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苏科版 2014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020-03-04 | 阅:  转:  |  分享 
  
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1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表达式: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条件 光 场所 叶绿体。(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产物 有机物+氧气 物质变化 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意义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13学科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学科王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2)温室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使蔬菜早熟丰产。1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贮存的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来源。

15.根的结构及功能

(1)根尖包括根冠(保护根尖)、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最快)、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加最快)、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又叫根毛区)。

2)根学科王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16.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根细胞学科王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周围水溶液浓度<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2)周围水溶液浓度>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17.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最主要供能物质)、脂肪(备用能量)、蛋白质(细胞重要组成成分)、水(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和维生素。(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2)人体内三大主要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也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鸡蛋、猪肝)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注意与脚癣的区别,脚癣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也称脚湿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谷类、猪肝)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蔬菜、水果)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V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鱼肝油、猪肝)

4)缺铁引起贫血(猪肝)。缺钙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缺碘得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海产品、豆制品等)

18.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蛋白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臭味。

脂肪能在纸片上留下“油斑”。

19.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

1)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青少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饮食要定量3)早上和中午都要吃饱吃好,晚上要吃少。早中晚能量比3:4:3

20.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包括口腔(牙齿是最硬的器官)、咽(食物、空气的共同通道)、食道(食物的通道)、胃(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肛门。

2)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

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肝脏具有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21.食物的消化和学科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消化的过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消化开始和最终都在小肠内)

由此可见,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2)吸收的部位: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3)小肠的结构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①最长,5~6米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内表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口腔 咽、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 √ × √ √ × 吸收 × × √ √ √ 22.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提出问题:口腔中唾液能消化淀粉吗?

作出假设:口腔中唾液能消化淀粉。

制定计划:

(1)编号: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

(2)等量取样:用滴管各取20滴淀粉糊放入试管。

(3)收集唾液:用牙签含在舌下收集唾液,将唾液收集在一个小烧杯中。

(4)向试管1中加入10滴唾液,振荡。向试管2中加入10滴清水,振荡。

(5)保温:用温度计测量,保持大烧杯水温37°C,将两支试管放入大烧杯中保温。反应约10分钟后取出试管,待冷却,分别滴加2滴碘酒,振荡后观察。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学科王试管2变蓝色,试管1不变色,说明试管1中淀粉被唾液消化了。实验结论:口腔中唾液能消化淀粉。

23.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箭头方向由被吃的一方指向吃的那一方,如草→兔

食物链的特点:第一个环节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第二个环节多是是植食性动物,

第三个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如:草→鼠→鹰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

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且能量逐渐减少。

24.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给食物链里级别高的生物带来危害。

如:日本的水俣学科王病是由于汞在食物链中富集。

25.呼吸作用(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原料 有机物+氧气 条件 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活细胞(线粒体) 产物 二氧化碳+水 物质变化 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意义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6.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2)呼吸道:由鼻(处理空气)、咽(空气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的部位)、气管(产生痰)、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使到达肺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结构跟功能相适应:有大量的肺泡,肺学科王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个肺泡外都缠绕着毛细血管。

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量方法:一般每人测量3次,最大值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27.人体学科王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膈肌、肋间外肌 膈顶 肋骨 胸廓体积 空气进出肺 吸气 收缩 下降 上提 变大 由外进入肺 呼气 舒张 上升 下降 变小 出肺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交换包括:

肺泡内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8.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学科王分解

呼吸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维持体温),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是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献花(0)
+1
(本文系新影响语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