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游泳想到的那些口译学习片段

 同传夏夏 2020-03-05

去年就一直想学游泳,买了全套的游泳装备,但是跟朋友时间一直凑不到一起,所以就搁置了。今年眼看夏天就要来了,跑步觉得有点枯燥,想着还是把去年没干完的事儿给做完吧。

报了一对一的私教课,教练建议先学自由泳,因为我学游泳的目的是为了锻炼。我想着反正自由泳和蛙泳都要学,先学哪个无所谓,就欣然答应了。

自由泳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难,但是因为也不是为了比赛,慢慢悠悠的学着,倒也没什么压力。前几节课一直在学打腿,从上节开始把划手和打腿一起练,一开始就感觉顾不过来,一划手就忘了打腿,然后就游成了对角线。练了一节课之后好了很多。

这种感觉我突然就感到似曾相识。

那时候,我刚上大三,选择了翻译方向,开始接触口译。记忆力、听力和表达力是口译的基础。记忆力主要是短期记忆,而要让自己的短期记忆尽量精确,尽量延长短期记忆,就需要做笔记。

口译笔记和平时我们上课做笔记是两个概念。口译笔记要记住的最重要一个原则:大脑记忆为主,笔记为辅。永远不要让笔记喧宾夺主。因为人的精力是一个固定值,分配到笔记上的精力过多,大脑就没有精力用到听上了。

我那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

1. 喧宾夺主。一开始学记笔记,总是觉得记得越全越好,那会儿练笔记,老师在放一段录音之后,会看大家记得笔记,我满脸期待的递上自己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老师看着笑了笑,说:你试着翻译一下刚才这段。我:……明明记了这么多,刚才这段话的结构到底是什么?主旨意思是什么?我怎么回忆不起来?这就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笔记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让笔记成为我们精力分配的一个负担。

其实这就是我游泳的时候因为划手/换气,忘记打腿,所以就游不动。

2. 画虎不成反类犬。过于追求符号。网上流行外交部口译员的笔记符号,还有各种专家设计的速记符号。一度被当时年幼无知的我们奉为经典。总想把这些符号背下来,用到自己的笔记里,这样显得自己的笔记多专业呀。可是那些符号奇奇怪怪的,又那么多,有时候自己把符号的意思记混了,用到是用到笔记里了,但是回忆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意思怎么对不上,翻不下去了。而且有时候为了考虑这个地方应该用什么符号,就漏掉一整句话。

其实口译符号从来没有标准,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口译符号。网上流行的符号,有的记忆点特别明确,我们可以拿来用;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只有自己懂得符号,只要用着顺手即可。口译员的笔记除了他自己,一般其他人是看不懂的。这些笔记的基础就是你刚才听到的录音背景。

3. 发言人停止了,但是依然在记笔记。我本科时候的一个口译老师是CATTI考试的评委。她说一般发言人停止后,发言人应当立即启动,如果5秒内不启动,基本上就被pass了。所以交传的翻译启动时间应当在5秒内,最多五秒。如果发言人停止了,其实听众就已经在看着译员,在等着听译文了。而译员回到最开始的笔记,把记忆调整到最开始的段落需要两三秒的调整时间。所以,这珍贵的几秒不能够被笔记浪费掉。

我从小背课文就比较快,短期记忆比较好。但是我觉得这个跟智商没关系。记忆力是需要训练的,需要了解大脑记忆的特点。我经常在一边记笔记,一边听发言人讲话,但脑子里也在快速回顾他上个段落的内容,以理清发言人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发言人现场发火儿,我可以连续15分钟不打断他,完整复述他训斥下属的内容;也有现场合同谈判,双方你来我往十几分钟,忘记现场还有不懂双语的人士,我依然可以把双方的观点清晰地一点一点列出来。前两周去做一个现场培训的交传。有一个问题,演讲人讲了快10分钟,我可能也就记了两三个单词。为什么呢?因为他有ppt,他的思路和框架在ppt上已经非常清楚了。我记得几个词只是关于他中间几个意思分层的关键词。每一个词可能会带出我大脑中一整个段落的回忆。会后一起吃饭,他们还惊叹于我的记忆力,说我没记什么东西,但竟然可以完整复述。

这些客户对我的肯定,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自信,帮助我摆脱笔记的束缚,但又可以更好的利用笔记。

笔记和记忆力训练至关重要,本篇只是因为游泳想起了一些以往的口译练习片段。以后会专门来讲笔记和记忆力训练方法。其实学习口译和学习某一项运动技能是一样的,慢慢掌握其中的诀窍,会享受到游戏通关的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