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价博物馆:去一趟最低消费20万,离开时只给你一张明信片

 行走在陌路 2020-03-05

去一趟博物馆的最低消费20万元人民币,看似天方夜谭却真实存在,与普通博物馆有别的是,这座博物馆曾经引起英美两国数年口水战。之所以最低消费那么高是因为地处南极罗斯岛上,虽然博物馆免费开放,但去一趟的成本却相当的高。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由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四面围成岛屿状陆地,因常年低温、雨量稀薄,直至1820年才被俄罗斯海军首次发现。20世纪初,世界各国都想抢先登陆并“霸占”南极,先后有400多名科学家被派往南极寻找极点。

英国海军派出了以科学家、海军中校斯科特为首的23人科考队,然而,这支队伍还在南极罗斯岛修建营地时,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宣布到达南极极点。颓废的队员们纷纷选择撤离,只有斯科特和四名海军士兵被下令找到植物化石才能离开。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中寻找化石的难度,在当时无异于“登陆月球”般不可思议,但好运的斯科特最终还是在一块裸露的岩石上找到植物化石,从而证实南极大陆曾经与其他大陆相连的猜测。原本可以功成身退,但斯科特选择了扩大搜索范围并开始星象观测,没想到的是,5个人从此在南极洲失踪

1912年夏天,奉命运送补给的英国海军破冰船抵达预定位置,但怎么都联系不上斯科特,登岛查看后才知道营地内空无一人,只找到了斯科特手写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1912年3月,两名队员外出未归,我们三人决定分开寻找。

经过搜寻,补给人员发现营地物资充足,食物及燃油存量足可支撑5个月的使用,队员们的衣物、照片和设备等也都完好无损,只有在册的22只雪橇犬和5名科考队员失踪。此后,英国皇家海军开展六次搜救行动全都无功而返,连一具雪橇犬的尸体都没找到。

1914年一战爆发, 英国将所有海军力量用来抗衡德国,再也无暇顾及罗斯岛,一战后5名科考队员的家属提出继续寻找,却被以“浪费人力物力”为由否定。随后就是二战爆发,导致这座营地一直荒废到1956年才被美国探险队发现。

美国探险家埃德蒙事后回忆说:当时整个营地被雪覆盖,只有一根天线露在雪地中,鉴于这片区域只有英国海军到达过,因此判定这里就是英国科考队的大本营

埃德蒙和9个队员挖了两天才让营地重见天日,发现内部物件保存完好,甚至连照片都清晰可见。鉴于探险人的操守,埃德蒙没有挪动任何物品就通知了英国政府。

当时正在新西兰海域巡逻的英国海军匆忙赶来,结果却因为埃德蒙想带走天线当作纪念而翻脸,双方还为此隔空打起口水战,美国政府要求英国海军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美元,英国海军则指责美国探险队偷盗。连着吵了好几年都没有结果,却间接促成了《南极条约》的签订。

实际上,最初版《南极条约》只有12个国家参与修订,其内容多以框架为主,对于英美“鸡毛蒜皮”的纷争并未涉及。所以,后来成立的南极遗产基金会干脆将营地列为“全球共有产权”,先交给新西兰代为维护,再以博物馆形式对全球所有人免费开放。

既然营地是共有的,那英国拿走的所有物品当然要归还,贵为“五常”之一的英国自然强硬拒绝,结果被南极基金会一顿“威胁”后才乖乖交出带走的东西,其中最贵重的就是斯科特记录百年前南极资料的工作本,如今也对外参观。

不久后,美国科学基金会在紧邻罗斯湾的麦克默多半岛设立南极大本营,理由是更适合补给或紧急援救,不仅距离罗斯岛火山口更近,也能直接登陆南极大陆方便科考。就这样,斯科特设立的营地逐渐被人遗忘,博物馆也常年关闭,藏品再真再贵也架不住无人问津。

麦克默多站从此成为整个南极洲建筑最多的科学研究站,不仅有深水港口,还有三座机场与核电站,成为大部分科考队前往南极的第一站。巅峰期共有1200名工作人员,仅每年补充的燃油就要三千万升,物资补给更是以千吨单位计算。

然而,随着各国支出的增多,南极科考逐渐变成只有“土豪”才玩得起的“游戏”,科考队考察的频率和次数不断减少。但麦克默多基地不能停止运转,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美国人因此提出开发南极旅游线路,只要给钱,军用运输机都能民用。

2016年,首批美国游客乘坐美国空军C-17军用运输机从新西兰起飞,四个半小时(3500公里)后在麦克默多飞马机场降落。在入住美国科考站的5天时间里,参加南极登陆、科考体验、环岛冰川以及博物馆参观,共4个旅游体验项目。

为防止各国以“游客进入会污染南极冰盖和土地,降低科考数据准确性”的理由来阻拦,美国人对外只宣传参观博物馆,刻意忽略实际旅游项目,导致斯科特博物馆被安上“天价博物馆”的名号,因为美国人的价格是5天游览时间最低消费2.8万美元(近20万元),同时每年限量接待5000人。

原本美国人只将博物馆当成噱头,并不准备开车几个小时带人去参观,而且博物馆中珍藏的多数是科考设备,以及一些百年前的罐头食物等等生活用品。可游客们却坚持要看看引起两国口水战的斯科特博物馆,博物馆为此专门在岛上印制明信片予以回馈,成为唯一被获准带走的南极产物。

于是,“花了20万,离开时只给你一张明信片”,这句调侃语就这么诞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