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最新文献强烈推荐:几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案!

 西安国康马YH 2020-03-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腰部和/或下肢放射性疼痛。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线治疗,是脊柱外科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治疗方案千差万别。那么,哪些是文献支持的,哪些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呢?让我们通过2019年SPINE J上的这篇综述来了解一下。

保守治疗:

1.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线治疗;

2.功能锻炼、牵引、类固醇激素、阿片类药物是推荐的治疗方式;

3.非颗粒型类固醇激素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是推荐的介入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主要分为:物理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

1.物理和行为治疗:

  • 不建议卧床休息:尽管卧床休息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时容易被采用,但卧床休息无助于提高疗效,还延迟了重返工作和正常生活,建议维持日常活动。

  • 建议进行热疗:具有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的效果。

  • 经皮电刺激,效果尚不确切。

  • 手法治疗,效果尚不确切。

  • 建议进行功能锻炼:强烈推荐,直腿抬高和其他特定锻炼能够改善4周后的疼痛评分。

  • 建议进行牵引治疗:强烈推荐,能够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2.药物治疗:

  • 建议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效果优于安慰剂,但存在胃肠道、心脏副作用,选择性COX抑制剂(如:西乐葆等)可降低副作用。

  • 建议应用类固醇激素(甲强龙、地塞米松):急性期应用类固醇激素可以显著减轻疼痛。

  • 建议应用阿片类药物:效果优于非甾体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疼痛。

  • 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效果尚不确切。

  • 建议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等)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控制。

3.介入治疗:

  • 硬膜外注射(所谓“封闭”治疗):强烈推荐,多个高质量论文和大量临床实践得出,硬膜外注射是简便、侵入小、效果良好的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疼痛改善症状。

  • 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比经椎板间硬膜外注射效果确切,更易实现。

  • 硬膜外注射时应用类固醇激素,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 强烈建议应用非颗粒型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而不要应用颗粒型类固醇激素(倍他米松、曲安奈德),因为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以及动脉闭塞的风险,导致严重的神经并发症。(国内大多用的是倍他米松)

  • 经皮硬膜外神经成形术(percutaneous epidural neuroplasty),效果不确切。

  • 脉冲射频神经调节(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能够稍减轻疼痛和改善临床症状。

总之,以上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强烈推荐”往往治疗效果更确切、更安全、更经济;其他方式不一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供参考。

主要引文:

1.Lee Jung Hwan,Choi Kyoung Hyo,Kang Seok et al. Nonsurgical treatmentsfor patients with radicular pain from lumbosacral disc herniation.[J] .Spine J,2019, 19: 1478-1489.

[PMID:259100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