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画面石与绘画鉴赏异同

 昵称34341094 2020-03-04

长江石一向被石界称赞有诗情画意,其画面表现异常丰富、变化万千,与人类平面艺术广泛相通,又自有天趣。因很多表现贴近绘画,于是人们认为,天然画面石的优劣应当以绘画艺术品作为鉴赏评判标准。长江石的天然画面与人类绘画作品既相通,又有别,不是艺术水准孰高低的问题,而是两者不同属性的艺术分野,即评价体系的区别问题。因此,是参考借鉴还是照搬套路,是需要厘清的。

在赏石实践中,有以下典型现象:

1、模仿长江石图案作画来诠释石头画面内容。但是,按石头画面的构图布局,人为加强了细节刻画与色彩变化可辨性,目的是比照提示对石头内容的识别理解。很显然,是人为改变、夸大石头画面的自然特征,来攀附绘画作品。

2、有人套用谢赫的画论六法去衡量天然画面石的优劣。 谢赫的“画品六法”是绘画创作的总结,大多内容不适于自然妙造的画面石鉴赏评价,例如“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等,生搬“画品六法”,有削足适履之嫌。

3、曾经有人在网上开贴,以绘画的审美标准为网友点评画面石,一时成为热点。 但这种所谓艺术点评,无非以个人意志,套用绘画的构图布局去要求天然的石头,完全无视石头的自然特性。

4、有人常以什么天空不够、留白多少、画面太满之类简单套路来去评判长江石画面,并影响到不少人盲从。须知长江石画面的表现形式远远超出中国画范畴,即使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也是千变万化的。机械狭獈地照搬某些简单绘画形式,所导致的择石行为,不仅严重地束缚着自己,同时也对画面石资源造成浪费。


长江石 阳关西去 收藏:王毅高


上述典型现象,无疑都想把天然的长江石画面,当作绘画艺术的附庸。这是受自身观念束缚,对自然大美认知乏术,自筑籓篱来禁锢自己,是舍本逐末的,是与长江石赏玩的独立自由精神相背的。

    受此影响,在一部分石友嘴里,天然画面的艺术水准会被夸大拔高;而比照绘画,又让圈外人对天然画面的艺术水准产生质疑,无形之中受到大幅贬低。对长江石与绘画二者的客观评判,应从不同属性的艺术本质上去予以剖析,厘清其原理相通而形式有别的审美评价的差异特性。

    首先,我们来看绘画。绘画是艺术家利用绘画材料、工具,按长期形成的传统,通过构图、技法,创作图案表现其希望表达的概念与想法。其构思与创作到完成作品,遵循一定的绘画法度。因此,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创作构思的完整性,作品表现的艺术形态具有统一、协调、完备的整体特征。其优劣评价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技法、艺术创造性上。我们在现实中不难发现,许许多多尚未成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虽统一、协调、完备,但却常常出露单薄、雕琢、稚嫩、柔弱的无力感,经不得品鉴,登不上殿堂。所以画面构图形式整体完备并非是艺术水准衡量的充分条件。

    自然造化的长江画面石不受任何既定形式的局限。它是带有丰富多变自然纹理的岩石,偶然脱落于江流,经随江水滚动自然磨圆成卵石状, 巧合保留住有意味形式的图案,并氧化出丰富的纹理色彩,被人们发现拣出赋意而成。其图案具有极大的不可知、不可控、不受人意志左右、超越人经验认知的随机性。其优劣评价在圈内提出的形、质、色、纹基本质素基础之上,重点应体现出对赋意内容表现的艺术表现力。实践中不难发现,长江画面石无论构图、细节,都是那么自然随性,细而不弱、淡而不薄、厚而不滞、简而不略。 其图案表现,体现一种大自然合乎天则的无法之法。


长江石 听雨独庐 收藏:王毅高


从二者各自属性可以看出:绘画作品虽然完整统一,但有传统继承的固有特征,即使创新作品亦然,无非多少而已。而且强烈地体现了作者认知与表达的个人特征,作者的作品规律性很强。对于绘画,人是作品的主宰。

    长江石的形式内容跳跃幅度很大,只有石种纹理形成的规律,缺乏内容题材形式表现的规律。更似一个艺术狂人情绪起伏、随兴而舞、兴尽而止的率性而为,多无连贯性、完整性、统一性。但更为自由放达,没有传统规矩限制,有许多突破常规常识的构图表现,比人类艺术创作更加自由超脱。更高层面地体现出人类艺术永恒追求的去雕琢合天则,最高境界的无序之序、独立不羁的由由创造精神。对于长江石,人是自然的仆人。

因为长江石是自然造化之物,按自然法则我行我素,巧合有意味的形式已属神奇,若符合绘画意味儿更属不易。因此,欣赏长江石,重在理解其超凡脱俗、人力难以企及的自由境界,而不是对照固有的套路亦步亦趋。尊重石头,尊重自然法则,抓住典型要素,重视整体气息,结合形式表现,领悟画面意韵。总之引用人类对客观自然认识总结出的艺术审美方法(而不是照搬艺术样式),以敬畏自然之心,来认识理解评价长江石的画面才是赏石正途。

下面试举几例:

 例图1,“狂欢节”,简单重复的元素,宏大的人物场景,不仅表现出光影效果,而且传递出了热烈的气氛。但是,它并非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题名:”狂欢节“


例图2,“云山深处”,画面似泼墨晕染,浓淡变幻的墨色营造出云山雾漫的空濛意境,只在左上部点出意味的建筑,画面的人文气立刻丰厚起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换作绘画,只有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与之类似。


题名:“云山深处”


例图3,“禅机”,画面似以特写手法,抓住老僧侧头看镜的面部瞬间情态,表现“明镜亦非台”的禅机。其余全部省略,与绘画构思迥然不同。


题名:”禅机“


例图4,“幽篁新霁”,画面精致写实,光线穿过竹林洒在地面,似摄影表现手法。但画面左边及上部几道线条,又似绘画手法,表现从竹林后边透出的远山山际线。构图元素跨界组合,表现新颖。


题名:“幽篁新霁”


例图5,“白练飞泉”,画面把瀑布轻柔细腻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把两边的景物全部省掉。这种突出重点的表现手法,是绘画作品中极难见到的。


题名:”白练飞泉“


上述五例长江石的画面表现相对较为贴近绘画,但可以看出诸多差异,而更多长江石的画面表现则完全超越绘画,其表现更加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