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盛海泳 2020-03-05

导师点评

在本次结课作业中庞超英的《“美丽”的天坑》、吴斌的《公园音乐人》、张克兴的《公园一族》、鲁翔的《奖状》这四组作品,明显摆脱了对形式美的单一追求,是摄影师对社会有观察、有思考后的创作结果。

《“美丽”的天坑》这组作品对焦人类建设对大自然的破坏,而摄影师的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止步于此。庞超英敏锐的察觉到对自然造成的损伤反过头又威胁到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

这组照片让我联想到了1855年由罗杰·芬顿拍摄在克里米亚战争时的摄影作品《死亡阴影之谷》。它们虽然题材不同,但是在作品中都没有出现事件发生的过程,而是将结果进行呈现,从而引起我们的反思。

《公园音乐人》与《公园一族》放在一起展览是很有趣的。两位摄影师的创作空间都是所在城市的公园,但是他们在相似空间中却找到了不同的主题,这也显示了个体观察与思考的价值。《公园音乐人》为我们展示了在公共空间中音乐爱好者们追求理想的身影,《公园一族》则关注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之后老年人在公园中反映出的生活状态。

以这两组作品的为例也让我想到,在摄影中主观与客观是并存的。主观之处在于不同的摄影师会面对同样的拍摄对象会构思出不同的创作主题,客观之处在于无论如何摄影也都摆脱不了“此曾在”的媒介特点。

说道留守儿童,人们普遍会有一种想象:他们家庭生活艰苦,缺乏关爱,相比日常家庭结构完整的同龄人更容易出现“问题少年”。但鲁翔却用照片告诉我们实际并非都如我们的想象。在作品《奖状》中,摄影师深入生活,走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创作,并敏锐的捕捉到“奖状”这一代表成绩与认可的符号。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虽然生活中有各种困难,但这些孩子依然优秀,并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许多荣誉。

但是这几组照片在形式上也都存在问题,有些甚至过于随意。也希望摄影师在日后能够注重提升形式语言质量,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精彩的摄影作品。

《“美丽”的天坑》庞超英/摄

自序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我生活的城市边缘出现了许多挖土造成的巨大深坑。由于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因此很多坑的深度达到十几米。这样的人工痕迹不但破坏了原始地貌,还在雨水长期冲刷后给周边的粮田带来了塌方隐患。

这些深坑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就是一个个天坑,是城市周围的奇观异景。但它却看似奇异,实则充满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留下的伤疤。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摄影师简介

庞超英

1960年11月生人,自2015年拿起相机开始拍摄家人及旅游拍摄活动。五年以来认真学习摄影知识,积极参加市、县的一些摄影活动并小有收获,现为保定市摄影协会会员。

《公园音乐人》吴斌/摄

自序

当物质达到一定水平后,精神追求就被提到日程。于是乎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玩各类乐器的人。有群体的,也有单人的;有固定场所的,也有随意的,年轻人有之,但更多的是老年人。所玩的乐器也各不相同,吉他、二胡、管乐应有尽有。

有些乐友已经有演奏经历许多年,有些确实刚刚入门。但不管怎样,一旦进入表演状态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他们在追求有关音乐的梦想或爱好的同时也在追寻自己的美好生活。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摄影师简介

吴 斌

1967年出生,2014年开始从事摄影活动。2016年加入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2016年,作品《传统与现代》入选中国义乌国际摄影大展。2018年,组照作品《古村书局》(组照)入选2018全国“田园松阳”传统村落摄影大展。

《公园一族》张克兴/摄

自序

在我的印象中,公园是城市青年谈情说爱和外地游客闲暇时间浏览的地方。在年轻的时候我没时间去休闲玩耍,年长的时候觉得它不是老年人去的地方,所以很少去逛公园。

今年夏天,社区的老年合唱团去一个公园的露天广场参加全市的文艺演出,邀请我去给他们拍照,演出之前,我在公园溜达了一圈,突然感觉现在的公园人群与我的印象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看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看到的是却是成群结队的老年人在锻炼,在唱歌、在跳舞,在唱戏、在玩乐器、在走模特,在打扑克、在下棋,在地上练书法,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周围的散在人群也多半是老年人。

更有一个醒目的人群,就是老人与儿童。他们或者三五成群在一起玩耍,或者老年夫妇两人同带一个儿童,或者一名老人带一个儿童。他们有的用童车推着、有的抱着,有的漫步公园林阴之中、有的坐在路边的长椅在休息……我随便问了几位,多数老人带着的是孙子孙女、也有少数老人带的是外孙外甥女。

