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渤成名前在剧组遭遇的各种小心机,你信了么?

 若水情 2020-03-05

今天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

在大号的文章里:黄晓明,究竟是不是一个烂老板?

他是这么问的: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才在成名前都受到强力打压或者说是羞辱?

比如韩信胯下之辱,范睢被打断肋骨丢入粪坑,黄渤成名前在剧组遭遇各种小心机?

不是说人都是围着人才转的么?资源都是追着人才的么?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明的暗的阻碍和主动结仇?

还是说这些都是底层人才向高层跃迁的必经之路?”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估计读者是看了前段时间关于黄渤早年经历的段子。

那篇文章我也看过,内容我相信是真的,但是理解起来,结论恐怕就未必是那回事了。

直白一点讲,所有人的一生,都遭遇过不友好,或多或少。

黄渤遭遇的那点事究竟算不算多,靠听故事,我感觉不出来。

我只能说,写那个故事的人,刻意把这点人人都会有的遭遇和后来黄渤的成名结合起来,让你产生了一种错觉。

什么错觉呢?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我们小学都背过。

但孟子写这段话的本意是激励那些身处逆境的人,而不是企图告诉你,凡是身处逆境都是好事,或者说要成功必先身处逆境。

这里面没有充分必要关系。

说白了,失败就是失败,失败不是成功它妈。

当然,世界早已不是孟子那个年代,世界变得更复杂。

为啥?

因为孟子那段话,太多人读过了,于是就会演进出更多的新玩法。

比如到了秦末,刘邦她媳妇就是个舆论高手。

天知道刘邦为啥砍了条蛇,就编个故事说什么赤帝子砍了白帝子,非说那蛇是白帝子也就是秦朝天下的象征。

天知道刘邦她媳妇怎么在山里找到的他,但非说刘邦脑袋上空有朵云,还特么不下雨,专门跟他跑,于是乎就成了祥云笼罩。

你要知道,任何游戏都会越玩花样翻新,越玩越普罗大众,这种游戏后来就民间化了。

比如曾国藩,明明得了牛皮癣,家人非说当年他出生是梦见大蟒入腹,蟒蛇嘛,可不得有牛皮癣么?

再比如张大千,家人非说他黑猿转世,他也很凑趣,马上就明白怎么配合,终身养猿。

那你想呀,

大蟒蛇?蟒袍玉带?可不是有利于你升迁么?

黑猿?这么神奇?那他的画可不是也显得神奇,而且有更多人因为好奇心想要了解他的画么?

你看到了,大家都是舆论高手,一个个的,都很会玩。

我们不说过去的人,现在的人,也一直是这么玩的,比如罗永浩曾经直白的讲过这种玩法。

他说自己当年,快三十了,一事无成,一贫如洗,躲在北京某个郊区的民房里,其实还不至于那般落魄,但为了给自己营造一种落魄的记忆,故意租的一个农民房,窗户还是破的,寒冬腊月的,风呼呼的吹,木板床,连个褥子都没有。

这是学谁呢?学王宝钏守寒窑。

万一自己要成了,成了新东方的老师,回头就有的吹了,自己当年如何如何落魄,如何如何可怜,如何如何翻身,讲给学生听。

可没成想,玩大了,成了网红,江湖号称七弟,排在芙蓉姐姐之后。

那这可就不得了了,本来是一个班的同学听他吹牛,现在成了全国人民听他吹牛。

我估计听完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精明的近郊农民会把出租房的窗户故意砸碎,褥子撤掉,好租个高价给那些效仿者们。

你注意,从刘邦到曾国藩到张大千到罗永浩,我都没有嘲笑人家的意思,这就是一个被玩的很熟的游戏而已。

别人玩过,我也玩过的。

我小时候祖母非说她曾经梦见大蛇游入我家,当然后来很失望,因为我没有成名,也没有成功。

于是只好讪讪的改口说,后来又做了一个梦,梦见大蛇变成大鱼了。

得亏她没梦见蟒蛇,否则该不会害得我也得牛皮癣吧,呵呵。

由此可见,这就是个游戏,她家祖上也多出名人,游戏怎么玩,舆论怎么造,她耳濡目染,心中门清。

要是成了,这舆论就用上了。

没成?没成就没成呗,改口好了,出来混,谁还怕打脸不成?

所以,个别人的遭遇是真的,比如韩信,比如司马迁,但大部分人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大的磨难。

如果有,往往是刻意营造的舆论或者说法,这些营造是有用意的。

用意往往有两种:

第一种,为了形成里程碑,留给别人深刻的印象。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高一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八名,但我的化学考砸了,只有60分出头,满分100。

我心知肚明,正常发挥,自己肯定在前四,于是乎就做了这么一件事。

当天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走上讲台说一句话。

我在走上讲台之前,很努力的让自己流下一滴眼泪,你注意,不多不少,刚好一滴。

当时国内正在热播美国大片,第一滴血。

然后我就挂着这晶莹剔透的一滴眼泪走上讲台,说:

“我这次没考好,但不会有下一次。这是我高中三年留下的第一滴眼泪,也是最后一滴。”

说完就走下来了,全班震惊,下巴掉了一地,老师震惊,眼镜碎了一地。

我早就算好了,接下来是暑假,我每天早上一大早就起来,跑一公里,做4小时题,午睡一小时,做4小时题,吃晚饭,再做3小时题。

两个月后,开学了,摸底考试,我第三名,再下一次第二,以后都是第一。

从此名声大噪,留下一个传说,“言必信,行必果,战必胜,攻必取”。

你觉得我会不会把全套计划在台上讲一遍?

