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辉14家最好吃的饭店

 laoxuesheng 2020-03-05

生活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县城,卫辉市。

我们每个人在外人面前,都会吹嘘自己的家乡,但如果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说,我的家乡卫辉市,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小县城了。

卫辉市有一个比干庙,然后就对外宣称,世界上所有姓林的人,祖籍都在卫辉,中国人非常在意祖宗,在意自己的出处,所以全世界很多姓林的人,每年都会来卫辉市祭奠一次祖先。

每次来的前一两个月,市里面都会组织市区建设和修缮,就像每次有客人要来我家里做客,妈妈都会仔细把家里打扫一遍,好让客人以为我们家很整洁。

据传闻,我们卫辉市当年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卫国,孔子当年想和我们的卫国夫人滚床单,还在我们这里教了两年学,我们市里面有一处古迹,孔子击磬处,就是证据。这是我自己瞎想的,不作数。

另外,民国的第二任大总统徐世昌,老家就是我们卫辉的,这里还有他们家的祠堂。听说当年袁世凯因为脚疾,在我们旁边的辉县市待业,没少找徐世昌喝酒。

家乡的光辉历史就说到这,下面进入正题,说说我们家乡好吃的早餐,小吃,饭店。

我是一个市井之徒,大雅之堂没去过,只能游走于各种底层的早餐店,小吃部,和价格便宜的饭店,写出来的东西也很片面,全部是我个人的主观以为,有不对之处或不实之处,大家权当娱乐。

早餐类郭老五胡辣汤

大坑菜市场门口,有一家郭老五胡辣汤,这个是卫辉最早的一家,没有之一。

我的父辈小时候就吃他们家的胡辣汤,那时候没有店铺,老郭家的祖辈就挑着担子,在原来的大戏园(现在已经没有了)叫卖,我的父辈们说,那时候的胡辣汤一两毛钱一碗,吃着就是人间美味。

到了86、87年,全国流行万元户,整个市里面有3个万元户,老郭家就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谁要是能吃一顿烧鸡,就可以在人前显摆半辈子,但听说老郭家的祖辈,每天都要买一只烧鸡吃,是全市人羡慕的对象。

八几年的时候,国家开始对商贩收税。但老郭家的胡辣汤没有账本,两个税务局的人员,便一大早来到他们家的摊位前守着,最后数清楚了,他们家一早上能够卖碗胡辣汤,从此之后,对他们家收税的标准就按每天碗算。

他们家的胡辣汤是老式胡辣汤,就是我们市里面最传统的口味,胡椒放的并不多,属于清淡型,对于口味特别重的现代人来说,有一点不合时宜了,但他们家仍然坚持传统,很有匠人精神。不过他们家的豆腐皮卷油条特别好吃,简直是卫辉一绝,为他们家的胡辣汤加分不少。

正宗李记逍遥镇胡辣汤

在娃娃胡同口有一个卖胡辣汤的早餐店,叫做里李记正宗逍遥镇胡辣汤,我小的时候去上学,经常在他们家吃,当年还不叫这个名字。

那个时候,就是街头摆几个板凳,几张桌子,卖完早餐之后,就把东西搬回家。

时间一晃20来年了,原来摆地摊儿的变成了铺面,还改了名字,时间在变,所有的人都在变,也包括这个早餐店的口味。

小时候吃的胡辣汤,口味特别清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的口味都在变重,每个饭店也把饭菜做的口味越来越重。重油重辣,基本上快成了唯一的标准。

这个早餐店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把胡椒越放越多,但吃起来味道确实更好了。他们家的胡辣汤是牛肉胡辣汤,里面会放不少的牛肉,因为成本的增加,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四块钱一碗。但因为确实好吃,客人还是络绎不绝。

他们家有一种油炸饼,现场做现场吃,味道特别的好,为他们家的胡辣汤加分不少。

有一次外地的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带她去这家吃早餐,结果我们那一顿花了50多块钱,主要是她太能吃了,所以以后交朋友,不要交那种吃的多的朋友,不然的话,早餐都请不起!??

