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美学:光影美

 璇琮坑 2020-03-05
摄影美学(5)--光影美
《晚云》(洹畔渔夫 2018年摄于内蒙阿拉善左旗通湖草原)


                       摄影美学(5)--光影美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和支柱,摄影就是用光影来“作画”。要探寻光影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奥妙,有必要了解一些“马赫带效应”的常识。


摄影美学(5)--光影美
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1838-1916)

摄影美学(5)--光影美
马赫带效应示意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所谓“马赫带效应(Mach band effect)”是指人的视觉的主观感受在亮度有变化的地方出现虚幻的明亮或黑暗的条纹,马赫带效应的出现是人类的视觉系统造成的。生理学对马赫带效应的解释是: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边缘对比度的机制。马赫带效应由奥地利物理学家 E. 马赫在100多年前发现,故名马赫带效应。


摄影美学(5)--光影美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的作品
    作品赏析:布列松的这篇作品拍摄于法国的马赛街头。画面中的男人,身穿黑衣服,其身后的背景则是浅色,仔细看一会儿,你会发现在黑衣服和浅背景之间有一圈更明亮的带状部分。这并非是布列松人为添加,而是一种视觉效应:马赫带效应。那一圈儿更亮的带状部分便是马赫带,它使得明暗反差更为强烈,视觉冲击力更强。

    马赫带的作用是:使明暗反差更为强烈,这在摄影上有着特殊的效果,使得摄影作品更具冲击力。马赫带效应在摄影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逆光、条纹和光柱。

    摄影美学(5)--光影美
                          《夏荷》(洹畔渔夫 2018年摄于安阳)
    拍摄体会:我的习作《夏荷》拍摄于安阳的人民公园。拍摄时,选取了逆光的机位,晨光透过荷花的花瓣,在翠绿的荷叶映衬下,右侧的荷花亭亭玉立,光彩照人,而附近的另一支荷花则是虚的,两支荷花虚实相映,避免了画面的单调。特别是右侧的荷花在逆光里,其茎部和荷花花瓣的边缘处,有明显的马赫带,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美感。
  
    逆光效果。逆光是一种由于被摄主体恰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的状况,这
种状况极易造成使被摄主体曝光不充分。但是,有时候逆光产生的特殊效果也会为摄影作品增色不少。逆光拍摄时会在物体的边缘处产生一圈轮廓光,特别是在拍摄人像时,在人的头肩部有一圈轮廓光。由于马赫带效应,这圈轮廓光显得异常明亮,而头发与身体则显得更暗,明暗的反差带来了很好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这就是逆光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逆光不同于剪影。剪影的暗部几乎没有细节,而逆光的暗部是有细节的。另外,逆光要求必须有天然或人工的光源照射,而剪影则对光源的适应性更广。


摄影美学(5)--光影美
                            《塔里木之光》(徐孚 摄)
    作品赏析:《塔里木之光》堪称运用马赫带条纹展现光影美的优秀范例。《塔里木之光》表现的是沙漠中的油田,在夜间灯光的照耀下,沙漠中一道道沙纹,迎光面是明亮的,背光面是暗的,一明一暗,又一明一暗,反复重复,占据了大半个画面,远处是油塔的剪影,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而在第十八届全国摄影艺术这展中获得银牌。马赫带条纹视觉冲击力更强。

      条纹效果。明暗色块相邻就会产生马赫带效应,如果多个这种情况排列起来,就形成了条纹的集合现象,既会有多个马赫带效应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其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自然更加强烈,这就是条纹效果。

摄影美学(5)--光影美
                             《傍晚时的前脑村》(洹畔渔夫 2019年摄于山西)
    拍摄体会:《傍晚时的前脑村》是我去年在山西壶关太行山腹地前脑村拍摄的。画面中的前脑村,群山环抱,正当夕阳,落日灿烂,晚霞绚丽,更有明暗相间的马赫带光柱从云层中散射开来,涂抹在蓝色天之上,与山峦上红日的光晕,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光影美。