当然不会,那就变成笑话而不是神话了。

可是,决定你之后再也没掉出过前三的根源是你本来就是前四,只要正常发挥。

那你这么一发狠,提升了一名,有啥神奇的?

一个本不稀奇的事情,被你整这么一出,是不是很有光环感?是不是很有神奇的味道?

我曾经还讲过一个故事,是说我投资的前两年,始终没法盈利,最后有一天,暴雨,暴雨倾盆。

我开车躲进母校山坡上教学大楼下面,走出去,躲在屋檐下,抽了根烟,然后嚎啕大哭,哭完,没事儿人一样,开车回家。

自此,走向稳定盈利......

我记得那篇文章把读者感动的稀里哗啦。

但这两件事有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的。

人走向稳定盈利是一个过程,需要很多条件,其实你真的以为我心里没数么?

我那时候已经感觉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折点到了,我即将迎接胜利。

所以,才刻意做这样一件事,留作纪念。

因为别人,因为后人,不会记住点点滴滴,他们只能记住所谓的里程碑事件,这种事件,有时候,就是你造的。

就像拿破仑打赢了,回家造了个凯旋门一样。不是因为他造了凯旋门所以才打赢,那个门,是给外人看的,因为他们也看不懂别的。

不信你唠唠叨叨的给人家讲战争细节,他们早睡着了。你造个门,威风凛凛从里面一过,大家看了,一鼓掌,这多好。

明白的,知道这是个仪式,不明白的,还以为打这门里过,就能打赢。

所以聪明的就在旁边开个收费处,说:来来来,摸一下五块钱,保你升官又发财。

从此成了旅游景点了。

第二种,为了某些利益分配制造一个合理的说法。

我还讲过一个故事,我儿子六岁的时候,暑假里,我做交易,让他算账,算盈利或者亏损。

他还没上小学,那么复杂的算式算不清楚再正常不过了,我就打他,非常凶。

我老婆看不过去还拍成视频给我爸妈看。

她以为我在教他数学,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就让他算了两三天,就结束了。

说白了,我就不是为了让他学什么,就是为了打他而打的他。

一个孩子,论身份,终究是继承人,而如果我让他参与交易,哪怕就参与了三天,他的身份,就可以变成联合创始人。

这就像我知道这家公司未来会涨很多很多倍,等未来我卖给你,你就买不下了。

那我可以在起点的时候,在估值特别特别低的时候,卖给你,因为这时候,你买得起。

一个六岁的孩子,估值再便宜,他也没钱,所以只能挨顿揍,以此表明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就像我们给员工股权之前都会让他疯狂加班一年,以此作为给资方的交代一个道理。

这顿打没有白挨,如果把我的交易估成一个业务,他这顿揍,就成了这项业务的大股东。

这就像有人三十年前把房子打折卖给你,无论它后面涨成什么样,那个利润都归你,而不是归卖你的人。

等有一天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名正言顺的讲,他就是联合创始人,参与了我的早期创业,而且身为元老,经历过特别的苦难,有特别不容易的过去。

然后,把鱼和鱼竿都给他,给的名正言顺。

你看到了,有时候,那个功劳也好,苦难也罢,是安排好的,哪怕你只有六岁。

我只有一个孩子,那就是多此一举,他白挨了三天打,如果我有多个孩子,那他终有一天会明白,当年那顿揍挨的很值。

有的孩子生的早,不得已陪着父母经历创业的过程,有的孩子生的晚,不需要经历那些。

有些事儿,当年明白,几十年后,谁还记得?等父母老了,谁还能说清楚早年的点点滴滴?

几十年后,你去翻陈年旧账,说自己因为生的早,各种条件都不如弟弟妹妹,说自己陪父母经历了几多风险,谁听得进去?

过程就像打仗,没人说的清楚。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日后难做,就要替他先做。

制造一个里程碑,制造一个标志性事件,可以免去日后所有的不平与纷争。

就像公司提拔一个合伙人,说辞都是因为某某标志性事件,其实人家是一次性清偿你过去十年的努力。

那个事件,不过是个说法,为了服众而已。

书上能教你的,非常有限,我们今天学的,仍然是几千年前写好的内容,但是玩法早已经进化了无数倍。

如果你只是想看热闹,那待在台下看看就行了。

如果你非要弄清楚,那你只能走到台上来,甚至要到幕后去,才能弄清楚,这个世界,究竟在玩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