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余晖里, 那只多情的蝴蝶

 不忘初心想事成 2020-03-03

一生襟怀未曾开。

点击加载图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世间所有的风花雪月,终究逃脱不了生离死别。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省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厚重的,久而久之淳朴憨直、不善言辞就成了河南人的形象标签。

一千多年前的晚唐,来自中原大地的李商隐,用缠绵悱恻的朦胧诗改变了河南人的形象。这位来自郑州荥阳的凤凰男,以那些清奇瑰丽的意象,化身为满分情话的深情暖男。

14岁的李商隐,小心脏被突如其来的初恋震得如小鹿乱撞。初恋的对象,是堂哥李让山家隔壁那位叫柳枝的姑娘。

点击加载图片

李商隐的青春启蒙不算太早,但他在学习方面绝对是早慧型的天才。两岁时他就随着父亲李嗣一起读书写字,由于过于用功,父亲经常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而年幼的李商隐却乐此不疲,很早就成了“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的别人家孩子。

李商隐10岁那年,父亲在在浙江任上病故。原本尚能算作小康的家境瞬间陷入了贫困,为了贴补家用,身为长子的他不得不随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回到故里,寻了一份替人抄书舂米的差事。

劳作之余的李商隐依然坚持研习诗文,渐渐地在文化圈小有名气,这才投奔到洛阳的堂兄家提升自我,意在借科举改变命运。

再回到李商隐的初恋,李让山对堂弟的才华很是欣赏,经常吟诵他的诗作。一天,他吟诵的一首《燕台词》被柳枝听到,这柳枝姑娘正是花样年华,妥妥的文艺女青年,赶紧追问是出自何人之手,李让山如实相告。柳枝随后扯下衣带打个同心结,让李让山代为转达。

第二天,李商隐与堂兄路过柳枝家门口,见柳枝早早地站在树下等着,见面后彼此挺满意,柳枝便相约三天后,焚香沐浴只待李商隐上门求亲。

李商隐此时正准备进京应试,好友担心他沉迷于男欢女爱误了前程,便带着将他的行装提前赶路了,李商隐没办法只得追随而去。

点击加载图片

柳枝后来被一位富豪娶走,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许多年后李商隐写了一组《柳枝五首》,来祭奠这段曾经的美好: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

记忆里初恋的味道很甜,甜到刻骨铭心;记忆里初恋的味道很苦,苦到痛彻心扉。

没有政治背景的李商隐,毫无意外地落榜了。但是这次,他结识的两位大佬却为他开启了命运之门,一位是文豪白居易,另一位是宰相令狐楚。

白居易对李商隐的推崇近乎疯狂,一把年纪的他公然宣称,死后投胎要做李商隐的儿子,以便继承他的才华。后来李商隐的大儿子就取名为“白老”,只可惜这孩子天资愚钝,倒是李商隐的小儿子非常聪慧,当时有文人取笑说这个孩子才是白居易投的胎。

令狐楚也是文坛圣手,他的骈体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律诗被世人称作“三绝”。

令狐楚预感到这位年轻人将来会大有可为,因此积极促成儿子令狐绹与李商隐结交,同时又让李商隐到府中担任幕僚,也算对他进行变相的资助。

四年后令狐楚被调至京城赴任,而已经数次科举失利的李商隐此时心灰意冷,他跑到附近的玉阳山上修身养性,这一修又是三四年,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二次爱情。

当时的玉阳山,聚集了众多青春貌美的女道士。唐代民风开放,这些人里不乏名媛贵妇,而李商隐结识的,是一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

点击加载图片

只是这段感情是晦暗而短暂的,不知何故两人交往了些时日后,宋华阳就离开了玉阳山回到了长安,这让李商隐内心很受伤,多年后他还是难以释怀,于是写了一首《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供三英同夜赏,玉楼来自水精帘。

令李商隐引以为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答谢令狐楚的提携之恩,当年十二月令狐楚便因病去世。而失去了政治靠山的李商隐,也迎来了沉浮无定的悲情人生。

晚唐朝廷间的朋党之争,已成尾大不掉的势头。以宰相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太尉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明争暗斗,双方势同水火。

点击加载图片

在“牛党”看来,李商隐无疑是忘恩负义的叛徒;在“李党”看来,李商隐又成了别有用心的卧底。

就这样,李商隐这个单纯而无辜的文人,就不经意地卷入了派系斗争的漩涡。更为致命的是,不谙官场斗争的他,难以敏锐地把握政治风向,不论哪一派占据上风,矛头最先指向的就是李商隐。

最潦倒的时候,李商隐迫于生计,不得低头向昔日恩公的儿子兼好友令狐绹服软。令狐绹此时已经步入了权力核心,李商隐给他写信陈述了自己的困境,希望他能提携一下自己,令狐绹对此置之不理。无奈的李商隐只得通过考试,获取了弘农县尉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基层职务。

点击加载图片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妻子王氏知书达理与他感情深厚。对仕途失意的丈夫,王氏依然不离不弃,即便分居两地,两人也经常互通书信。

李商隐在四川一带宦游时,收到王氏的来信。在一个秋雨绵绵的长夜,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光阴的角落,铺开那些年的爱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这样的情绪一直萦绕于心头,以致于朋友们唤他在风月场所推杯换盏时,他的字里行间还带着几分迷离的哀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点击加载图片

李商隐死后,好友崔珏写了一首《哭李商隐》,其中有这样的两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而这无疑是对李商隐苦闷彷徨的一生精准的概括。

在晚唐那抹落日余晖里,李商隐,如同一只多情的蝴蝶。用孤独的翅膀,舞出了这个王朝最后的那缕绚丽风华。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