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循环体系 人体中的循环,可以分为三大体系:脏腑体系、经络体系、气血体系,这三个体系相互支撑、彼此关联的循环之中,产生了身体无穷的动力。 | 三大体系紧密关联 这三个体系,可以类比成一个国家,有一个古话说的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可以将身体和一个国家相提并论。 身体里边有脏腑、气血、经络这三个循环体系,可以和国家类比,也就相当于咱们国家里边有经济体系、军事体系和政治体系,这三个体系,不管是在身体里边,还是在国家层面,都是要相互紧密关联,无法分割,但是又可以相互单独的。 | 研究脏腑体系 藏象学都研究什么呢?内容有很多,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气、血、精、津液、神、经络都会提及到。 那么研究脏腑体系,研究藏象学,最关键的一个作用就是它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辩证方法,这个方法就叫做脏腑辩证。通过病人的症状,然后把这些症状找到负责症状的脏腑,也就是基本上就找到了这个疾病的根源。 除了脏腑辩证之外,还有很多的辩证方法都要相辅相成的。例如:五行辩证,阴阳辨证。阴阳辨证,也有人称之为卫气营血辨证。还有经方学派的人使用的六经辨证,还有三焦辩证、经络辩证等等。这么多的辩证体系之中,脏腑辩证它是其中的一种。 不管是哪一种辩证方法,脏腑体系和藏象学的内容都是非常关键的,在人体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因为五脏六腑毕竟是有形的人体生命的一个核心部分。剩下的这些气、血、精、津、神、经络,这些更多的是偏无形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独立的功能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不管是用哪一种辩证方法,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在【黄帝内经】里面曾记述着辩证的目的叫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简而言之就是见微知著,可以管中窥豹,能通过一些症状,通过一些表象来得知身体内部的状态。 就如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大家看了多少书、学到了多少知识,都需要在亲身实践之中去验证、再重新去体悟、重新去学习。 五脏之心脏 古代医家就把心脏比作人身的太阳,人活着其实就是活的这口阳气。如果没有了这口阳气,身体生命便不存在了,故而把心脏比作身体的皇帝。从五脏来讲,心脏是皇帝,是因为没有皇帝,这个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或是国家出现重大危机了。 心脏作为皇帝,应当把阳气供应好,保持心阳旺盛才能帮助温煦和运化血脉,气血才能通畅,运化顺利,同时精神才能振奋,同时还有能温煦四肢百骇的功能。 当心脏的阳气衰弱了,也就相当于皇帝的统治能力降低了 ,就会出现血脉凝涩,血液经常会有血栓,局部气血运化不通。所以说心阳不足的第一个症状,就是血脉凝涩。 心阳不足还会神识萎顿,就是总没精神。另外心阳不足还能影响到水谷运化,影响到消化系统。这个人整个精力不足,相当于全身的循环新陈代谢系统都变慢了,吃东西的时候也会受到影响。这是阳气不足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说身体里边这些被动的运动,比如心率、消化系统、肠道的蠕动,相应的都会变慢,还有一些水液的代谢失常。这种水液的代谢失常常常表现为尿频、出虚汗等等。这些某种程度上也都是阳气主管的。 心脏主阳气,怎么还怕热呢?热通常不都是属阳的一个能量吗?其实恶热这俩字代表了很多内容。 首先心脏本身是属阳的,它主阳气,是身体里边属于最阳的一个器官,同时心脏在五行之中属火,本身火又是比较阳的。 心阳代表了一个人身体之中阳气的一个最大极限值。通常来讲,心阳是不用补的。它代表了身体能承受的最多的一个阳气的量了。除非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了明显的心阳不足,不然心阳通常不用去补它。 