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体系与散文

 顿悟源 2020-03-03

管理体系与散文,一为管理,一为作文,两者风牛马不相及吧?!

我原本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从没有想过要将二者绑在一起来写篇文章。只是最近有同事约稿,要我谈谈对体系工作的看法,加以我近一年来总因头脑发热,时不时弄点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文字,故突然萌发了将两者凑合到一起的想法,算是做了一次媒人。

每每谈到管理体系,总会想到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似乎是很外行的话。然而,我经常喜欢做些外行事,说些外行话的。明明有那么多体系标准,还有数以千计的谈论体系的文章,我则说其“不可言传”,岂不贻笑大方?可是,于我对体系的认识,我真没能力对其进行系统的论述,因为我害怕误导企业,误导体系工作者。这就如散文,虽然有许许多多关于散文的论文,每日又有许许多多的散文问诸于世,但应该没有人能框定散文具体的样子,也没有人能说出最好的散文应该是怎样一种状况。这大概便是我没法言传的缘由了。

只要稍有文学功底的人,都可写出散文来。至于其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作者的文学修养及人生的经历等诸多因素。有些人水平高,于是有了流芳百世的作品,更多的人水平差,便只能孤芳自赏了。我想我便属于后面这一类的。然而,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争于一时,其曾经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否定的。体系也许就如散文,它是一个组织所固有的。无论是三个一伙,还是五个一群,只要其有了约定,那么其间的运作体系就客观存在了。企业的管理体系自然也一样。企业一旦成立,其体系就随其规章制度应运而生。譬如,企业的质量体系并不是因ISO9000等质量体系标准的产生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是原本就有,就如同散文一旦诞生就有了其灵魂一样。一些认证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建立质量体系与引入ISO9000等质量体系标准等同起来,成为了近二十多年来企业管理领域最大的忽悠家,进而成为了企业管理体系的误导者。

散文初稿形成后,经过仔细的修改,便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同理,管理体系建立后,我们引入某个标准,也只是希望通过流程与要求等的进一步规范而优化企业各项活动的运作模式。标准引入后,无论是对原体系的去皮,还是换筋,都不见得一定能达到改善管理的目的。体系管理标准本身不是机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内涵的精髓实际上只是提供一种指导思想。体系管理标准因为其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追求,反而很难避免其本身的缺陷,因而其也必须不断焚烧自我,以求自我的完善与精炼。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标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企业在应用体系管理标准时,无论是大刀阔斧的蜕变,还是精雕细琢的改进,都应有机结合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及其实际情况,才可能提炼并升华自身原有的灵魂。

体系工作的走向不是诸如“体系运行部”之类的某个部门所能决定的,而是企业管理层意志的综合体现。惟马首是瞻的中国文化,马群的去向,无论是跌落深渊,还是飞跃九天,都取决于马首的眼光与境界,就如同《兰亭序》可以流芳千古,而某些散文也可能因为其道德灵魂的低劣而遗臭万年。在马首之下,马群中的每一匹马都是马群的构成者,其每一步都会给马群的整体运动带来或大到小的影响。作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其岗位日常工作都与体系息息相关。企业好,是体系良好运作的结果,有领导的功劳,当然也有每一位员工的一份功劳。反之亦然。体系运作的结果是各岗位人员自觉不自觉活动的综合体现,就如同一篇散文的质量是通篇文字组合应用水平的整体体现一样。

体系就在每一个员工的岗位活动中,包括其运行举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体系管理的最高境界,必然是忘记“体系”,没有所谓的“体系运行部”。我又在说外行话了。没关系,本来我无论于散文,还是于体系,都是一知半解的,以上通篇说的本来都是外行话。更何况,将管理体系与散文并为一谈,实避不开牵强附会的嫌疑了。

                                          2018年8月于武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