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有哪些风险?

 cravencn 2020-03-04

疫情来袭,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纷纷停摆,许多企业的采购活动也随之停止。

然而,随着春节假期过去,尴尬局面也随之暴露,疫情要防,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得继续。




说到这里,当前招采圈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为了解决寻源环节的全过程不见面交易而产生的“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方案。

对于这种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据,易招标学苑发布的一文点击阅读《远程异地评标有无法律依据》已做了全面、详尽、清晰的解释。

不过,法律说可行,显然还不能打消许多人的顾虑。

事实上,许多读者就纷纷留言,表示对在家评标监管有效性的担忧。

一些企业虽然已采用远程异地分散评标系统试行招标项目,但对于这一机制能否长效运行也心存疑虑。

实质上,种种怀疑、疑虑的本质在于这一问题: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有没有增加专家与投标人串通的风险?

纠结不如行动,接下来小编就基于远程异地分散评标的全流程操作来分析

★ 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点?

★ 与原有评标方式相比哪个发生的概率高?

★ 现在能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或管控?

一、组建评标委员会

原有模式:招标人提交项目信息申请抽取专家→系统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评标前一定时限内系统通知专家评标时间、地点。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流程同上。

▲ 风险点1:专家收到评标信息后提前与投标人串通

风险点分析:在组建评标委员会这一环节,原有模式与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并无区别,且专家仅能获取评审时间、地点信息,无法获取项目信息和投标人信息。而且,在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下,由于专家无需搭乘交通工具到达指定地点,专家获取评标通知的时间还可以缩减,投标人拦截评委的难度增加。

▲ 风险点2:对于招标人自行确定专家的,招标人通过影响专家非法干预评标结果

风险点分析:这一风险点源于对疫情期间招标项目的特殊处理,与是否采用远程异地分散评标并无直接关联。

二、评标前身份核验

原有模式:专家到达指定评标地点后→出示身份证→使用专家CA或账号密码登录交易平台,或线下评审。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专家在指定时间使用专家CA或账号密码登录交易平台→人脸识别核验身份。

▲ 风险点:其他人在掌握专家CA或账号密码的情况下,可登录交易平台

风险点分析: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下,无法通过身份证核验专家身份,但可通过与公安机关联网进行人脸识别核验身份。相比于现场出示身份证,更具可靠性和严密性。

三、投标文件评审

评标前身份核验

原有模式:专家在封闭空间现场集中评审。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专家自行选择安静、封闭的空间,使用可联网的电脑进行评审。

风险点

原有模式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

第一类

专家通过手机对外联系,泄露评标信息

集中保管手机

利用手机监控、电脑摄像头监控并录制专家行为及语言

专家通过电脑对外联系,泄露评标信息

使用局域网络,评审电脑只能看文件,无法访问外网

系统全程录屏,防止专家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

专家中途走动或离开,并对外联系

评标结束前不得离开现场

限制专家离场时间;

离场期间,项目经理通过系统暂停该专家查看评标信息的权限

电脑录屏技术是个溯源系统。

原有模式下,评标过程中如修改评分,无记录、不留痕,纸质或电子交易平台只记录最终结果,中间过程无法复原。

电脑录屏技术系统全程记录每一位使用电子交易平台的评委操作画面的任何一个动作,评委如何打分的,中间是否发生修改,如何修改的......都可以通过录屏技术进行复原,评审全过程可回放、可追溯。

只要招标人、监督人员想看,就能看评标过程的任何一人的任何操作环节。此举颠覆了现有评审模式,特别是纸质评标过程的黑箱操作。下一步结合5G、区块链等技术,还可以做到更加透明。

当然,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毕竟不像现场评审一样旁边有人盯着,电脑摄像头的监控范围也有限

如果专家偷偷把手机藏在裤兜里发信息怎么办?

专家通过另一部手机对外联系怎么办?

如果专家有两台电脑,有其他人配合操作怎么办?

我们不妨看下,专家如果要和投标人成功串通,并让意向投标人中标,其在评标期间的行为路径:

01


专家从投标文件中获取投标人的联系信息

02


专家与投标人电话或短信联系

03


专家给投标人打高分

04


想办法让别的专家给投标人打高分

05


意向投标人排名第一


从上可以看出,监控专家行为以阻断对外联系,主要解决的是第二步的问题。在这方面,现场集中评审时成功对外联系的可能性的确比远程异地分散评标要小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远程异地分散评标就会显著增加串标风险。

事实上,在全程监控且录屏录音录像的情况下,评标专家想不被人发现与外界取得联系,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另外,还可以采用暗标评审、且先评技术标再开启价格后评商务标的方式,从源头切断专家联系投标人的渠道,创造专家想帮特定投标人也帮不上的环境。

同时,只有一个专家给投标人打高分并不足以决定评标结果,在基于网络协同的分散评标模式下,系统可以隐藏所有评标专家身份信息,因此专家也就无从得知其他专家身份并告知投标人。

还有,跨地区抽取专家以打破固定区域间有限数量的专家易与投标人发生的利益联系;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人工智能评审,以约束评委的自由裁量权等等·····

风险点

原有模式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

第二类

由于系统或网络原因导致的评标工作暂停

建立应急预案

建立服务应急预案

启动备用监控系统;

技术人员全程提供保障服务;


此外,整个评标过程中还有一种风险可能发生,即系统或网络问题导致电子评标工作暂停或实时监控画面中止等。

这就要求招标人和远程异地分散评标系统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并在招标文件中注明紧急情况下的应对举措。

更重要的是,需要选择可靠、安全且具有大量成熟、稳定的项目实施记录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还要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服务保障团队,方能显著降低这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评标报告签名

原有模式:打印评标报告后专家手动签名或使用CA签名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专家通过手机扫码完成电子签名或使用CA签名

▲ 风险点:专家签名不规范导致不具备有法律效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