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莫轻视

 中医药方便 2020-03-04

作者: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韦继飞

头痛通常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头痛经历,有调查发现,每年约有40%的人有过严重头痛经历,头痛的原因诸多,常与烦恼、焦虑及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头痛通常是一个良性症状,但不可轻视,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80%以上为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小部分病人是由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血液病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1)诱因和前驱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咳嗽,用力排便,饮酒等情况下发病,动脉破裂前的预兆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脑神经麻痹,血管畸形者可有癫痫发作。

(2)主要表现是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阳性,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并且与发病年龄有关。

腰椎穿刺可见血性脑脊液,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

并发症:

(1)再出血:一般1个月内的再出血风险最大,多由于动脉瘤破裂,突发头痛、喷射样呕吐、脑膜刺激征等明显加重。

(2)脑血管痉挛:出血后5-14天是高峰,可继发脑梗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3)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发生率在20%左右,较常见;慢性脑积水则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周以后形成,有时甚至在半年后出现。

检查办法:

头颅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的首选方法,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大量出血时脑室、脑池可呈铸型改变,增强可显示大的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如无法行CT检查时可行腰穿术检查,可见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压力升高,蛋白含量增加。

DSA检查可以发现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发现病因。头痛虽为较常见症状,仍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可以与症状较为接近的疾病相鉴别,如脑出血、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明确病因,避免漏诊,以确定出血原因和决定治疗方法、判断预后。

如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绝对卧床4-6周,避免一切导致血压和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激动、劳累。输液降颅压、止血、防止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要调整好心态,日常生活中控制好高血压;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减缓脑动脉硬化。

凡日常生活中出现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一过性意识障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已经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要在医生的安排下及时行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诊断,早期治疗,达到彻底根治颅内定时炸弹,不再发生再出血而危及生命。

曾有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随着治疗头痛好转,出血吸收,自认为疾病已痊愈,拒绝进一步行脑血管检查及进一步治疗,结果再出血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作者介绍

韦继飞   住院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等神经内科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