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产养殖一定要注重C平衡

 赢在优势 2020-03-04

水产养殖涉及到很多循环,比如碳循环、氮循环,溶解氧的变化规律,pH的变化规律,以及让很多养殖户头疼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过程中,我们通过投放养殖动物、动保、饲料等,不断影响改变这些循环,如果某个环节不合理就会造成循环不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PH过高过低,溶解氧偏低甚至缺氧浮头,氨氮,亚硝酸盐偏高,造成各种有害菌的大量滋生,爆发各种养殖动物疾病,甚至引发各种病毒性疾病;还有蓝藻爆发,藻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菌相失衡等。这一切都是和各类循环有关联,今天我们来谈谈其中的碳平衡以及碳平衡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本文主要是概述与碳循环相关几个重要化学参数:PH值、总碱度、总碱度与碳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01

水体中的碳(C)元素

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每一种生物都需要碳来运作,而大多数有机分子都是友氢和碳分子链组成的。在养殖水体中碳的存在形式主要以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有机物等的形式存在。水体中碳主要是由无机碳的溶解和有机碳的分解而来。

生物圈中碳循环是由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养殖的一个闭环过程;在水体中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生产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最后与钙离子、镁离子结合生产碳酸钙和碳酸镁。

在水产养殖中碳(C)循环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A、生物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食物链

B、碳酸平衡:二氧化碳的溶解逸散、PH值、总碱度。

02

我们就PH值、总碱度的重点概述

1、水体中溶解碳平衡对pH值的影响

      pH值是氢离子活动的负对数,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会产生大量的氢离子,会降低pH值,反过来我们可以理解为pH值的大小直接与溶解二氧化碳量的大小相关。在相同一个大气压下,表层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体中溶解度减少,pH值则上升。在深层水中由于二氧化碳不能发生溶解,然而有机物的水解随着温度升高而加速分解生产二氧化碳,造成水体pH值降低。所以水体的pH值直接与溶解二氧化碳量相关,那么pH值的平衡与水体中二氧化碳溶解量的变化直接相关,并且我们清晰的知道pH值变化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对河蟹鳃部的腐蚀,蓝藻的爆发等都是与pH值有关。所以稳定pH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稳定溶解二氧化碳的量,也就是稳定碳平衡。比如夏季温度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池塘需要适当的补充碳源、补充菌种以稳定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补偿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

2、碳平衡对总碱度的影响

      碱度是反应水结合质子的能力,也就是水与强酸中和能力的一个指标,水中能结合质子的各种物质共同形成碱度。天然水中这些物质有碳酸氢根(HCO3-)、碳酸根(CO32-)、氢氧根(OH-)等。对于大多数天然水,以碳酸根(CO32-)和碳酸氢根(HCO3-)为主。从以上总碱度的组成,我们可以直接说总碱度就是水体中溶解二氧化碳的总量。总碱度的作用意义是提高生产力,稳定pH值,降低金属毒性,高碱度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等,那么就需要把总碱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最适合养殖动物的生长。那么如何稳定碳平衡来达到稳定总碱度范围?

A、清塘后,池塘下足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和二氧化碳生产碳酸钙,补充水体里面碳元素的消耗,以恢复总碱度,恢复池塘生产力。

在水产养殖中碳(C)循环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A、生物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食物链

B、碳酸平衡:二氧化碳的溶解逸散、PH值、总碱度。

B、养殖期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以及植物的生长旺盛,水体中碳元素的补充与消耗不成比例,就会导致碳平衡失衡,从而造成总碱度变化,我们需要不停地补充碳元素,比如有机酸、腐殖酸等。

(自制发酵菌种)

在高温阶段,补充有机酸已不能平衡碳元素的消耗,就需加大量补充碳源,比如乳酸菌、芽孢杆菌加快底质有机物的分解,释放碳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