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为你读诗」纪念汪曾祺先生

 爱书不输 2020-03-04

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 第2418期


识别二维码  感受汪曾祺的乡情民俗、旅途见闻、花鸟鱼虫⋯⋯


▾  点击收听  ▾ 

《五味》(节选)—— 汪朗 来自为你读诗 00:00 05:28

纪念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

1920年3月5日—2020年3月5日

五味(节选)

作者:汪曾祺
为你读诗:汪朗 | 汪曾祺长子、作家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煮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食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也!”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二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选自《汪曾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逝水》《晚翠文谈》等。

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比较不自私
      「留言」:推荐你家乡最地道的一道美食    

有人说,不读汪曾祺先生就不足以谈生活。尤其是禁足在家的这些日子,夜晚灯火点亮楼宇,我们也努力描绘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景观。

明日惊蛰,轻雷隐隐,万物初醒,又适逢汪老百年诞辰。

这不由让人想起这位引领诗意生活的前辈,我们所向往的生活之趣,不正是他笔下书写的,“看着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日常里如此微小的乐趣,出门即可触达的幸福,如今竟成了一种奢望。

四方食事,人间烟火

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先生绘画


汪曾祺先生谈吃细致,并将其味觉质感,升华为别样的人生意味。潜心涵泳,他款待我们的不只是口舌生津的佳肴,更是精神上的盛宴。

“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织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在《慢煮生活》里,我们听到了一位挑剔的美食评论家的口吻:“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在《四方食事》中,我们仿佛来到一位老友身边,悉心听他海纳百川的闲谈:“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多年父子,犹如兄弟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

汪曾祺先生76岁时的全家福,左一是汪朗

汪曾祺的父亲是眼科医生,不仅精通许多乐器,还擅长写意花卉,启蒙了幼年汪曾祺。


十七岁就情窦初开的汪曾祺,暑假在家写情书,父亲还在一旁边看边瞎出主意。受父辈影响,他养成了随性豁达的性格。

时光流转,汪曾祺与孩子的相处亦是如此:“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庭,最好是‘没大没小’,父母让人害怕、儿女‘规规矩矩’的,最没劲。

在录制节目时,汪朗先生(汪曾祺之子)也印证了这点。在他眼里,父亲平日总是温柔敦厚、不怨不怒,从无疾言厉色,在家兄弟姐妹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头儿”。

亦师亦友,乐天顺生

仰看满天星斗,全世界都是凉的,就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1946年5月3日 西南联大中文系全体师生在教室前合影


众人皆知,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得意门生,曾经给他的课堂习作120分的罕见高分,那时满分才100分。

四年的求学生涯,他们亦师亦友。毕业不顺之时,也有沈先生莫大的鼓励:“一个人生命的成熟,要靠着不同风晴雨雪照顾的。赤诚的师生情怀,令人动容。

正是有这样一位老师,才会让学生拥有乐天顺生的人生态度: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老把苦日子过成了寻常,甚至过成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汪老的小诗为自己一生做了极好的注解,你说呢?

编辑 | 肖 尧    校对 | 西格玛 
封面 | Gary Bunt [英]    配乐 | 象牙海岸《钟鼓楼》




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诗意的人

汪朗

江苏高邮人,1951年生于北京,汪曾祺长子,散文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我眼中的父亲——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