这次公园之行,让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个庞大的人群已经或者正在退休,他们曾经是中国的脊梁,曾经是最吃苦耐劳,最勤奋努力,最有奉献精神,最有牺牲精神的一代人。现在他们年龄大了,变老了,进入了退休生活。但是,他们现在怎么样?他们日常在做些什么?于是,我拿起相机记录了公园里的退休一族。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荆先生,75岁,郑州街道退休干部。退休后没事,与老伴一起带孙子,现在孙子已经十几岁了。目前和老伴又带外孙,是第二胎,刚一岁。2019年12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x先生,62岁,退休职工,喜爱跳舞。退休后参与公园里有一个舞蹈群体活动,经常在公园找临时舞伴一起跳交谊舞。2019年12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穆先生,72岁,退休干部,喜爱书法。退休后在公园练习水笔在水泥地上写大字已经3年多,他觉得在这里便于与书法爱好者交流。2019年12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张先生,82岁,退休处级干部,老家安徽,年轻时在新疆支边二十多年,现在住在郑州。每天他都会到体育馆或者公园散步,锻炼身体。2019年12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红衣舞者,不愿说出年龄和姓名,喜爱舞蹈,有一个两三千人的舞蹈群,自己是群主,还有一个七十多人的舞蹈团队,每周两次在公园教授和练习舞蹈,主要跳新疆舞,已经坚持3年多时间了。现在她在公园免费教授舞蹈,有时组织部分人员外出参加收费演出,以便维持舞蹈团体活动的费用支出。2019年12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王先生,56岁,郑州某企业职工,业余舞蹈教练,擅长国标舞和华尔兹舞,已经在公园教授舞蹈多年,一般每周3--4次。参加学习舞蹈的学员大多是退休人员,每次参加学习人数十几位到三十几位不等。2019年11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吴先生,55岁,老家在河北省唐山农村,在老家种植4亩桃树大棚,每年收入十四、五万。由于儿子在郑州上班,有了孙子以后,他就把桃树大棚卖了,老两口现在的任务是在郑州带孙子,好天气就带孙子来公园玩玩。2019年11月拍摄于郑州紫金山公园。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张先生,76岁,原省退休干部,之前喜欢摄影,老伴去世后,经常来公园散步。几年前一位朋友在去世前送给他一把十几块钱买的老二胡,他便开始学习二胡演奏。由于患有糖尿病,他经常在公园活动后,马上还要去医院看病。2019年11月拍摄于郑州人民公园。

摄影师简介

张克兴

1952年12月生,2013年开始从事摄影活动。

2016年先后加入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旅游中国网和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已有二十多幅作品在全国和河南省各类摄影大赛中获奖。

《奖状》鲁翔/摄

自序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在一次学习班上我认识了老君小学的美术老师王琼,她所在的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老君小学共208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有105名,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我随王琼老师一起到学生家进行家访。进入留守儿童的家庭,拍摄了这组照片。

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留守儿童虽然大多和祖辈生活在一起,但很多都在学校表现优秀。因此,我也特地捕捉了他们在家中的奖状作为画面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再次引起大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也祝福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付文强,拍摄时10岁,上小学三年级,他的家在远安县洋坪镇百井的大山里。父母在他一岁时离异,父亲常年在广州打工很少回家,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杨轩浩,拍摄时9岁,上小学三年级,父母在外打工和60岁的奶奶黄艳昌一起生活。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杜克宜,拍摄时10岁,上小学五年级,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白天杜克宜到学校上学,晚上回家还要照顾腿摔伤在床的奶奶。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杜雅馨,拍摄时7岁,上小学一年级,父母在浙江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李成毅,拍摄时7岁,上小学一年级。他的妈妈是广西人,爸爸妈妈常年在广西打工,爷爷在湖南打工,奶奶在家独自照顾李成毅。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姐姐聂云怡,拍摄时10岁,上小学四年级。弟弟聂浩宇,拍摄时7岁,上小学一年级。父母常年在江苏打工,姐弟俩和爷爷奶奶生活。最近奶奶因肺气肿住院,爸爸返乡在医院照顾,家里两个孩子全靠73岁爷爷照顾。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蔡释毅,拍摄时8岁,上小学二年级。堂姐张喜善,拍摄时12岁,上小学六年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姐弟与爷爷奶奶生活。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来自身边的影像

向余萱,拍摄时8岁,上小学二年级,父母离异后由父亲抚养。但她父亲常年打工,现在跟随爷爷奶奶和八十多岁的太太生活。

摄影师简介

鲁 翔

作品《苗绣》参加2016年瑞士“明辛根”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元素”展览;

作品《生活在175》参加2016年平遥国际摄影艺术展;

作品《三峡大坝前的泳者》等三幅作品参加2019年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

作品《波斯波利斯》获得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联展最佳作品奖;

作品《猫视眈眈》获得2019年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手机类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