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石窟石塔凝固的历史见证
2020-03-05 | 阅:  转:  |  分享 
  
石窟石塔凝固的历史见证 文/本报记者李天然2006-11-05www.dlxww.com 来源:大连日报

吴青云向记者介绍梦真窟的情况。



1.先人根据石柱形状雕刻的大大小小的佛像还有数十个。(李天然摄)



2.洞内的主佛像。(李天然摄)



?3.大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塔——永丰塔。(资料片)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说到考古工作,就会想起墓葬、遗址之类的名词,仿佛了解历史,只能从这些地方找到证据。事实上,很多文化古迹都会为人们认识过去提供线索,我市现存的文化古迹就极其丰富多彩。本期《踏访大连文化古迹》中,记者带大家走近两种始建于辽代的建筑———梦真窟和永丰塔。梦真窟是东北地区罕见的石灰岩溶洞,永丰塔则是辽南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古代高层建筑。

梦真窟:天然造化与能工巧匠的完美结合

不管你是否对历史感兴趣,一定听说过莫高窟,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石窟内,众多的佛像和壁画都让人叹为观止。此次我们要见到的梦真窟会是什么样子?记者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莫高窟的面貌,猜测着梦真窟的种种模样。

那一天的踏访之行,记者与文物考古专家吴青云、王成宇和金州博物馆馆长王明成等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进入金州区,经过宽阔的宁海桥和两侧满是红色爬墙虎的小道,踏访一行人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开始徒步。呈现在眼前的大山就是北屏山,梦真窟就坐落在西坡的山腰上。踏访一行人沿着碎石小道开始向上走,虽然已经进入深秋季节,可是山坡上青松挺拔,枫叶金黄。因为心情迫切,四十多分钟的山路显得那么漫长。

从东坡到达山顶,再翻到西坡,踏访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眼前的一个椭圆形的洞口就是梦真窟的入口了。吴青云指着洞口上的一个牌子说:“梦真窟又被称为佛爷洞,不过这个牌子是民国时期设立的,因为此前梦真窟遭到过破坏。”

洞内漆黑一片,我们只能借助蜡烛和手电筒的光亮继续前进,在微弱的光源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王成宇说:“洞内是天然形成的,地面自然也是凹凸不平,虽然辽代人把它建成石窟寺,在这里敬拜,可是洞内自然的风貌依然被保留着。”缓慢经过一条一人多宽的小道后,在一个十几平方米大小的洞内,高高矗立着一尊佛像,虽然光线很暗,但其慈眉善目的样子还是依稀可见:圆形面庞,两耳垂肩,双目微睁,口角上翘,右手当胸竖起,左手着膝,仪态安详。就在这个主佛像的周围,先人根据石柱形状雕刻的大大小小的佛像还有数十个。

当记者靠近这些石柱时,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排列随意的小洞,王明成用手掌拍了几下小洞,有的发出像敲鼓一样的声音,有的像是在敲钹,音色、音调各不相同,“这是岩洞形成的独特景观,用手敲击就会发出美妙的声音,所以这里被人们称为石鼓、石钹。”记者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神奇的是,当手电筒的光柱射到洞顶时,岩壁上的雕刻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这也完全是大自然的造化。吴青云回忆说,很早以前,每逢雨季,洞宇处的泉水就会滴落佛像之前,好似美妙的音乐。可是现在已经看不到“佛洞滴泉”的现象了。

这样一个石灰岩溶洞在考古上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呢?吴青云说:“这是东北地区很罕见的一种石洞,洞中被保留下来的佛像为人们研究辽代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资料。因为战争年代,岩洞曾经遭到破坏,有些佛像已经不完整,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现已对梦真窟进行了保护,而且将陆续修复佛像,再现当年历史风貌。”

永丰塔:古老的高层建筑

同样始建于辽代,而且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的一座建筑就是永丰塔。永丰塔位于瓦房店市复州城东南辽代土城遗址上。吴青云介绍说,永丰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高有20多米,其中塔座高2米多、周长28米。

塔身分为两层,第一层塔身八角每面各有一个佛龛,但是龛内佛像遭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整个塔身的塔檐结构为自壁面逐层叠出四五块砖,再逐层叠缩四五块砖。每个檐角都挂有铁铸风铃,每当风起,铃声时断时续,清脆悦耳。每当黄昏,暮色朦胧,唯塔巅独披一点夕阳红光,堪称奇观,称永丰夕照。复州著名诗人张时和诗云:回峦附郭树葱茏,庄严古刹峙永丰。城阙日斜辉百雉,门桥雨霁落双虹。梵宫余照都成彩,佛殿灵光总是空。最好千年古塔上,黄昏一点夕阳红。

记者从史料记载中了解到,公元926年,辽灭渤海国,先后将扶余县、永宁、丰水等县部分居民迁至今瓦房店市,居民为纪念祖籍,不忘故土,以扶余县的“扶”字,将当地命名为“扶州”,后改为复州;又分别取永宁县的“永”字,丰水县的“丰”字,命名塔名,称永丰塔。它是大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塔,现修复如初,已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