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萍发现日军一打就投降,做出一决定,竟与中央不谋而合

 兰州家长 2020-03-04

有人说,解放军上将,个个都是不简单的,每个人“都有一套”。确实如此,他们可以说都不是“一般之人”,人人都身怀绝技,可以克敌制胜。

说说张爱萍上将吧。

1944年9月,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牺牲,三天后,3师副师长张爱萍走马上任,担任4师师长。

9月26日,张爱萍主持召开4师暨淮北军区党委会,建议并制订了一个《扩大1万地方军,创造(建)10个独立团、发展10万民兵的决定)。其中规定:

“今年(即1944年,其实全年还剩下10、11、12三个月)扩军总的行动口号(也就是总目标)是:扩大1万新战士,培养10个独立团,训练10万民兵。在这一扩军运动中,确定每个县要培养一个独立团……各县要有1200人到1500人的健全独立团,同时建立健全区乡队与发展民兵,平均每个区队要有50人,边区乡队要有20人,达到全人口的4%。”

张爱萍走马上任,就扩军买马,要干什么呢?

就是准备对日军进行大反攻。

这时日军发动中原战役。驻守在平汉线两侧的国民党汤恩伯集团军30万人不战而退,37天丢城38座,失地1000余里。张爱萍却要准备大反攻,是不是脑子发热?

有趣的是,就在张爱萍这个一决定出台后没几天,4师暨淮北军区便收到了党中央也是于9月26日制订的关于扩大自卫军、民兵及其整组、整训的指示——也是要扩军!

张爱萍的决定竟然与中央的指示不谋而合!

并且,他们都是在同一日作出的!

张爱萍在淮北,党中央在延安,相隔万里,这个巧合不能不说是一个“巧之又巧”。

但是,这恰恰又说明了张爱萍的军事远见。

张爱萍一上任,为什么在4师师长牺牲的窘境下反而做出扩军、准备大反攻的决策呢?

这与他对抗战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有关。

此时虽然战局仍然不见根本性改变,但张爱萍已经完全坚信日军在中国已经长不了了,中国人民对日大反攻的时刻不久就要到来。汤恩伯等人丢城失地,国民党上下一派惊恐,张爱萍为什么还认为日军即将完蛋了?

这与他半年前的一次反日军“扫荡”作战有关。

1943年下半年,日军“扫荡”盐阜一带。新四军3师由张爱萍副师长带兵在包围圈内牵制日军,掩护主力跳出合围圈。张爱萍率部在合围圈内主动击敌,并且还去偷袭敌坚固据点——陈集。

陈集是一场攻坚战。双方反复争夺。新四军两次冲锋都没有奏效,日军也两次反冲锋,但也被新四军打了下去。张爱萍说:“围得太紧了,放开一个口子。”结果,日军就从这个口子突围。

半路上,新四军又把他们截住,打死了一些鬼子,剩下的日军居然马上跪下,缴枪投降。

张爱萍一见,控制不住大喊:“鬼子完啦!鬼子完啦!”

旁边的人吓了一跳,问:“什么完了?”

“你没看见吗,鬼子缴枪了。当年我在鱼沟,也是把鬼子围住,打了一上午没打进去,这帮家伙够顽强的。你看,现在他们居然也缴枪了,看来,日军长不了了。”

正是这一战日军一打就缴械投降,使得张爱萍在许多人之前洞察出日军已枯竭的真相,由此他判断日军已经“长不了”。所以,这一次他到4师上任,独当一面了,便立即决定扩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反攻。他不料自己此一举与中央的决策不谋而合,由衷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高人,没想到毛主席他们比我看得还清晰、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