项也不完全正确;

C、氮气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除异味,钨的熔点高可做灯丝,完全正确;

D、人体缺碘容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或佝偻病,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不完全正确.

故选C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说法,可排除该选项.

12.(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C. 丁二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g D. 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丁二酮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丁二酮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有机小分子,故错误;

B.丁二酮是由丁二酮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D.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分)(2015?六合区一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证明CO2和NaOH反应 D.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来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判断.

D、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应用燃着的木条. 解答: 解:A、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处白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对.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只与水接触时不生锈,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能生锈,该能验证铁生锈的条件.故对

C、根据加入氢氧化钠的瓶子变得更瘪可看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对.

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呼出的气体中都会熄灭,不能得出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故错.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铁生锈条件验证实验设计,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思路.

14.(2分)(2015?六合区一模)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



A. Ca2+ B. Fe3+ C. OH﹣ D. CO32﹣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黄色,故选项错误.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5.(2分)(2015?六合区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甲<乙 D.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C、据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D、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解答: 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现在不知两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降温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故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乙需要水的质量多,故所得溶液的质量甲<乙,正确;

D、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则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故选:B.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6.(12分)(2015?六合区一模)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其中MnO2起催化作用.现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密度为1.1g/cm3)18.2mL(保留一位小数),需要加水80mL.

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从集气瓶中移出导气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若用A装置作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存在的缺点是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若用A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在酒精灯上加一网罩(或将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所以选取A装置;若用A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高温,而酒精喷灯(或在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可以提供较高的温度解答;

(2)依据催化剂特点分析药品二氧化锰的作用;默写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从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去分析解答;

(3)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和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为x,则

100g×6%=x×30%

解之得:x=20g;

合18.2L;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20g=80g,合80mL

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从集气瓶中移出导气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由题意知: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所以选取A装置;②加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若用A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高温,而酒精喷灯(或在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可以提供较高的温度.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选C.

答案:

(1)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2H2O22H2O+O2↑催化18.280从集气瓶中移出导气管,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3)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

在酒精灯上加一网罩(或将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C+2CuO2Cu+CO2↑

(4)CaCO3+2HCl═CaCl2+H2O+CO2↑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且要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会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处理问题.

17.(7分)(2015?六合区一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②(填序号).①2O②2O2③Mg2+④SO4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5个原子.

②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C,可作燃料的是ACD.

③B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3.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3)①根据A分子的微观构成判断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原子的数目.

②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及物质的性质.

③根据B物质的构成写出化学式,计算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根据A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计算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2)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②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②符合题意;

(3)①由A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5个原子.

②由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A是甲烷、B是水、C是一氧化碳、D是氢气;故BC是氧化物;A是甲烷、C是一氧化碳、D是氢气,都具有可燃性.

(3)由B的微观构成可知,B是水,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

(4)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CH4+H2OCO+3H2.故C和D的质量比为:(12+16):3×1×2=14:3;



故答案:

(1)氯化钠;(2)②;(3)①5;②BC;ACD;③1:8④14:3(或28: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微粒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8.(6分)(2015?六合区一模)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市场有“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碘应理解为元素(填序号).

①元素②离子③分子④单质

(2)煤燃烧会释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填“>”、“=”或“<”)5.6.

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汽油可作燃料,但不能作溶剂

C.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可用硫酸铜溶液鉴别假黄金(铜锌合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

(4)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热固性(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制成的.



考点: 元素的概念;常见的溶剂;金属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酸雨的规定进行解答;汽油即可作燃料,又可以作有机溶剂;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方式有多种,如中和反应也可放热;人类利用能量有多种方式;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3)根据锌能和硫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热固性、热塑性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市场有“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碘不是以微粒的形式存在,应理解为元素;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5.6;

A.在化学反应中并不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如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错误;

B.汽油即可作燃料,又可以作有机溶剂,该选项叙述错误;

C.“蜂窝煤”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充分,该选项叙述正确;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人类利用的水能、风能、潮汐能等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3)假黄金中的锌会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色固体,而黄金不会与硫酸铜反应,现象不同,其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4)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

故答案为:(1)①;(2)SO2、NO2;<;C;(3)Zn+CuSO4═ZnSO4+Cu;(4)热固性;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基础性强,要牢固掌握.

19.(12分)(2015?六合区一模)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

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活氧彩漂 污渍爆炸盐 产品样式 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过碳酸钠 (1)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乳化功能.

(2)清除以下物质,可使用炉具清洁剂的是B(填字母序号).

A.铁锈B.油污C.水垢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反应体现了图1中②(选填①②③④)性质关系.

(4)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如图2甲所示.



①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NaCl、NaOH,此时溶液可用图2乙中A(选填A、B、C)点处表示.

②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2丙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H2O.

③丙中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反应发生,可加入的试剂有AD.

A.无色酚酞溶液B.硝酸钾溶液C.硝酸银溶液D.锌粒

(5)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某造纸厂废水中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00t.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证明碳酸盐;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洗涤灵的去污原理分析;(2)根据洁厕灵的成分及物质的性质分析;(3)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来完成;(4)酚酞遇碱变红色,而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据此结合图中信息来完成解答;

(5)根据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废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的质量为9.8t,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可以处理的废水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1)洗涤灵洗涤餐具上的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剂可以将油污和水溶在一起而除去,这种作用称作乳化作用;

(2)炉具清洁剂能和油污反应,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此反应体现了图1中②性质关系.

(4)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而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将酚酞滴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故此时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此时溶液可用如图2乙中的A点表示;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而氯化钠在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知道a为水;

(5)解:9.8t废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9.8t废硫酸可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80

1.96tx



x=1.6t

1.6t÷1.6%=100t

答:可处理的废水质量是100t.

故答案为:(1)乳化(2)B(3)②

(4)①NaCl、NaOHA②H2O③AD

(5)100t. 点评: 本题主要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剂为素材,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0.(4分)(2015?六合区一模)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F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3)反应④会放出(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可能是氧气和水;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因此B是二氧化碳;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此F是氢氧化钙;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因此E是盐酸;C能够转化为F﹣氢氧化钙,因此C是水,则A是氧气,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可能是氧气和水;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因此B是二氧化碳;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此F是氢氧化钙;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因此E是盐酸;C能够转化为F﹣氢氧化钙,因此C是水,则A是氧气,因此:

(1)F是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

(2)反应③是氢气和氧气点燃产生水,故填:2H2+O22H2O;

(3)反应④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出;

(4)D能够和盐酸、氢氧化钙反应,因此D是盐,可以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能够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相关知识,解答时首先要通过与基础知识对号入座,找到推断的突破口,进而根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得到相关的答案.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1.(9分)(2015?六合区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B.只有O2C.只有COD.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BD(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氧气足量时,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氧气不足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空气中含有氧气,加热条件下,铜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解答: 解:(1)碳和氧气反应时,如果氧气有剩余,则还应该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可能只有氧气;

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不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故填:BD.

(2)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故填:干燥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红色粉末变成黑色;Fe2O3+3CO2Fe+3CO2.

(3)如果氧气过量,则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这样修改的原因是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故填:CO2和O2的混合气体;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

















献花(0)
+1
(本文系新影响语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