小吃类李记擀面皮

老城中,都会有一条马市街,马市街在古代的时候是卖马的市场,相当于现在销售汽车的片区;所以在古代能来逛马市的,大多数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

在卫辉马市街的中间,有一家李记擀面皮,味道特别正宗,擀面皮是西安的特产,吃着劲道,香辣,再配上一些凉水浸泡的绿豆芽,又增加了一种爽脆感。

李记擀面皮有两种口味,一种是酸甜的,一种是咸的,各有千秋,味道都不错。他们家还有别的小吃,但最好吃的还是擀面皮。

李记擀面皮的老板是焦作的,在03年的时候,来到卫辉开店,从年到年,那年出生的孩子已经读了高中,撑到现在也算老字号了,16年,杨过和小龙女都重逢了。

老米米线

在卫辉市的金三角(一个地名),有一家老米米线,已经开了好多年了,第一次去,还是女朋友带我去的。

老米米线是卫辉特有的米线,和全国各处的米线都不一样。别的地方的米线,都是用鸡汤或者排骨汤做底汤,多以爽滑,弹劲为主。

而老米米线却是以芝麻酱为底料,味道醇香厚重,在配上新鲜的香菜,酥脆的油炸花生,非常适合我们北方人的口味。

和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经常去他们家吃,现在想想,他们家为我省了不少钱。??

开封霍记米线

以前在昆明吃过姜氏兄弟桥香园的过桥米线,那里的过桥米线分三个品级,状元,榜眼,探花,状元60块钱一碗,榜眼40块钱一碗,探花20块钱一碗,我说的是年的时候。一碗米线,有几十种配菜,虽然每个配菜只有一小碟。

霍记米线原来在我们市里有五六家,但是最好吃的,还是联通公司旁边的那一家,我记得是07年开业的,当年是3块钱一碗,现在涨到8块钱一碗了。

这一家店,只卖米线一个品类,其余的一概没有。他家的是清汤,与其他几家相比,味道清淡,清淡之余又有鸡块和油麦菜的香味,米线也是煮的恰到好处,嚼在嘴里弹劲清爽,再配上一根发面麻花或清真饼,如果嫌太烫的话,可以再加一瓶饮料。

这家店,特别适合带女性朋友去,花钱不多,还味道不错。

酸辣粉

金三角(地名)旁边有一家酸辣粉,前两三年才来这家吃的,应该不算是一家老店,但味道特别地道,去了一次之后,直接被它圈粉,两三年之内,在他家至少吃了碗以上。

开店的是妯娌俩,两人在店里辛苦和睦的工作,动作特别麻利,做好一碗粉,也就是一分多钟,如果同时做几碗的话,每碗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他们家的酸辣粉分两种,一种宽粉,一种细粉,个人认为细粉更好吃。他们家的粉儿吃到嘴里柔韧,劲道,爽滑。但最好吃的并不是粉,而是泡菜。

我听她们说,她们家的泡菜是自己做的,我就想找她们学一下,结果被她们委婉的拒绝了,说:就是普通的做法,一般人谁都会做。我便不好再说什么。

他们家的泡菜,味道主要是酸辣,白菜上面均匀的涂抹着红色的辣椒,看着就非常有食欲,嚼在嘴里酸辣爽脆,放在酸辣粉里面的话更是好吃,如果谁没有吃过的话,一定要去尝尝,绝对不会后悔。

饭店类景的鸡汤面条

鸡汤面条是七几年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我们卫辉市最好的企业是纱厂,纱厂是年9月在卫辉(当时还叫汲县)建厂的,算来到今年整整年了。写到这里突然有点感慨,写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当年纱厂是卫辉的支柱产业,如果两口子都能在纱厂上班,就被称作双职工,那么这一家人就是前途无量的,但后来企业改制,纱厂从公家的变成私人的,大批的工人下岗。不行,又想写句诗: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缺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世人不解苍天意,冷眼闲看世间情。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写句诗,感觉好多了。

70年代到90年代,纱厂最红火,工人经常会上夜班,下夜班之后会肚子很饿,那时候好像还是食堂,食堂里做面条最快,但清水下面条没有味道,后来就发明了用鸡汤做面条,又快又好吃,还很便宜,好像当时是五毛钱一碗啊!

