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分享:四个痛经膏方,简便实用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3-03
        痛经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中医学上所讲的痛经,主要指原发性痛经。其分类主要根据痛经的寒热虚实之别,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胞中型、湿热下注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损型等证型。其病机是胞宫的气血运行障碍,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一,消炎镇痛膏
用法 将消炎镇痛膏剪成一寸大小,选以下穴位:关元、神阙、中极、气海、肾俞、次髎、足三里、三阴交。将穴位常规消毒后把膏贴上即可。一般在月经第1日开始贴,隔1日换1次膏药,共贴5日,对于月经量多者不用换膏药连续贴3日。
出处 《中国保健杂志》2006,16(12):82

二,子午效灵膏
药物组成 皂角100克,白芥子20克,芦荟10克,白芷10克,细辛5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甘遂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草决明10克,白胡椒5克,山栀子20克,使君子10克,冰片2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在密封干燥处保存。
用法 上药末适量用鲜姜汁调成膏状,摊于方形硬纸上,每块均5~8克,每次取6~8块贴于穴位,胶布固定,每次贴48~72小时,贴3次为1疗程,经前3~5日贴治或疼痛时贴治。取穴:神阙、关元、水道(双)、阳关、命门、三阴交(双)。合并肩周炎者加天宗、肩井、手三里等穴;膝关节炎者加膝眼(双)、鹤顶等穴;附件炎者加天枢(双)、足三里等穴。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1995,4(5):14

三,痛经膏方1
药物组成 肉桂、丁香、冰片、细辛、川芎、延胡索、红花各等份。
制法 先将上药混匀研末过80目筛,用蜂蜜、生姜汁适量将药物调成膏密闭备用。
用法 每于经行前2~3日,将药膏贴敷于脐部,外用活血止痛膏封脐,每日换药1次,直至经净。观察当月痛经症状改善情况,以月经3个周期的敷药作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并停药3个月观察近期疗效。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1994,4(5):18

四,痛经膏方2
药物组成 小茴香100克,胡椒30克,肉桂50克,吴茱萸50克,细辛30克,制马钱子30克,川芎3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松香50克,麻油600克,铅丹250克。
制法 上药研成细粉末。麻油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松香搅拌,离火加丹搅拌,待冒青烟后,则呈黑褐色,温度降为80℃左右时,兑入药粉,搅拌均匀用冷水浸泡48小时,其中换水6次,以去火毒,再将膏药用温水加热熔化,摊于膏药布上,每张10克备用。
用法 取膏药1张,微加热熔化,每于月经前7天外贴于关元穴,每3日1次,月经来时停用,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2004,13(5):46

​本人验证过第一第二种膏方,效果不错,可作为辅助治疗,单用也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