    光柱效果。当光线透过格栅、云层或树木的枝叶,或经过其他条件的作用而形成一道道光柱,则会产生魅力十足的光柱效果,这是马赫带条纹效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光包括太阳光和灯光,这种光柱效果也会像条纹效果一样形成明暗相间的马赫带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早晚的光线条件下,常会出现光柱效果。 


摄影美学(5)--光影美
                            《老茶馆》(蒋辉 摄)
    作品赏析:《老菜馆》运用马赫带逆光效果很好地展现了光影美。看似普普通通的老茶馆,由于运用了马赫带的逆光手法,几位喝茶老人的头部和肩部形成了明亮的轮廓光带,再加上黑白色调、框式构图和倒影的运用,使得画面很有冲击力,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态生动传神,意境甚美。
  
摄影美学(5)--光影美
                             沙漠风光 (慧斌 摄)
    作品赏析:《沙漠风光》运用马赫带条纹效果很好地展现了光影美。内蒙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摄影师选择了在迎风面航拍,用镜头抓取了这幅画面:一个个新月形沙丘的“背影”优雅地侧卧在沙地上,天空的蓝色光影被倒映在沙波纹上,似乎正随人们的呼吸而起伏,沙丘上马赫带条纹明暗相间,还有沙丘轮廓周围金色的马赫带逆光带,这一切都那么地完美,那么地令人怦然心动。我想,如果换个机位,如果没有这些马赫带神奇的光影曲线,眼前的画面或许就会黯然失色,镜头里只是一组普通无奇的沙丘而已。

摄影美学(5)--光影美
                         晨湖 》(Boguslaw Strempel 摄)
    作品赏析:《晨湖》是波兰摄影家Boguslaw Strempel的作品。该作品通过运用黑白影调,还有剪影、马赫带光柱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阴阳美和光影美的魅力。画面中,马赫带光柱斜洒在宁静的湖面上,一只小船和船上两个男子在逆光里构成了剪影,并呈现黑色调,小船和两个人的周身形成了马赫带的轮廓光。船上左侧的一人正专注地握杆垂钓,而另外一人则似乎在思考着下一步鱼竿要往哪里甩。湖中弥漫着淡淡的晨雾,连同两个人及小船的倒影呈现为灰色调。画面中最亮的部分是右上方的马赫带光柱,呈现为白色调。整个画面的背景是森林还是山崖,因为黑色调和马赫带光柱的遮蔽,很难辨认,使得画面更加简洁,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时,自然地把眼光投向了湖中的小船和船上的两个人,突出了拍摄主体。整个画面的影调为中间调,黑白灰的布局和谐自然,营造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气氛和意境


    马赫带效应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意境美;二是化腐朽为神奇;三是创造光影美,使得画面更加简约。

摄影美学(5)--光影美
                          《劳作 》(Buktan Hummen 摄)
    作品赏析:《劳作》是泰国摄影师Buktan Hummen的作品。该作品通过运用设置间隔和马赫带光柱等艺术手法,展现了间隔美和光影美的魅力。画面中选取了树的枝叶和草地作为前景,主体是一个挑着竹筐的妇女正往森林里的深处走去,而背景由于一大片马赫带光柱(有的叫耶稣光,有的叫丁达尔效应,还有的称为云隙光)的遮挡,显得比较模糊。这样的拍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突出了拍摄主体,营造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表达了该作品“劳动创造美”的主题。我想:这幅作品前景和马赫带光柱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树叶和草地做前景,画面就会显得逼仄;如果缺少马赫带的遮蔽,则画面的背景就会显得杂乱,不利于突出拍摄主体。

    有专家把阴阳美里明暗美的三种表现形式黑白、光影、剪影,同光影美里马赫带的逆光、条纹及光柱放在一起来阐述,合称“光影六论”。专家概括得很好:阴阳讲光比,马赫寻光带,合称光影论,共造光影美。我想:这也有道理。说到底,就内涵而言,关系美是摄影美的本质,而广义上的光影则是摄影的灵魂和支柱。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揭示摄影美的真谛,是为了把片子拍美。所有关于摄影美的认识,最后还是要揉到具体的摄影作品中去才有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