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良铎教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遣方用药思路

 茂林之家 2020-03-05

杨华升1,王兰2,姜良铎2*

(1.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2.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姜良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客座教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先后师从陕西名医张学文、郭谦亨教授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热病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急诊分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温病学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对发热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哮喘、功能性胃肠疾病、疑难杂症等疾病有丰富诊疗经验且疗效显著。为2003年北京地区防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医药专家协作小组成员,主持起草《中医药防治SARS技术方案(修正案)》及《北京地区流感中医药预防技术方案(草案)》。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爆发以来,姜良铎教授即率先参与北京市及全国中医药防治NCP的工作。基于长期从事温病学临床研究的结果及近20年参与历次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救治的经验,姜老对NCP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早期进入临床一线进行了验证。姜老提出“气不摄津”是NCP的一个关键病机,气不摄津则肺中阴液化为痰湿,呈痰湿内阻、气阴外脱之危局。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关键即顾护胸中大气,强调早予补气之品;同时提出湿邪化燥毒邪上受,不可按中焦湿热病施治等观点。现将姜老防治NCP的遣方用药思路进行进一步总结,以供科研及临床参考。

1
NCP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的中药预防

2020年1月20日,姜老根据已掌握的NCP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多年来诊治SARS,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甲型流感等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经验,认为本病最严重的结局往往是严重的肺炎渗出性改变,且可以早期出现,与其他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有共同之处,而在本病表现尤为突出。姜老基于NCP这一特点,提出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为“气不摄津”,从而拟定了NCP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预防方:生黄芪9 g,北沙参9 g,知母9 g,连翘12 g,苍术9 g,桔梗6 g,水煎服,每日1剂,或两日1剂,连用6 d。本方主要用于有密切接触之风险的高危人群,如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等。

遣方用药思路:生黄芪补益肺脾且能举胸中大气,桔梗性善升提,为药中之舟楫。黄芪合桔梗补气且升提,正如《金匮要略》所云:“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一般对急性温病的预防均强调清热解毒,而其实患者在发病之前,重在扶助正气,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护易感人群应以扶正为主。本病易损肺气,出现“气不摄津”之机转,故需及早顾护肺气。知母苦寒,清肺热又能滋肺肾之阴,且能制约黄芪之热。张锡纯张锡纯力主“胸中大气”之说,善用黄芪升提宗气,《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张锡纯用黄芪每以知母反佐,以制黄芪之热。北沙参善补肺胃之阴,并能益气。连翘清热解毒且能宣发肺气,逐邪外出,有辛凉宣透之意。苍术苦温,功善燥湿且有透达之性。古代防疫每用苍术,如神术散、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等,均以苍术为主药。而从NCP的中医证候来看,普遍兼有湿邪,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属于“湿毒疫”,故苍术之苦温燥湿为本方关键药味。综观全方,以补肺气、透热毒、驱湿浊为主要治法。NCP密切接触者疫毒之气已进入口鼻,若肺气不足、宣散无力则易发病,若能以此方早期干预应可减少发病机会。吴又可《瘟疫论》曰:“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现代医学认为,如少量病毒接触,早期有一个在上呼吸道潜伏的时间,如果免疫力较强,则免疫系统将其清除而不发表。本方既能补吴又可所谓“本气”又有宣透之功,正为医护人员及家属等劳累又难以避免小量染毒者而设。

2
 NCP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微发热或不发热,可有轻度恶寒表现,但常为一过性。同时伴有轻微乏力、周身不适、纳呆、便溏等表现,咳嗽常不明显,或有轻度干咳。疫毒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而此时为犯肺之早期,故主要出现卫分证。NCP轻型虽然也常有恶寒发热的表现,但恶寒时间常较短,多呈一过性,而发热时间较长,常常表现为体温逐日增高,持续时间较长,服退热药后热退复发热的特点,这是因为湿热疫毒之邪犯肺,导致肺气不能宣发,影响卫气达于体表,故出现恶寒及周身乏力、疼痛不适表现。其发病机理正如叶天士所说“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NCP轻型患者一般无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周身疼痛较轻而以困重为主。本病由湿热疫毒之邪袭肺而成,湿偏重者舌苔白腻或厚腻,多有伴周身困重乏力、大便溏泄、脘腹痞满等湿邪束表之表现;热偏重者舌质较红,舌苔黄腻,甚则黄厚腻而干,此型多伴有口干、咽痛,咳嗽也较明显。

