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黄裕生由一个中学生轻生洞察灵魂说家教

 一个大风子 2020-03-04

爱,乃成人于自由-自立

——由一个中学生轻生说家教

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黄裕生由一个中学生轻生洞察灵魂说家教

黄裕生(哲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日看到一报道,一个初中生因家里没能给她配备智能手机而无法上课,吞下大剂量用于治疗母亲精神疾病的药物,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这样的事件在令人嘘唏之余,更应引起人们的反思,尤其所有家长们反思。

她是家里的老二,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在这个排行里,往往是家里最不受待见的:两头优先,中间永远靠后。有人指责她父亲:既然穷就别生那么多孩子。这看起来有点道理,实则不尽然。因为常识告诉他,越穷的家庭越依赖于多生孩子来改变命运:三个总比两个更可能翻身。那么该指责谁呢?把这个问题留给别人去讨论吧。

这里只想提出两个设想。

首先设想一下:如果学校考虑的不只是多数人的情况,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纳入视野来关切,并努力与家长一起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是否就可以避免不幸的发生?但学校显然没这么做。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从个人到集体,从学校到各种共同体,似乎已经习惯于在所有情况下都使用“大多数人原则”,好像“多数人原则”适用于处理所有的事情。因此,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无视少数人的处境与权益,可以抛下个别人,并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而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当。人们还常常搬出集体、大局以及其他更加高大上的名义来为抛下乃至牺牲少数人辩护。

但是,我要说,在政治哲学里,“多数人原则”是一条有界限的原则,并非适应于所有场合。对于涉及每个人基本权利与相应利益的事情上,人们不可通过“多数人原则”把一个集体或共同体里的任何一个人排除掉,一个人都不能被牺牲掉。因为如果一个共同体可以以多数人为名义无视、牺牲某些人或某个人那些与所有人一样的普遍权利,以及基于这些基本权利之上的相应利益,那么,这个共同体随时也一样可以以所谓集体的名义牺牲任何一个人的普遍权利及相关利益。而这样的共同体在运作上是一种多数人暴政的共同体,而所有多数人暴政的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少数人的私人意志凌驾于普遍意志之上的非法共同体。所以,这里我特别提示一点,不可法外诉诸多人原则,永远只能在法内启用多数人原则。

就这件不幸事件而言,特别值得设想一下:如果她的父亲平时能够与女儿多沟通,多关切她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她会因这件事而选择轻生吗?

大家可能会说,这个要求太高了,不要说她父亲是没什么文化的乡下人,就是很多有文化又富有的城里人都不会与子女沟通。

情况的确如此!然而,这正是最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反思的问题。天底下所有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学习、做准备,唯独父母这一至关重要的职业却从来没被要求学习和准备。我相信,这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里犯下的最大疏忽。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到了该认真反思如何做父母的时候了。

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父母都非常突出地存在这些首先需要克服的问题:

1.自觉不自觉把自己当绝对权威,从未习惯于平视子女,放下身段与子女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因此,难以接受子女的质疑与商讨要求,不容忍子女的反驳、批评,并不时搬出陈旧的伦理观念(诸如顶嘴就是不孝、逆子之类的陈腐老套)来维护自己的威严。

2.习惯于把自己当施恩者,因此,总带着颐指气使的姿态与浓浓的回报渴求。“我把你养这么大,你应该……”这是中国父母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人们很少认识到,孩子到这个世界,到这个家庭,不是作为财产来的,不是作为工具来的,而是作为另一个有自己目的、自己价值的个体到来的,父母养育以特殊身份到来的孩子是父母的绝对责任;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来就没有施恩者的资格。

3.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盲目追求成绩以及各种优秀,不断将孩子与所有孩子进行攀比,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对孩子的伤害。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特有的天资,只是未必能被发现与开发。但是,我们的父母很少相信自己的孩子,总是没完没了以别人孩子的长处来比配自己孩子的短处,让自己孩子永远处在劣势之中,以为这样可以敦促孩子全面进步,殊不知这样做是在一步步戕害自己孩子很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家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把孩子用来与他人竞争,而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自有适合其天性的光明未来。

4.无节制担心孩子失败、失误,以致不容忍孩子犯错、失误,不切实际,甚至不合人性地期待孩子不犯错、不失误、不跌倒。不明白自己和所有人都生活在无数的失误与失败当中,成功的人生不是沒有失败的人生,只是在关键的地方避免了失败。

5.热衷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生活观念、处事方式当传家宝传给孩子,不反省自己的这些东西是否拿得到台面上,是否完全不合时宜,是否足够开阔普适。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塑造出一个个很难超越自己父母的后代。

6.以爱的名义,为孩子筹划未来的人生,固执地以为按自己筹划的人生,才会是好人生,好像孩子的人生就是租給父母去规划的一段人生。他们未能明白,每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筹划自己的未来才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失败、碰壁都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不仅极大妨碍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顺畅的交流,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而且也极大妨碍孩子心理世界的健康成长。

真正的爱绝不只是养活孩子的身体,更是打开孩子的心灵,照料孩子的灵魂。真的爱不是强迫孩子,而是带着忍耐与尊重引导孩子。爱也不是代替孩子,骄纵孩子,而是让其经历每个独立的历程,每个独立的环节,并经受为此独立而要经受的失败、艰辛。

简单说,爱就是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自由-自主的人。每个孩子就是ta自己生活的目的,ta不为任何他人而活着,包括ta的成功、喜悦,以及失败与痛苦。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