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可以生育却选择领养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艾格儿Egger 2020-03-04

文/柏舟

曾经听过一句话:“真正的男女平等,在于生育权的平等。”

假如你有生育能力,你会不愿意去生下一个孩子,而是选择领养吗?

今天,我们就采访了几个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看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的经历,以及对于此种多元婚育价值观的思考。

△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地久天长》

@Jane Bellis 美国人;Momof two amazing kids

我成长于一个多元化家庭,我两个哥哥被领养自印度,我的妹妹也是领养的。

在成长经历的影响下,我不觉得领养是什么在生育之下的第二选择,父母也很支持我的想法。

但随着逐渐长大,我受到越来越多的评判。人们不理解,怎么会有人不想生育子女,而是选择领养,特别是还在身体一切正常的情况下。

我意识到,我的想法在很多人眼中等于古怪甚至于禁忌。

我曾经写文章表达自己,而文后有些评论让我感觉受到了伤害:“你想把领养作为凌驾生育的第一选择?这听上去,你有些自以为是(smug)。”

或者:“你的想法在我看来,像是一种吹嘘炫耀。你是通过收养一个孩子,来表示你做了多么好多么伟大的事吗?”

甚至还有人说:“你的行为很自私,还有很多人想要自己亲生的孩子,却没有办法。你应该把领养的机会,让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

但他们却没有看到,我们国家充满弊病的寄养系统(foster care system),以及这世上成千上万失去双亲需要关爱的孩子们。

而我,或许真的“自私”吧,但that’s OK.

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生育是女性该做的事,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份付出和牺牲:怀胎十月,要忍受恶心的生理排斥反应、适应浮肿的脚、放弃喜欢的食物,硬扛分娩时对身体的摧残、忽视工作的影响……

我知道有很多女人欢迎这种怀孕带来的改变,但与我而言,这听上去就很可怕。如果你认为我这是自私,我并不介意。但我认为,人生应该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所爱的人。

比起孕育子宫里的胚胎,我更愿意收养一个孩子。

而在不想生育上面的“自私”,并不意味着我不能给自己收养的孩子提供一个有爱的家庭。

我和丈夫从中国福建收养了儿子Peter,说实话,他就像我生命中的一缕阳光。他是因为先天疾病被遗弃的,很多医生下定论,他活不过十岁,生命很多时候,都要忍受疾病的痛苦。

但如今,Peter已经十三岁了,梦想着成为一名NBA球员。

收养Peter的两年后,我们又从中国收养了女儿Sharon.

我和丈夫都很爱他们,是爱让我们成为一家人。

@Jenny Kelson 美国人;高中教师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意识到人们的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不生育子女而选择领养的前提是,领养者没有生育子女的能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领养最重要的在于对孩子的爱,你不必一定要不能生育,才去做这件事。

人们还有一个误区是,假如你收养一个孩子,你不可能像爱亲生孩子一样爱他。

但在我看来,这个观点就如同接下来这句话一样荒谬:“父亲不可能像母亲一样,对孩子有那么多的爱,因为他没有经历过怀胎十月的过程。”

我知道很多因素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爱就是爱,爱不能简单的用DNA解释。

而说到我自己,我不想生孩子,但我的确想要一个孩子。很多人都对我说:“等你找到自己的rightman,你就会屈服,想为他生养孩子”,我不同意,因为我很爱我的丈夫,但我的确不愿意生育子女,或者说,我不会片面地认为,给他生了孩子,才代表我爱他。

不仅如此,关于收养,我没有选择收养新生儿,我收养了年龄大一点的孩子。

CDC的调查表明,人们更愿意收养两岁以下的孩子,三分之二的人不愿意收养大于十三岁或者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这意味着有很多孩子被忽视,没有被选择,他们被遗弃在地狱边缘。

我是一个老师,我们家也作为foster family,而由此,我领养了十四岁的Daniel和十二岁的Sean,给了他们一个稳定的家。

我承认,相比起年龄小的孩子,养育他们的难度会大很多,但我对一切挑战都有准备,而至少从过去的几年看,我做得还不错。

Daniel已经考上了他梦想的那所大学,而我和丈夫也恰好有钱供养他完成学业。

但最后,我还是想说:我尊重他人的想法,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都有权利去决定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我的选择不比他人更好,也不必他人更差。

Don’t judge.

@Molly Su 加拿大籍华人;金融从业者

正式决定领养一个孩子时,是我婚后的第三年。

我这个决定不出意外的得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甚至为了劝我,他们第二天就从温哥华直飞卡尔加里。与我的言谈中,全都是在试探,我和丈夫Ron是不是谁身体出了问题。

最后还勉为其难的告诉我们,即使身体有问题,也可以做试管婴儿,好好的提什么领养。

爸爸甚至质问我:“为什么不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而当我问及“什么叫‘自己的孩子’”时,他们解释,只有那种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才会真正亲近我,给我养老送终。其他的,都不可信。

但好在,我和Ron都足够坚定,我们的想法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谨慎决定。

首先,我对生育是有所恐惧的,甚至了解得越多,我越不想去体验那个过程。同时,我也认为,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我就必须要生孩子。生育权,我想更多的掌握在我手中,由我进行选择。

其次,我并没有那种自己一定要给世界留下什么的期望,所以对于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所谓“留个种”的想法并不迫切。

而我的丈夫Ron,他母亲的情况和我父母差不多,都是在世纪初那波移民潮时来的加拿大。他是他母亲收养的孩子,而他母亲早在那个年代,就是个颇为特立独行的独身主义者,移民后从亲戚家领养了Ron,Ron从自身经历而言,关于领养的问题,与我志同道合。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都很喜欢小孩子,但我们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更不指望什么养儿防老。我们希望的是,能和一个小宝宝共同成长,相互给予,加深对于爱的体会。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意见,通过私下领养(Private Adoption)程序,领养了女儿Samantha.

Samantha的生母是个大学生,来自一个南美洲国家。生下了Samantha后,她发现自己无力抚养,于是决定把女儿交给我们。家庭社会发展部那边的程序结束后,Samantha在6个月大时,来到了我们身边。

几年过去,Samantha也快满三岁,已经能够满院子疯跑叫我们爸爸妈妈了。

而我,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感谢女儿,让我体会到了被一个生命全面依赖和被爱的感觉,这使我成长和收获。

我想,这终究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无论你是选择结婚生子;或是单身;或是丁克;又或是像我这样,即使有生育的能力,却仍旧选择领养……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认清你的内心,认清你有哪些权利,再去决定,是否做出一些选择,是否执行某项权利。

结婚不该是义务,生育也不该是义务,不该是因为你的性别,就被限定一定要去做某件事。

追求自我,比合群更为重要。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野马青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