姜老认为,轻型患者肺炎轻症,建议以选用中成药为佳,因服用方便,可迅速给药,免除调剂煎煮之烦劳,而且费用低廉,便于临床广泛开展。对于轻型中成药的选择,姜老建议根据偏热、偏湿及虚实选择药物。偏热者选用金花清感颗粒或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由金银花、浙贝母、黄芩、牛蒡子、青蒿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的功效,原为甲型H1N1流感之风热证而研发。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之功效,原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偏湿者选用藿香正气胶囊(水、丸、软胶囊等),藿香正气散为经典方剂,中成药有丸剂、软胶囊等多种剂型,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陈皮、桔梗、白术、厚朴、半夏等,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为主要病因病机的多种病症。

偏于虚证者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可选用生脉饮口服液。生脉饮由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为经典方剂,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对于有气不摄津表现者尤为适宜。偏实者选用防风通圣丸或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为经典方剂,出自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等17味中药组成。防风通圣丸疏风清热、泻火通便,共成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剂。本方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双解,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证,临床应用极广。吴琨曰:“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本方名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连翘败毒丸由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天花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苦参、荆芥穗、防风、白芷、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当归、赤芍、甘草等19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作用,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大便秘结等。连翘败毒丸化裁于局方凉膈散。脏腑积热,聚于胸膈,上、中二焦邪热炽盛,上有无形之热邪,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积滞,非下不除。唯有清热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并行,才能治病之本。立法深合《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治则。

遣方用药思路:NCP临床表现具有明显湿热特点,早期表证不明显,中期以湿热伤肺为主。临证必须以湿、热、虚、实为纲进行辨证,湿、热、虚、实在一般患者往往兼备,只是程度不同,而转归亦不同,如能在轻症阶段准确辨证使用中成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临床所见,若早期处理得当,患者病情好转较快,尤其对于退热具有明显的疗效,而对于本病轻症,若治疗后热退、舌苔渐退渐润,周身症状消失,即可判断病愈。而很多患者于此阶段失于正确治疗,或频繁服用解热镇痛类西药,或辛温解表类中药,徒伤气阴而不能祛病,反使病邪日增。或不能分清湿、热、虚、实之比重,用药不够精准。“湿胜则阳微”,过用寒凉之药则伤阳助湿;热盛则阴虚,若频服苦温燥湿甚或辛温解表之剂,则如同火上浇油。我们观察到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5 d以上就诊,甚至有发病10 d以上才就诊的情况。发病前5 d病势清浅,为治疗之“黄金”时间,轻清宣透多可早愈,而迁延失治7 d以上者很容易发展为危重症。

3
 NCP普通型

普通型NCP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普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不退,热程较久,咳嗽明显,甚则有胸闷、气短表现。临床观察发现,本病起病多数较缓,有湿热缠绵之性。发病早期失于有效治疗,湿热疫毒之邪入里郁肺是本期之病机。此时表现已呈现温病气分证,体温较高,热程较长,全身症状明显。临床表现类似叶天士所说“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临床所见,患者多有舌红苔黄厚腻之表现,有口干、口苦甚则干呕之少阳病表现。姜老认为普通型往往是正邪交争之关键期,以传统温病学理论,普通型NCP病邪尚在气分为主,或兼卫分证,若能使病邪速退,正气可望恢复。如湿热久稽则伤津耗气,再遇素体气虚者很容易转重危重症。此期以宣肺达表、祛湿清热为主,主方:炙麻黄6 g,杏仁9 g,薏苡仁30 g,甘草10 g,苍术15 g,桔梗6 g,黄芪20 g,麦冬15 g,五味子6 g,北沙参30 g,知母10 g,玄参10 g。

