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孩子说“要打死你”,耶鲁大学:这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

 IF枕边育儿 2020-03-03
经历过的父母都知道,娃好像都有这么一个喜欢“放狠话”的阶段。当孩子在心情差或不如意时,会突然说出来类似:我打死你”“狗屎”“臭屁”等不好的话,甚至会加上手部的动作,以增加他话语的强烈感。
朋友晓云说,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很紧张,孩子最近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特别喜欢骂人在和姥姥玩游戏输了的时候,竟然气急败坏的冲着姥姥说:“姥姥,你滚!”。
一旁的晓云听到后,没按捺住心中的怒火,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但在这之后,孩子骂人的习惯,却愈演愈烈。你打你的,我骂我的,这件事让母子俩的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
其实在3-5岁宝宝的生活中,这样的状况时有发生,爸爸妈妈们也是为此苦恼不已。一向乖巧的孩子怎么会如此没有礼貌?不禁怀疑,是家中教养出了问题?孩子到底从啥时候开始学“坏”了呢?原来,是“诅咒敏感期”到了
什么是“诅咒敏感期”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写道:儿童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于是到来了
孩子发现了语言的力量,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大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会像晓云那样,采取过激的方式来禁止孩子说。但是在孩子眼中,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这样的话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情绪和使用暴力语言的权利。
说狠话、脏话,是每一个孩子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洪水猛兽,严格禁止,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越禁止,孩子越喜欢。难道不是吗?我们小时候不也是如此?
如何陪娃顺利渡过这个阶段
《游戏力》中说:作为大人,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语言”,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要。孩子的话越狠,恰恰说明他越需要我们。
孩子骂人说狠话,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试探家长的态度;二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例如上文中晓云的例子,孩子正是从她的恼怒态度里,找到了自己运用语言的乐趣,他会频繁使用,目的是引起父母的关注;而跟姥姥的对话,他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要关注的不是孩子骂人的话语,而是是孩子骂人的原因,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说了这些话?
1、尝试引导孩子的情绪发泄
如果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放狠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是每次都通过放狠话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把帮助孩子通过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让娃读读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比如要煮一锅“生气汤”。同时爸爸妈妈也要检查自己是否有用“负面语言”发泄情绪的情况。
2、屡教不改,适当惩罚
经过循循善诱后,孩子依然没有改变,对于孩子重复性错误,家长需要作出适当的批评和管教。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最佳管教期是0到6岁,孩子年龄越小,教育效果越好
如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们就要加以适当的惩罚,比如取消去游乐园的安排,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等等,当然这些惩罚都要事先和孩子约定好
3、不要暴力解决问题,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

耶鲁大学的保罗·布卢姆博士说:“这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一句脏话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他们以后才会逐渐了解到这些话犯了禁忌。
当孩子放狠话时,我们可以制止,但不是以粗暴的方式,需要讲究技巧。我们要观察并理解孩子狠话背后的情绪。
有位朋友小俊,和妈妈之间一直都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就是因为小时候“放狠话”,被妈妈的一次惩罚,给他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妈妈带他一起去游乐园玩,但到了游乐园关门歇业的时间,小俊却还没玩尽兴,妈妈只好拖着他往外走。小俊哭喊着:“妈妈,我想再玩一会儿”。妈妈却说游乐场要关门了,我们得赶紧走。拗不过妈妈,小俊最后气急败坏地说,“我要把你扔到马路中央,让汽车撞死
而妈妈拖着小俊就往马路中间走。虽然已记不清后来的事情,但当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恐惧,小俊一直没忘记过,以至很少单独跟妈妈出门。
上图是《妈妈是超人3》中的一个片段,在嗯哼放狠话后,霍思燕转变思路,没有直接去争辩,反而是跟他解释:“因为妈妈今天要带3个孩子,其实有点紧张,有点焦虑,所以才说话声音大了。很多时候,孩子放狠话,是因为自己内心委屈有情绪,而我们家长如果能看到他背后的“委屈”,一切也就没那么难了。
错误的引导方式,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轨迹。他只是处在诅咒敏感期,而我们家长,除了要理解,还得正确引导,注意方式方法。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的诅咒敏感期是阶段性的,家长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只要我们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相信这个敏感期也会顺顺利利地度过。你家孩子有没有过说“狠话”的阶段呢?你是怎么处理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