有的人总感觉自己血脉凝涩,容易这里冷,那里冰,这里有扭到了,那边又不通了,又有点神识萎顿,精力不足,老犯困,老想睡觉,然后消化系统运化也慢,想增加一点阳气,提升一些心阳: 首先建议就是要增加运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增加心肺功能。心脏能跳得快一点,肺脏能呼吸的多一点。可以通过运动去增加了全身的阳气。 另外一方面,还要去养阴。身体是一个阴阳要结合的产物,人乃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气生它就是阴阳之气交融的这么一个产物。阳气不足直接代表着一定是你的阴也不足。如果说你不养阴,单纯的提升阳气,会导致容易上火。这些阳气没有了阴去制约它、去克制它,它不受身体控制了,经常就会有上火的状况。 【心火大,怕热】 当自己贸然的就去补心阳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心火大、心火亢盛的状况,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烦,总感觉心里有团火,想发脾气,又烦乱又发泄不出来。 发火就是把这些火气要发散出来,去泻火。那么有的人内心特别强大,心理素质特别好,心烦了也不冲别人乱发火,长时间憋在心里边。导致的症状就是失眠了,折腾自己睡不着觉,晚上心绪不宁,另一个房间掉根针都能听见,精神就特别亢奋。这种失眠也是心火大的一个表现。 心火大还会面色赤红。脸上总感觉胀红,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心脏的问题了。心火大还会感到口渴,怎么喝水都不解渴,同时还容易口舌生疮、舌质红赤。舌头本身不看舌苔,舌质指的是舌头本身这块肉,舌质红赤。 心脏已经最阳了,如果长时间放在一个过热的环境下是很难受的。所以在【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叫“脏气法时论”,里边专门讨论心脏,叫“心病者……禁温食热衣“,禁止吃这些特别烫的食物。 所以说有的人饮食习惯就不是特别好。当自己心脏很强壮,爱怎么吃怎么吃。但是有些人已经心脏病了,还这么吃就不太合适了,所以心病者禁温食热衣,或者说自己长期这么吃,也有可能会导致心脏的问题。 心脏是管喜悦这种情绪的。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说了,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这五脏化五气。这五气指的是5种情绪,喜、怒、悲、忧、恐。心脏是主喜的。 在【灵枢.举痛论】有说:喜则气和志达。身体里边运行的气平和。志,这种5种情志都通达,并且荣卫通利,荣是荣血,卫是卫气,荣血是在内的营养,卫气是在外的防御体系,都能通畅有力,对整个身体都好。 以前在古代专门有一种刑法,让人活活笑死的。所以说笑也能是笑死人,不光能疼死人笑也能笑死人。所以说喜怒都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都要讲究一个中庸之道。 喜悦太过也会导致心脏的问题。最常听说的就是著名的故事,“范进中举”。好不容易中举了一高兴疯了。这种疯叫心神受伤,神志涣散,不能集中精力。你看他嘻嘻哈哈,神志涣散。他没有办法集中精力,他就失去一个作为正常人的判断和行为能力了。这就是喜悦太过导致的一个弊端。心脏主阳气又恶热。 推荐穴位 给大家介绍的穴位是后溪穴,这个穴位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通常用的时候都是用来泻心火的。 当心阳过盛,心阳上亢的时候,有一些失眠的人或者说有一些心情烦躁的人,尤其现在开春了,很容易心情烦躁。所以当心情烦躁了、失眠了、有心火了,就可以用一用后溪穴,后溪穴更多是用泻法。 | 取穴及泻法 后溪穴取穴方法:攥拳的时候在小拇指这一侧就会有一个突起,在突起的尖尖的地方就是后溪穴。把中指轻轻的按在尖的地方,然后把手放松。中指落的这个点就是后溪穴的点了。 泻后溪穴,是朝小拇指的方向。通常我们都是用中指,这个中指是提醒我们随时要保持中庸之道,这里边是有一些传承的意味在里面的。建议大家也是用中指去点按穴位。中指指尖朝向小指的方向,不用揉,也不用有任何动作,就静静的保持同一个力度放在这就可以。 |
|
来自: 新用户62019198 > 《藏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