遣方用药思路:《金匮要略》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麻杏苡甘汤属散寒除湿之法,以麻黄散寒,薏苡除湿,杏仁利气,助通泄之用,甘草补中,予胜湿之权也。苍术与麻黄相配,可以行表里之湿。本病为湿温病,故不可用麻黄汤之辛温,必须去桂枝,麻黄以小量之炙麻黄为主,常用剂量为6~9 g。麻黄汤去桂枝,则不可以再称之为麻黄汤,全方在于宣肺达表以祛在表之湿,亦可令湿热伤肺者宣散而出。桔梗、杏仁合用宣肃肺气。黄芪、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合用即生脉散之变法。若肺气大虚者加红参或西洋参,病情轻者用北沙参或党参。黄芪固胸中大气且善达表,知母,玄参以清肺养阴兼能制约黄芪、麻黄之热。叶天士《湿热论》曰:“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临床用药即要见微知著,“先安未受邪之地”,但亦不可“广络原野”。凉血活血药需要有舌质暗红等营分、血分证指征才能用药,不可用之过早。

4
 NCP重型

重型NCP已出现呼吸窘迫,指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对于NCP重型或快速进展期,表现为发热、咳嗽、少痰、气喘、胸闷等。患者此时之病机关键在于正虚邪陷,气不摄津,其形成主要是两个机制,一则湿热久稽,二则正气素虚。湿热久稽,耗气伤阴,如叶天士所言“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这是湿热疫毒的一个特点,入营血较晚而伤气阴较重,久则正气不支,邪必内陷。在正气素虚之人,气阴本虚,或夹痰瘀,则邪陷更快。《冯氏锦囊秘录》曰:“津液生痰不生血”,气不摄津则津化痰饮,痰饮的增长必定会进一步损伤气阴,如此进入恶性循环,是造成本病痰热闭肺、气阴大虚的关键机转。姜老基于重型患者正虚邪陷的病机而拟方:炙麻黄9 g,炒苦杏仁10 g,生石膏30 g,炒薏苡仁30 g,生黄芪15 g,苍术15 g,厚朴15 g,黄芩15 g,滑石30 g,青蒿20 g,白豆蔻9 g,法半夏9 g,赤芍20 g,郁金10 g,葶苈子20 g,泽泻15 g。加减法:腹泻加黄连6 g,炮姜9 g;大便干加生大黄5 g;喘憋重,肺部渗出增加,加地龙15 g,萆薢15 g,蚕沙10 g;汗出、喘脱加人参30 g,山萸肉30 g。重型患者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与中医治疗并不矛盾。而中医治疗需掌握此时病仍在气分为主,以透邪为主,不必过度清热凉血及攻下,若使用凉血或攻下,必须严格掌握指征。正虚为邪陷之因,必须以顾护正气为本。

遣方用药思路:主方以麻杏苡甘汤宣肺、麻杏石甘汤、平胃散、黄芩滑石汤加减。《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主治“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灵枢·决气》言:“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即是形容上焦的功能和气化过程。治疗湿温的病的用药大法为病在上焦,主以芳化,佐以苦温;病在中焦主以苦温,佐以淡渗;病在下焦,主以淡渗。湿热闭肺,病在上焦,以白豆蔻之芳香化湿,佐以青蒿之苦辛寒清透,黄元御《玉楸药解》曰:“青蒿医一切湿热之证”,温热之邪入于阴分,青蒿可领邪外出。《本草经集注》曰:“葶苈子辛寒可通利水道”。黄元御《玉楸药解》曰:“葶苈子破滞气而定喘,泻停水而宁嗽”,与本病肺痹水停之病机颇为相合。薏苡仁为治本病之主药,功善祛湿而又入肺,最合本病之病机。薏苡仁炒用有二,一则缓其寒、滑之性,使药力可趋于上焦,二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郁金有宽胸开郁,祛瘀理气之功,亦可皆心肝郁热。山萸肉固脱之功,张锡纯发挥最多。《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谓其逐寒湿痹也。”人参配山萸肉治疗喘脱之证,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颇多。若喘憋较重,为肺炎渗出较多,中医属于肺痹。按照董建华院士的经验,萆薢、蚕沙合用善开肺痹。绵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色白轻虚,故可入肺。蚕沙辛甘微温,祛风除湿,和胃化浊。地龙咸寒,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又能利尿。本品能扩张支气管而具有良好的平喘作用,对肺热咳喘较为适宜。