工人下班之后,买一碗鸡汤面条,面条吃完之后,再把鸡汤喝下去,如果是冬天的话,浑身暖和,是工人们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年,景的鸡汤面条开业,我记得当时是,一碗一块钱,或者是一块五,记不清楚了。不过现在涨价了,三块钱一碗。

他们家的饭店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惠,下面推荐几个他们家最好吃的炒菜:炒豆芽,炒血块,干煸辣肺,炒牛肉。到他们家吃饭,三四个人花上几十块钱,就能吃的非常好。

和他们家同等规模的饭店,他们家的生意最好,经常会翻几次桌。

时过境迁,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纱厂人对鸡汤面条的味觉记忆。

全兴饭店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饭店叫全兴饭店,可能是用了全兴大曲的酒;也可能饭店老板的名字叫全兴;也可能是希望安全兴旺的吉利话。对不知道的事情,也懒得弄清楚,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弄不清楚。

全新饭店的位置很隐蔽,在一附院对面的沿店街胡同里,招牌也是及不起眼,一般的人根本找不到,所以来这里吃的基本上都是回头客,要么是老客人带新客人,而且来这里吃饭的,都是年龄四五十岁以上的老食客。

这里接待的主要是一附院的医生教授,以及市里面基层领导,我这么说,你们不要以为这个饭店很大,相反的,这个饭店很小,五六张桌子,三个包间。

全兴饭店08年开业的,虽然时间不长,但因为坚持食材的品质,所有的食材都经过严格把关,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这里最好吃的烧杂伴和水氽丸子,味道特别正宗,是非常传统的豫菜,特别是水氽丸子,都是老板一个一个自己做,上桌之后,撒点儿香菜,基本上每次连汤带丸子都给吃完。

东海烩饼

医院旁边,有一家东海烩饼,可能是老板的名字叫东海,就取了这个名字。东海烩饼是95年开始干的,算来已经24年了,这使它在我们这座小城积攒了不少的顾客和口碑。

东海烩饼以前在市里面有不少分店,或者是别人借用他的品牌,但好像都关门了,现在真正留下来的还是原来的老店。

我有个朋友,住在纱厂那一带,有一次放学回家,正好碰见他父亲在东海烩饼吃饭,父亲就问她吃了没?她说没。父亲就喊老板给她做了一碗烩饼,可能是放学太饿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里饭没有饭店的油水大。从此之后,她就爱上了东海烩饼的味道,长大能赚钱之后,经常会去吃一碗,重温一下儿时的味道。

东海烩饼,用各种丸子,小酥肉,青菜等十几种配料烩在一起,吃到嘴里特别的香,但这香的同时,还能够吃到丸子的酥脆,酥肉的劲道,以及饼的嚼劲,确实是非常好吃。

以前的时候,在市里面开店,中午懒得回家吃饭,就弄碗东海烩饼,吃完之后,总能感到饱腹的幸福,说起来有两三年没去吃了。

红霞餐馆

在孟西的一个居民楼里,有一家红霞菜馆,店面不大,是一个居民楼改造的,可能老板的名字叫做红霞,我没有确认过,但应该是这样吧!

如果说想在卫辉吃到卫辉最传统的大烩菜,那就应该去红霞餐馆,他这里的大烩菜做的特别入味,一碗大烩菜,配上两个馒头,这是作为卫辉人的一个标配。

另外还有一个炒菜,叫做干炒,就是把皮扎(焖子)切的很薄,然后和猪的前腿肉一块炒。但料一定要正宗,皮扎是压出来的,而不是蒸出来的,猪肉一定要是山里面养的,生长期较长的猪,肥肉过两指以上。

关于这个干炒,我也自己在家里做过两次,但每次都不太成功,后来仔细想了一下,是因为家里的火小,热量不够,还有就是翻炒的速度不够快。

曹记大骨头

曹记大骨头在南枣园的一个十字路口,05年在这里开业,原来去吃的时候,是很破的房子,这些年重新装修了一下,里面干净明亮,比以前好多了。

曹记大骨头的祖上在我们市中心的顺城关。原来的顺城关是一片鱼塘,住在这里的人多以渔业为生,曹家的祖上就以炖鱼而闻名,做的鱼特别好吃,后来他们用炖鱼的方法开始炖大骨头,味道仍然是一级棒。

他们家的大骨头要配备吸管,把大骨头外面的肉和筋吃完之后,在用吸管吸取骨头里面的骨髓,味道特别香,猪骨髓的香味是一般的香味比不了的,和鱼脑的香味有相似之处,但没有鱼脑的腥味儿。还要提醒大家,吸骨髓的时候,不能刚上桌就吸,要稍微等一会儿,不然的话烫舌头。

