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胞吞胞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吗?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吗?

 蓝天白云1179 2020-03-03

 

 胞吞胞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吗?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吗?
                          受体介导的LDL胞吞过程

疑难问题:高中生物试题中经常碰到有关胞吞胞吐是否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吗?

现在大多数答案认为,胞吞胞吐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吗?

本人也看了《中学生物教学》2010.12互动平台上的讨论,同行们也有自己的观点,我查阅了好多资料,包括大学教材上的内容,发现胞吞胞吐应该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应该不属于跨膜运输理由如下:

据1983年版郝水编著的《细胞生物学教程》P62描述:“细胞膜对大分子是不能通透的。这些物质是以形成小泡方式进入细胞,它们先与某种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这部分质膜内陷形成小囊,将该物质包在里面。随后在质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小泡,进入细胞内部。这个过程称为胞吐作用。”从中可以看出,需要某种蛋白质参与,可以说明是有选择性的,再说,如果没有选择性,那么只要物质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难道都可以可以通过胞吞?显然是不可能的。同理,胞吐也是有选择性的。

“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转运一样需要能量供应,例如,如果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那么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就会被阻止。同样分泌细胞中的ATP合成受阻,则胞吐作用也不能继续进行。”关于能量的需要,有的资料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主动转运,我是这样理解的,这和主动转运机理不同,这是因为膜的流动需要能量,这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总之,我还是赞成,自由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是物质出入细胞的基本方式,胞吞和胞吐是特殊方式,都是和细胞膜的选择性有关。

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和分泌蛋白的分泌(外排)作用来看,都是膜之间的转化(吞噬泡和溶酶体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和质膜),并没有真正跨膜,所以胞吐和胞吞应该不属于跨膜运输。所以有的资料认为,胞吞胞吐属于膜泡运输,它们是由膜包围的物质,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达到运送物质进出细胞的目的,这里等于它们并没有跨膜,只是原来包围它们的膜融合成了细胞膜的一部分。而跨膜运输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包括运载蛋白通道,载体,和细胞膜本身的脂溶性)穿过细胞膜。

其实,关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类型,很多教材都是不统一的,更不用说物质通过的方式了,因为这实际上也是微观的内容,科学的结论必须要有科学实验证明,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每种物质去证明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按照已经证明的结论给学生阐述,这方面知识不需要拓展。例如,尿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观点也是不统一的,按照相似都相溶的原理,应该是自由扩散,而事实上应该为双水解后主动转运吸收铵根离子。(本人观点)

 链接:《中学生物教学》2010.1~2互动平台


1问题 [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456400)李希明]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是否属于跨膜运输?不少资料上有两个问题让我疑惑:胞吞和胞吞是不是属于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吞作用是否属于主动运输

2 讨论

李金安 胞吞和胞吐肯定不属于主动运输。

蔡利鹏[湖北省宜昌市一中(443000)]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认为,对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形式分为三大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根据这一观点,胞吞和胞吞作用应该属于跨膜运输方式,从形式上讲与主动运输并列,针对的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从本质上讲又属于主动运输,因为需要消耗能量。

章霞云 人教版配套的教师用书上有“内吞与外排属于主动运输”这句话,所以胞吞与胞吐应该属于主动运输。其实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确定什么叫跨膜运输。

xu0573 既然有跨膜运输的概念,那么有没有非跨膜运输呢?

王学宏[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466600)] 胞吞与胞吐不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胞吞与胞吐不需要载体。物质通过细胞膜运输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内吞外排。

夏献平 人教版课标教科书《分子与细胞》P6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教科书提出的这一结论是在通过列举跨膜运输的部分实例的基础上做出的,当然,实例中没说到有大分子。教科书P70:物质进出细胞,既有……被动运输,也有……主动运输。此外,还在其他形式的运输。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物质的跨膜运输”就是指“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胞吞与胞吐属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就属于跨膜运输,但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在最初出现时,强调了从载体和能量等方面的限定(见上面王学宏的观点)。教师用书上说,其属于主动运输(见上面章霞云的观点),则主要是从能量和细胞的主动性方面考虑的(见蔡利鹏的观点)。教师用书介绍有关来自高校教材的背景知识,让教师心里有数,有利于做好中学和大学的衔接。中学教师为什么一定要搞清楚这一概念之间的关系呢?主要是担心考试的要求不统一。考试命题时,应该与中学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观点一致,这就是:胞吞与胞吐属于跨膜运输,属于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类似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关系,说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事实上,减数分裂属于特殊的有丝分裂。同理,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以及胞吞与胞吐,而胞吞与胞吐属于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

陈永群[浙江省瑞安市第七中学(325211)]但是“胞吞和胞吞”并没有“跨膜”啊,像变形虫吃东西要伸出伪足,包住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残渣则是通过与细胞膜融合,打开缺口而排出。不过说这种特殊方式的主动运输是跨膜运输可以,但不能等同于主动运输。

李希明 通常我们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的,即载体和能量:一是看是否有载体协助,若没有,则判定为自由扩散;若有载体协助,则再看是否耗能,若没有耗能则判定为协助扩散,若有耗能的过程则应该是主动运输。如果从“内吞和外排”这种“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来看,我们是否可以将判断方法加以拓展?先看是否耗能,若耗能则为主动运输;再看是否有载体协助,如果仅有载体协助则为协助扩散,如果无耗能和载体协助则判断为自由扩散。

彭邦凤[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445000)]教参P86说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都与其它主动运输一样需要消耗能量的,从消耗能量的角度讲,胞吞和胞吞可以看作主动(有能量消耗)运输(有位置移动)。但不同于教材关于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中的主动运输,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主动运输,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常正良 胞吞(或胞吐)过程中,物质虽然没有“穿过”细胞膜,但已经从膜外(或膜内)到达膜内(或膜外),说物质已经“跨越”细胞膜是符合实际的。胞吞、胞吐消耗能量,把它们视为主动运输的特殊方式也比较自然。当然它与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方式有所区别。

谢 佳[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中学(412000)]跨膜运输意味着需要通过磷脂双分子层,透过细胞膜,通过细胞质基质。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但是他们根本没有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而是通过囊泡进入细胞,实际上没有通过细胞膜。

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 在中图版教材上把物质出入细胞方式首先分为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两大类,其中的胞呑、胞吐属于膜泡运输。

杨庆华[河南省内乡一高(474350)] 上述争论的焦点在跨膜运输和穿膜运输上,“跨膜和穿膜”一字之差,其意义有所不同。(《中学生物教学》2010.1,夏献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