5
 NCP危重型

危重型NCP已出现呼吸衰竭,或伴有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重型患者已发展至疾病晚期,按照吴鞠通所言,多为“死不治”“化源绝”。临床出现两方面的矛盾:热入营血,耗血动血,瘀血阻络;痰饮结胸,痰热蒙蔽心包,不仅神志昏蒙,而且呼吸之气已难出入;五脏之气阴已被耗竭,宗气已无主持之能。此种情况,遍阅古籍,亦无解决之成法。姜老认为,此种情况,按照本病之机转,仍需抓住“气不摄津”之关键,或许可挽回于万一。对于危重型NCP姜老拟方:炙麻黄9 g,杏仁9 g,薏苡仁30 g,苍术15 g,知母10 g,厚朴15 g,生石膏60 g,红参30 g,西洋参30 g,山萸肉30 g,赤芍20 g,牡丹皮15 g,郁金10 g,萆薢15 g,蚕沙10 g,猪苓30 g。至于凉开三宝如安宫牛黄丸等均可随证应用,结合现代医学的抢救方法,或许可以降低病死率。

遣方用药思路:肺气大虚,化源欲绝,故用大剂量红参、西洋参、山萸肉,益气固脱。气分热盛,中焦将延及下焦,治以咸寒,用增液汤法,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气不摄津,湿邪郁肺,以萆薢、蚕沙、猪苓等分清化浊,减少渗出。肺为水之上源,对渗出严重者,以宣肺利水法通调水道。宣通肺气如炙麻黄,郁金,杏仁,桔梗等;利水如猪苓、茯苓、土茯苓等。水停血分可用益母草、泽兰、败酱草等活血利水。大便不畅者选用瓜蒌、虎杖、车前草等通利二便。所有疫病均需重视二便,但过于攻下又恐造成气机下陷。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1条“吐粉红血水者,死不治”。吐粉红血水者,可考虑采用黄土汤方意,加黄芪、当归、三七、艾叶炭、姜炭、阿胶珠等温阳摄血。黄土汤出自《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下焦篇第46条“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主之。”并自注曰:“此方则以刚药健脾而渗湿,柔药保肝肾之阴,而补丧失之血,刚柔相济,又立一法,以开学人门径……悉录古方,未敢增减,用者自行斟酌可也”。姜老认为,危重型患者若出现此种逆证,极其凶险,然不可全因古人言“死不治”就令患者束手待毙,此证关键在气不摄津、气不摄血并存,根源在于肺气虚脱,即吴鞠通所谓“化源绝”,以补气摄津为主,参入黄土汤或可挽回万一,既往在类似病人有过成功的病例,证明在当今条件下也并非绝对“死不治”。

6
结语

姜老基于对NCP患者的救治经验及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早期以叶天士所谓“湿热伤肺”为主要病因病机,因湿性粘腻,故本病病程较一般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更长,病势缠绵。在强壮之体,气阴不虚则预后尚可。湿热久稽,耗气伤阴,若遇气阴素虚之体,则以“气不摄津”为病情转重之病理机转。临证必须对此病机早防早治,方不至于出现内闭外脱之危险证候。故药需分别不同情况,高危人群即可以益气养阴、轻清宣透之法为之防护;疾病早期之轻型患者以中成药治疗即可,但需明辨湿、热、虚、实之多少,方能用药精准;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单用中药治疗即可,不但可以迅速消除症状,重在可以明显缩短热程,防治湿热久稽以致正虚邪陷。重症患者必须扶正与达邪兼顾,但以气分用药为主,不可过早投血分药;危重型患者预后极差,以重剂补气摄津以固其本,并用宣肺祛湿、清热凉营等法。临证之圆机活法在于辨证论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温病的发病规律也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地域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临床用药需根据不同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无死方可守。

审核:丛子

编辑:阿冰


本文拟发表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