他们家另外一个特色就是皮冻,一般的皮冻都是透明的,看着挺好看,但吃起来味道一般,因为透明的虽然胶原蛋白多,但胶原蛋白的味道并不好,所以一定要配上骨头汤做出来的皮冻才更加入味儿,调皮冻的时候,放上醋和葱丝,味道辛香,皮冻在口中弹力十足,是一道非常好的凉调菜。

双桥面馆

全国最好吃的面,一般在陕西,山西和四川,因为河南是产麦大省,小麦在河南非常普及,所以河南人对小麦反而不够重视。

山西就不一样了,那里地处高原,冬季非常长,不太适合小麦的生长,所以小麦产的不多,人们弄一点儿面粉,就会想着法儿做着吃,所以,山西的刀削面,饸烙面,扯面,揪面,做的都非常好吃。

陕西非常干旱,所以小麦产量也低,但陕西的面非常好吃,最喜欢吃山西的油泼面,面捞好之后,撒上辣椒面,葱花,再用热油一浇,嗞嗞响声就能滋生食欲。

四川的面食做的也是非常好,最好吃的有宜宾燃面,销魂面,铺盖面,就不在一一介绍了。

另外,兰州拉面和北京炸酱面也不错。

但如果来到河南的话,最出名的是烩面,来到我们卫辉的话,最好吃的是手擀面,也就是双桥面馆做的那种。

双桥面馆做的手擀面,会用手把面揉好长时间,然后再用尽全身力气去擀面,把面压的实实的,然后用刀均匀的切成面条,用开水煮好,再浇上各种卤,卤有七八种:鸡蛋西红柿,茄子卤,牛肉卤,大肉卤,大肉白菜卤,还有什么我也不记得了。

浇上卤之后,拌匀,面条在嘴里Q弹劲道,卤咸香够味,是我们新乡地区最普遍,最爱吃的饭食。

合记烩面

合记烩面是一个大品牌,在整个河南都非常出名,和萧记烩面并称为河南两大烩面品牌。

合记烩面来到卫辉的时间并不长,但也不算短,有十来年了,应该是加盟店,加盟店能够做长的其实并不多,因为大多数人会为了利益,而降低总店给他们的要求,把味道做的越来越差,最终关门大吉。

合记烩面却不是这样,从开业到现在,基本上没有降低过配料的标准,每次去吃,都还是原来的味道,而且菜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味道也都还可以。

合计烩面使用羊肉汤做底汤,在配上粉条,豆腐丝,青菜,香菜,葱花,再加上几块羊肉,以及总店的酱料,味道简直是完美。

一个饭店的基础就是味道,只要饭店能够坚持味道至上,即使价格高一点,人们也是能够接受。

合计烩面的整体价格正在向高档次增加,但只要味道能够保持,人们也不会太在意价格略微偏高。

一人饭店

在孟西的水泥厂家属院深处,有一个饭店叫做一人居,饭店的名字来源于整个饭店老板加员工,再加服务员只有一个人。

原来的老板是在部队上当兵的,应该是炊事班班长,回家之后自谋职业,就开了这个饭店。

以前去吃饭的时候,老板从来都是大背头,头发铮亮;尖头皮鞋,皮鞋铮亮;穿着西裤和夹克衫,皮带露在外面,皮带扣铮亮。这身装扮在中国,就相当于英国的老牌绅士。

他家的炖排骨,炖酥肉,水汆丸子味道都很好,价格也不高,以前经常去吃,这两年去的少了,听说老板因为年龄大了,也退休了,又换了几个老板,味道略有下降,不过,仍然在营业之中,回头有时间了再去尝尝。

写的差不多了,我所能去的起的饭店,都是这些消费不高的地方,要么在市井深巷,要么是风味小吃。大饭店也去过,但那种拘束与排场不适合我。

好吧,说不适合我是假话,主要还是去不起,太穷了。但即使有钱,我也不会经常去,一个人活着,最应该享受的是食物的味道,而不是虚妄的排场,和对人性的约束。

以前朋友很多,但交往都不深,一个个像走马灯似的换;下馆子跟偷腥的猫一样,哪条街上新开了馆子,第一时间去试吃,吃屎都要热乎的。

现在,年龄慢慢大了,身边的朋友也慢慢固定了下来,来来回回总是那老几位,爱去的饭店也越来越固定。放心,踏实,和睡老婆一样,有安全感。

时光荏苒,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走向中年,我们在变老的路上一刻不停,却也积攒下更多的味觉记忆和情感记忆,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吧!

写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更正,扫下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