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小看孩子问“为什么”,它是孩子聪明的表现,你家孩子也如此?

 IF枕边育儿 2020-03-03
导语: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由一个个问号组成的,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他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鲜和好奇,试图通过提问的方式从父母那里寻找答案,以此满足其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每个人在他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这是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一句名言。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父母,却非常不理解孩子的这点。每当遇到孩子说出为什么,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是去解答,而是去封堵,这么做只能造成孩子越来越丧失自信心,丧失提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个连问题都懒得问的孩子,能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健康的成长吗?
案例:前几天和多年不见的闺蜜一起吃饭,她女儿嘉嘉是个充满活力的小女生,总有着问不完的问题。闺蜜向我吐槽,自己的女儿每天都有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蛇没有腿也能走?”“为什么月亮只有晚上才出来?”“为什么电灯会发光?”看到孩子愿意提问题,一开始闺蜜还非常愿意解答,不过随着嘉嘉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她也感到招架不住了!
晚上嘉嘉在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妈妈在厨房里准备午饭,这时候嘉嘉看到电视里的青蛙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小青蛙一会儿在水里,一会儿又上了岸?带着疑问,嘉嘉来到妈妈跟前,问妈妈:“为什么小青蛙能爬到岸上来呢?它不会死掉吗?”而妈妈正在忙着做饭,无暇顾及孩子的问题,于是敷衍了一句,“他是两栖动物啊,”谁知道这个答案更激起了嘉嘉的好奇心,她继续问到妈妈“那什么叫两栖动物呀”,妈妈又解释了一下,可佳佳又从妈妈的一步步解释中找到了更多问题。眼见嘉嘉的问题,自己有些无法回答,妈妈对着嘉嘉大喊道:好了不要再问了,你都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了!”妈妈的话吓得嘉嘉嚎啕大哭
闺蜜的不耐烦深深的刺痛了孩子的心,她并不知道,也许正是自己这种举动会让孩子慢慢关闭对外界感知的好奇心,思维的火种也会渐渐熄灭。
像佳佳妈妈这样的父母,现实中不在少数,他们反感孩子的提问,粗暴的对待孩子的提问,让孩子从一个天真好学的人,变得越来越木纳,当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再想弥补自己的过失时,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孩子一旦失去了好奇好奇心,他求知的欲望就不会再那么强烈了,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是,父母不但要认真去听,还需要做到酌情对待,只要你能掌握几种技巧,那么在面对“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时”,就会表现得游刃有余。
第一,如何解答知识性的好奇心
孩子首先是借助自己的经验或体验理解知识,而不是借助教导理解。如果只给予孩子语言讲解,而不让其实际动手操作,那么孩子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有关的教学概念及知识。
对于知识性的问题,父母不要把答案说得太清晰,而是适当以启发为主,给孩子留有余地,给他想象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她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二,如何解答原则性的好奇心
对于原则性问题,比如如何做人等方面的问题,父母必须不折不扣的说清楚,讲明白,避免给孩子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父母要记住不要给模棱两可的答案,例如“抽烟可不好,当然我是因为戒不掉!”这种答案就容易导致孩子对香烟的危害认识不够准确。
父母还要注意,当孩子提出的问题超出父母的能力范围时,不要搪塞应付,要勇于向孩子表明,父母也有不懂的问题,那么接下来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第三,如何解答生理方面的好奇心
青春期孩生理的好奇是绝对可以理解的,对如果处理这一问题,是宜疏不宜堵的 有时候家长越是隐瞒或者不允许的事情就越是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光明正大说出来,因为这是很正常和自然的事情,没什么可遮盖的。
对于生理知识,父母应当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直接明了的回答,或推到适当的时候再回答,但是父母最终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答复,千万不要给他留下一个胡思乱想,百思不解的尾巴。
枕边育儿寄语: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本性,孩子的问题多,说明他很聪明,愿意了解这个世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尽可能去解答孩子的问题,问题被解答了,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知识的储备量也会越来越丰满。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