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晁补之被一贬再贬,写下一首词,被誉为低咽而不失其沉雄之气!

 江山携手 2020-03-04
晁补之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在晚年因涉及新旧党争被一贬再贬,在贬谪的途中曾写下一首《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抒发自己的羁旅愁情。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上片写日暮江景。“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这两句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日暮江景图。“余霞散绮”,这句化用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诗句的诗意,承“红日暮”而来,写红日西坠后余霞散绮的壮丽景观。
“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这几句转向对羁旅愁情的描写,词人回望来时的路,勾起了对京城的无限怀念,心中不禁生出无限遭贬的愁怨。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这两句即景抒情,眼前这迷离之景正是词人在贬谪途中迷茫心情的外化。“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末两句承接上句,以船靠岸作结。
下片侧重对羁旅情怀的抒写。“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这是词人对于过往人生的反思,说自己被读书做官所误。“觉阮途穷,归心阻。”这是运用阮籍的典故。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余首,表现的是命运不济的感慨。这里词人以阮籍自比,说自己已经意识到“穷途”而归心犹受阻碍,不得归隐田园。
“断魂素月”以下六句,词人寄情于景,将羁旅之人的惆怅与哀愁抒发得尤为动人。前三句以色,后三句以声烘托出词人遭贬后的沉痛心境。“烛暗不成眠,听津鼓”,这两句依然是在听觉上渲染他的情绪。猿啼声是凄厉的,一个“惊”字写出词人闻得猿声后的惊秫状。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词人内心本就愁苦,加上又见到窗外冷寂的月色,听到哀怨的笛声和凄切的猿鸣,那还能成眠,只好在昏暗的烛光中,卧听津渡传来的更鼓声,等待天明了。
这首词写作者贬玉溪(信州)后,面对江山兴起的悲伧情怀。中国韵文学会词学研究会理事邓乔彬《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该词所宣泄之情较为低黯,加以层层渲染,积之更重,但措语明白,境界开阔,低咽而不失其沉雄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