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楚士祥丁 2020-03-03

周显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嬴驷即位为秦国国君,史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公子嬴虔指使下属告商鞅意图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拘捕商鞅。

秦孝公发布招贤令之初,卫鞅怀揣着一腔热血,“西入秦”。而今秦国变法大成,秦国新君秦惠文王却“车裂商君以徇”,且“遂灭商君之家”。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卫鞅初入秦

“历史倪说”认为,“车裂商鞅”对秦之危害接连不断。当初秦孝公以“尊官,与之分土”而下招贤令,“孝公去,商鞅终”,以致逃秦者有如张仪、甘茂,反秦者有如公孙衍,误秦者有如范睢。建功立业于秦,却不能忠秦,可谓秦之失。由此而言,“车裂商鞅”害秦之大无法估量。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车裂商鞅

一、为秦建功,最终逃秦

1、周赧王四年,即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张仪虽有才,但继任之君秦武王却“不说”张仪。张仪顿感危机来临,群臣亦有借秦国国君更替之机置张仪于死地的打算,于是诋毁张仪者日夜不停。张仪开始考虑离秦之计。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张仪欲离秦,考虑脱身之计

于是张仪向秦武王献上“利秦之策”。张仪深知其所作所为令齐国恨之入骨,所到之处更是齐军兵指之地,若将其送至魏国,以此引起齐、魏交锋,秦国可以趁机出兵韩国,直取三川之地,进而兵临周都,挟周天子,以王霸天下。

张仪的“利秦之策”得到秦武王首肯。于是秦武王将张仪浩浩荡荡地送至魏国。果如当初所料,张仪前脚至魏国,齐国大军便汹汹而来,魏国可怜之至,无缘无故即遭大兵压境。

正当魏国上下手足无措之时,张仪求见魏王,并献上罢兵之策。当此危急时刻,魏王只好采纳了张仪的意见。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张仪向魏王献上罢兵之策

按照张仪的计划,其舍人以魏使的身份出使楚国,欲以楚国协调魏、齐战事。

楚国立即派遣使者至齐国,向齐王分析了齐、魏战事,并以“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且认为齐国出兵讨伐魏国,不但无法实现惩罚张仪的初衷,反而令张仪更加取信于秦王,其地位更加稳固。楚使的分析令齐王恍然大悟,立即下令罢兵回国。

张仪向魏王献上仅是其与秦武王的约定,并借楚使之口转述给齐王,齐王明白真相后自然会下令撤军。

为了自身安全,张仪以“利秦之策”为掩饰,巧妙“离秦”,留给秦武王的仅是空欢喜一场。

2、战国中期楚人甘茂活跃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时期,得张仪、樗里子引荐而效力于秦惠文王,深得秦惠文王赏识。

秦武王即位,甘茂以平蜀之功与樗里子分任左、右丞相。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秦国的朝局为之一变,加之宣太后与魏冉等贵戚把控朝政,甘茂在权力争斗的漩涡中艰难生存。

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遭到宠臣向寿、公孙奭的反对,双方由此结怨。因此,向寿、公孙奭“谗甘茂”。无可奈何之下,甘茂借讨伐魏国蒲阪之机逃往齐国。

甘茂逃亡得安,但家人却被扣秦国。《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甘茂离秦赴齐途中遇齐国使臣苏代,经其精心运作,秦国不但赦免了甘茂一家,而且授甘茂以上卿之位。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甘茂为家人免罪于秦,与齐使商议对策

战国时代,列国纷争,苏代身为齐国使臣无利可图绝不会出手帮助甘茂。“历史倪说”认为,甘茂必定有为家人之安行损秦利齐之事,仅以最终甘茂惧秦留齐便可知。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甘茂为成功离秦感叹

二、为秦效命沙场,又转而反秦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参与谋划伐魏事务,此犀首便是魏人公孙衍。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出手不凡,当苏秦达成“六国合纵”,犀首于次年便“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还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出兵魏国,俘虏老将龙贾,逼迫魏国献出河西之地。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公孙衍任秦大良造

正当公孙衍在秦国如日中天之时,张仪入秦求职,且以其远见卓识首战告捷,获秦惠文王赏识,任用为客卿。

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犀首虽然与张仪同为魏人,但却“与张仪不善”。张仪得宠,公孙衍便离秦赴魏。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公孙衍再次效命于魏国后便主张合纵山东六国共同抗秦。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了“张仪为秦之魏”,魏王任命其为相国。公孙衍深知张仪相魏来者不善,有欲以魏图韩、齐之谋,便极力破坏,谋驱逐张仪之策。

于是,公孙衍派人游说韩国的公叔,晓以秦国以张仪相魏而图谋韩国,即“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公叔闻听,脸色苍白,无言以对,只好采纳公孙衍以收南阳之功令魏王疏远张仪,进而相魏破秦、魏联合。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公孙衍思考抗秦之策

公孙衍一切进展顺利,不久即被魏王任用为相国,最终令张仪“为秦间于魏”无功而返。

三、为一己之私,置秦国利益于不顾,谓之“误秦”

魏人范雎入秦之后,向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而近攻”的策略,即维持与楚、赵良好的关系,与此同时全力结交齐、燕,着重以韩、魏作为秦国开疆扩土的主要目标。

范雎获任客卿不久便提醒秦昭襄王“秦国王权旁落”,需要加强王权。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国“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范雎为相国,并被封为应侯。

“长平之战”爆发后,秦、赵两军对垒,范雎以反间计令赵国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且对危及自己权势的人毫不手软。“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令白起领兵趁势扩大战果,但范雎嫉妒白起赫赫战功,以“秦兵劳”请求罢兵,并获得秦昭襄王批准。据《资治通鉴卷第五·周纪五》记载,“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范雎与白起当庭论伐赵利弊

据《资治通鉴卷第五·周纪五》记载,秦国以五大夫王陵“复将兵伐赵”攻邯郸,“武安君病,不任行”,次年,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之代之”,但遭武安君以世易时移拒绝。

果如白起所料,秦军“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秦昭襄王“强起武安君”,但“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当此秦昭襄王盛怒白起之时,范雎趁机“言而杀之”。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白起屡不从命

范雎为一己之私,竟然落井下石,置秦国利益于不顾,果断出手置白起于死地,以至于秦昭襄王“临朝叹息”以“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应侯惧,不知所出”。

“车裂商鞅”对秦国之危害,绝不仅仅止于商鞅本人

范雎欲除白起

秦自“商鞅变法”而立于诸侯列强,且此后日益强大,其中赴秦士子功不可没。遥想当初,卫鞅为实现梦想远赴秦国力行变法,历经二十载而有成,不但改变了秦国数百年来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了秦国数代国君梦寐以求的富国强兵,而且使山东诸国由之前的卑秦转而畏秦。秦孝公一旦去世,有大功于秦的商鞅即了无生存之地,不但令欲有有志于秦国者望而却步,而且令冒险赴秦的士子心有余悸。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秦本纪》

2、《史记·张仪列传》

3、《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4、《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5、《资治通鉴卷第五·周纪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