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岁熬死曹操,41岁熬死刘备,70岁的孙权为何仍没能一统天下?

 老黄说史 2020-03-04

38岁熬死曹操,41岁熬死刘备,70岁的孙权为何仍没能一统天下? 孙权耗死了所有敌手,为何依然没能一统天下?笑到最后才是赢家,孙权熬死曹操与刘备,一手好牌为何也打烂了?

南宋抗金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传唱千古的名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意思就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其中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用曹操对孙权的一句评价。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斗到最后,才形成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之势,孙权因而成为与曹操、刘备并列的大伽。“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的,天下之势,走到此刻,已是曹、刘、孙的天下了,这就要看到底谁更狠,谁才有机会成为赢家。

在三人的比拼中,曹操的实力最强,占了个“势”字,因为他手中有张王牌——汉献帝刘协,所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一统北方之地。刘备占了一个“情”字,出道以来就以汉室皇叔自居,到处拉同情,混了个好人缘。而孙权则占了一个“畏”字,因为他比曹操、刘备都年轻,“后生可畏”嘛,熬死了曹、刘,他老孙就是老大了。

在曹操与刘备面前,孙权确实年轻,比曹操年轻27岁,比刘备年轻21岁.并且,曹操与刘备两还都不经熬,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年66岁(其时,孙权38岁);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年63岁(其时孙权41岁)。都说,不要看谁笑得最张扬,而是要看谁笑到最后,能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曹操与刘备先后崩逝,孙权正值壮年,按说是,天下应该尽归他这位东吴大帝的之手,而且,上天也给了他施展的时间——孙权一直活到太元元年(252年)才病逝,年70岁,比刘备晚死29年,比曹操晚死32年。但是,笑到最后的孙权,为何仍未能一统天下呢?他这是否是“浪得虚名”?

先说客观因素。其一是军事实力上不如曹魏。三国在军事力量上,魏国最为强大,东吴尽管到孙权已历三世,却最弱!如到孙权这辈,东吴士兵善水战而不善陆地作战,这与东吴军事集团盘居江东有关,事实上无论赤壁大战还是夷陵之战,东吴的战略思想都是采取守势,御敌于国门之外就算胜利!

孙坚、孙策能建立政权依据长江天险,所以,加强水军力量,消灭来犯之敌于水面上,是建军的指导思想!而三国十四州,东吴只占有二州,要一统天下,必须占领其它十二州,必须要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水军到了北方是没有优势的!

其二是经济实力也劣于曹魏。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中国人口也大量下降,历史记载,曹操在世时,曹魏实际控制的人口才“四百万”,东吴人口“一百二十万”,蜀汉只有“八十万”;曹操死后,上面的数据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魏国的人口还占整个三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有这样的人口红利,国家扩军,农耕缴税曹魏都有巨大优势。

再说个人素质。孙权虽然广受称赞,那也只是对他前半生的肯定。真实的孙权,人品上是有缺陷的,“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李宗吾语)”如此看来,孙权的为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反复无常”。

而晚年的孙权,则更昏聩,且血腥。他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选择后继者上。在长子孙登病逝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

家事受到外臣干涉,孙权非常不爽。“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手下重臣,就这样杀的杀,流的流,干的尽是亲痛仇快的惷事。

陈寿也说孙权:“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而曹操的继任者是曹丕,尽管因残酷迫害同室宗族、废后汉献帝、又淫乱好色,历史名声不佳;但他是文武双全,政绩不凡,继承和发展了曹操的诸多政策,巩固了魏国的基业;他君临东吴期间,曾亲统百万大军征伐吴、蜀,连诸葛亮对他都不敢小觑。何况孙权?

所以,孙权之输,是输于自身的不完美;而东吴之败,也是始于孙权晚年的一连串昏招。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