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员发现一个疑点,只问了五个问题,就让一桩冤案真相大白

 史说新域 2020-03-03

清朝的时候,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协助林则徐禁止鸦片的邓廷桢,早些时候曾做过一段时间西安府知府。在此期间,有一次从下面报上来一桩案子,引起了邓廷桢的高度关注。结果他发现一个疑点后,在复审此案时只问了五个问题,就让这桩冤案真相大白。

此案说的是汉中兵营里的一个士兵名叫郑魁的,把砒霜放进馒头里把人给毒死了,因此被判死刑。

从卷宗来看,除了本人的供词之外,还有卖砒霜的人、卖馒头的人以及和郑魁住邻居的妇人出面作证的记录。

邓廷桢接连把案卷看了两遍,初看时这案子似乎定得十分周全。再看之后,这位细心的知府就发现一个疑点,不禁连连摇头,断定这是一桩嫁祸他人的冤案。

为此,邓廷桢命令将有关人等一齐传到西安来,要亲自复审此案。

过了几天,有关的人都传齐了。邓廷桢决定先讯问证人,第一个问的是那卖馒头的小贩:“你一天之中大约要卖出去多少馒头呢?”

“回老爷的话,不过二三百个吧。”小贩不假思索地答道。

“这些买你馒头的人,平均起来,一个人大致上买几个呢?”邓廷桢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三四个吧。”小贩想了想说道。

“如此说来,你每天差不多都要和一百来个顾客打交道了?”邓廷桢又问道。

“是这样的。”

“这一百来人各自的相貌、姓名、买你馒头的日期,过上一段时间之后你还能都记起来吗?”这是邓廷桢所问的第四个问题。

卖馒头的人迷惑地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小人不能。”

“那么你听着,” 邓廷桢加重了口气发问道:“为什么你偏偏只记得郑魁某月某日买了你的馒头呢?”这也正是他在查看案卷时发现的最大疑点。

“这、这……”邓廷桢提出的这第五个问题,竟把小贩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你尽管说出来,本官为你做主就是。”

“是,是……”看着邓知府那依然和和气气的面容,卖馒头的小贩终于下了决心,主动交待了真相:“小人本来已不记得了,是、是县里的上差找到我说,‘衙门里正在审问一个杀人的重犯,已经认罪了,只缺一个卖馒头的证人,你应该到大堂上去作个证。’小人本不愿去,可那位上差发起火来,我只好从命了……”

邓廷桢再问那位邻居,妇人也说是受人指使才出面作证的。

问来问去,只有那个卖药的店家认定郑魁确定买了砒霜,不过他买回去做什么用就不得而知了。

邓廷桢问完了证人,不由面带愠色地责问县令:“贵县为何要如此行事呢?”

县令已十分紧张,便硬着头皮说道:“那死者不久前曾和郑魁发生口角,下官验尸时发现死者嘴唇发青,确实中毒身亡,便认定是郑魁下的毒。可是郑魁就是不肯招认,下官无法结案,只得出此下策,从权办理了……”

邓廷桢听到这里不禁冷笑道:“哼,好一个‘从权办理’!”

说罢,邓廷桢便站起身来,命令退堂。

回到内宅,邓廷桢立即派一位精明强干的心腹下属,火速去汉中察明实情。

几天之后,这位下属回来亲报,原来死者是被疯狗咬了,回家以后才死的,所以才嘴唇发青。而郑魁买砒霜却是为了毒老鼠的。

就这样,一桩冤案被平反了,邓廷桢明察秋毫的美名从此在西安府一带传颂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